(二)2010年三林镇老龄事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也是《浦东新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三林镇老龄事业蓬勃发展,老年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改善。
1.三林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1)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及社会支持方式
三林镇围绕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重联合社会力量、拓展服务功能、深化服务内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运用政府买单、民间组织运作的机制,为辖区老人的居家养老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城市老人长期照料护理与服务的难题,正在探索出一种具有三林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
三林镇根据“区域大、范围广、老人多、关爱工作难度高”的特点,本着“全覆盖关爱,网络化管理,多形式活动,规范化操作”的原则,优化关爱组织,寻找关爱方式,扩大关爱对象,使关爱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具体工作如下:
首先,组织了一支由老龄干部、社区志愿者、助老协理员以及辖区民警为一体的助老关爱队伍,成立了“独居老人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积极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其次,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关爱对象。落实具体措施,确保全面关爱。
经过多年的实践,三林镇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初步形成了“四种关爱方式”(区别关爱、突破关爱、常规关爱和借力关爱)。除专职关爱员以外,每个居民区都建立了一支由楼组长、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关爱队伍,采取了“四结合关爱”(邻里关爱、亲属关爱、社会关爱和志愿者关爱相结合)的新模式,避免了老人意外事件的发生。
(2)三林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成
三林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第一,生活照料。生活照料主要是指为老人提供日常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目前以上门服务为主,主要是针对那些生活在自己家中、健康状况尚可、有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但有很多生活问题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具体服务内容包括上门做饭、打扫居室、清洗衣物等。三林镇依托居家养老服务实体,创办了日间照料中心,不仅开展了日托、陪伴、家政、送餐等基本服务,而且为独居老人开展了大量低偿、无偿的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部分服务需求。
第二,医疗保健。随着医疗机构配套改革的深入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社区的医疗保健功能已大大增强。从社区养老服务来说,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建立社区老年医疗援助系统,主要为老人提供医疗或保健方面的服务。独居老人大多身体存在一定的病痛,需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的方式,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第三,精神慰藉。精神慰藉主要是为老人提供精神方面的服务。社区为老服务中的精神慰藉逐渐受到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老人们更需要的是包括心理抚慰、文化生活、娱乐活动等在内的精神服务。目前很多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健身场所、老年人活动室等设施,并开设老年人健康咨询讲座,也有社区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点、兴趣和爱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开办了老年学校,开设了书法、音乐、绘画、英语、计算机等课程,消除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独居老人的为老服务的拓展
2010年三林镇56个居村委共关爱独居老人129 100人次,其中上门99 882次,电话沟通19 429次,邻里关爱8 601次,还有其他方面的关爱1 188人次。
第一,为老服务科技化、信息化——“安康通”。“安康通”为老关怀服务援助系统是借助现代网络通信及信息技术,依托社会服务资源,面向社区老人家庭尤其是空巢、独居、病残老人家庭,提供紧急呼叫救助和日常生活照顾的个性化、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系统。
“安康通”老人用户在紧急状况下或有服务需求时可以通过在室内电话线上安装的“安康通”呼叫器方便地与市社区服务热线呼叫中心取得联系,呼叫中心的电脑终端会自动识别来电的机主,当即从中心数据库中调取该老人用户事先登记过的相关资料,如老人姓名、年龄、病史、家庭住址、子女或志愿者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便于及时对老人采取恰当措施进行援助。最近“安康通”又推出了手机移动呼叫救助新功能,将“安康通”的呼叫求助服务从依托原有的固定电话网络扩展到移动通信网络,使老人用户既能享受到“安康通”原有的全部援助服务,又能够安心地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目前,该服务援助系统提供的为老服务内容主要包括:“120”、“110”、“119”紧急救助服务;免费咨询服务;社区服务;户外定位援助服务;助老上门服务。
2001年“安康通”服务开通至今,老年用户点击求助“安康通”服务的频次逐年增加,很多老人因需急救,由“安康通”快速呼叫120而得到及时救治。“安康通”不仅是老年人医疗报警的“救命通”,也是帮助老年人处置急事、难事的“百事通”。“安康通”服务不断延伸,日益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电子贴身保姆”。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2010年三林镇为独居老人免费新装电话35部,“安康通”250余台,使“安康通”的总数达到1 920余台,为独居老人居家养老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独居老人结对关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镇老年协会承接具体工作的方式,三林镇全面落实深化结对关爱工作,完善独居老人档案制度、责任制度、问候记录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教育宣传制度和检查督促制度,理顺关爱流程、完善关爱举措、丰富关爱内涵,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深化关爱独居老人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独居老人结对关爱的长效机制。
