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转变传统“九星人”

理转变传统“九星人”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创新社区管 理转变传统“九星人”(一)农民的市民化在外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九星村村民完成了以下的角色转换:生活方式的市民化、行为方式的市民化、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市民化。再次,九星村村民工作方式、职业的市民化。随着九星村的产业结构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部分的村民就业,九星村部分村民在九星市场内承担着市场管理工作。

二、创新社区管 理转变传统“九星人”

(一)农民的市民化

在外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九星村村民完成了以下的角色转换:生活方式(居住、交往、习俗)的市民化、行为方式的市民化、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市民化。

首先,九星村村民生活方式(居住、交往、习俗)的市民化,解决了农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人际关系网络的同质化倾向难题。九星村村民社区化的集中居住方式,由原本平面式向立体式的居住形式转变,改变了以前以生产队、亲戚、邻里的同质化交往方式,非农化的职业也让村民的关系网络更加广泛,并解决了因为信息滞后带来的诸多问题。社区文化的建设,九星村村民在沿袭着农村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更多地转向了一种更加文明的城市生活方式。

其次,九星村村民的行为方式市民化,解决了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合作意识缺乏、自治能力弱化的问题。九星颁布了《九星村村民自治章程》,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并且九星村民通过常年的法制宣传,积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达自己权益诉求,村民