2.老年人社会参与及老年人社会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40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经验,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政府及社会应该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资源优势,为他们参与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实现“老有所为”。这使老年人既参与了社会,为社会做了贡献,又使其人生价值与自尊得以承认,使老年人的身心更加健康。三林镇重视尊重老年人价值,积极开发老年人资源,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了很多机会。
上海世博会期间,三林镇组织了老年志愿者参与世博,这是推进三林镇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也是发挥老年人作用、树立老年人形象的一个极好机遇,使老年人用实际行动服务世博、服务社区。这些志愿者队伍分布在各大社区和农村,根据镇统一安排,经常参加文明创建、环境卫生、治安保卫、维护交通等活动。在世博会期间,三林镇有序安排,组织老年人参与世博、服务世博、享受世博。
3.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理念实践——预防保健
(1)列为政府实事工程覆盖全镇老年人的体检是三林镇为老服务特色项目。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一股引人注目的研究潮流,即关于健康寿命的研究,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受到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今国际关注的热点。1987年3月在开罗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把健康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列为老龄研究项目的主要课题。1990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老龄大会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发展战略。1993年7月第15届国际老年学会议更把“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定为大会主题。健康老龄化这一概念强调:在定性方面,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长度,更重要的是寿命质量的提高,即身心健康、社会尊严、生活欢乐和实现价值;在定量方面,注重老年群体中大部分人的健康寿命。健康的群体老龄化的社会意义在于更多的老年人更长时间地独立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并大大减轻由于伤病和功能障碍带来的对家庭和社会的照料负担。在中国,健康老龄化已引起不少学者的极大兴趣,尽管对健康老龄化的含义的认识不尽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把它作为老年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甚至有学者认为健康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我们不仅要“给生命以岁月”,努力实现寿命的延长目标,而且要“给岁月以生命”,努力赋予长寿以质量和意义。
三林镇积极实践健康老龄化理念,2010年第三次把老年人体检列为政府实事工程。这是一项三林镇独有的为老服务项目,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方便老年人体检,分别把三林、杨思和迎博医院作为老年人就近体检的医院。同时为确保安全和参与率,对参加体检的老年人,免费安排旅游车辆来回接送。2010年三林镇共投入192万元,历时4个多月,顺利完成了体检任务。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体检分设内外科、眼科、B超、心电图、X光、高血压、糖尿病、血尿规、妇科检查、前列腺等十多个项目。体检查出问题的老年人,医院及时通知本人和家属,并安排其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进行复查和就诊,使这些老年人得到了有效治疗。
(2)老年人健康管理。依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通知》,“十一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为全市93%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的目标。三林镇运用档案信息建立社区诊断,系统地分析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科学制订干预措施,将预防保健工作关口前移。
4.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设施
围绕社区养老服务,各区县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创办了众多适合社区老年人特点的托老所,如“爱心餐桌”、“茶社”、“老年人活动室”等为老服务场所,使广大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便捷、温馨的关爱和照顾,大大缓解了家庭养老的压力。
5.满足老年人口内部差异性的为老服务
三林镇鉴于老年人人数多、经济条件差、身体弱的特点,除了免费治疗白内障、助浴、助餐、日托所、关爱员上门关爱、居家养老、免费安装“安康通”、发放营养费和医疗补贴费等措施外,还利用其他形式进行帮困关爱,如推行“银发无忧”人身意外保险、帮助困难老人入住敬老院享受政府补贴、老年人维权等。2010年全年为高龄老人每天免费提供牛奶一瓶,并提供营养费和医疗补贴费。2010年共发放营养费52.2万元,牛奶费42.8万元,医疗补助费13.5万元。
6.老年教育
2010年,三林镇老年学校开设班级76个,参加学员2 126人,其中女性1 488人,男性638人。在镇老年学校的支持下,基层建立了52个办学点,吸收学员1 155人,开展各类讲座、读书会、培训班108次,共有7 560人次参加。
7.老年日间服务中心服务拓展
三林镇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是浦东新区政府和三林镇政府重点培育和扶持的助老机构,为全镇160多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健康、康复、医疗等服务,逐步形成了以助老、助医、休闲、精神慰藉为一体的助老模式和机制,成为一个综合性养老场所。现有工作人员11名,月均接待老人575人次。
目前,许多新开办的日托所使用率较低。一方面,大多数日托所不提供交通服务;另一方面,日托所内的活动十分有限,收费却相对较高。三林镇积极扩展日托所功能,强调日托所的功能应旨在更好地服务社区里的老年人。为了切实缓解家庭压力,日托所除提供实用的照料服务以及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社会交往以外,还增加了交通服务,接送有需要的老人往返,从而提高了托老所的利用率。
8.老龄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
2004年,三林镇在上海市各街镇最先建立了老年人口信息网,为更好地开展老龄工作,切实为老年人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林镇老龄信息化工作为上海市老龄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做出了榜样。在后续信息化系统建立完善过程中,镇政府及老龄办扎实推进此项工作,在三林镇每个村和居委会都设立了电子统计册,信息及时更新,确保数据的质量和时效。老年信息统计表设计精细,共分十大类三十个项目,统计分项包括序号、姓名、出生年月、籍贯、政治面貌、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居住情况等。这项统计工作实用性强,但操作难度大。因此为了保证老龄信息化管理中对数据准确真实的要求,老龄办在基层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入户面访工作,使调查工作得以按时顺利完成。通过老年人口信息网,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全镇老年人口的状况及特点,为老年事业各项工作提供了大量、全面、有效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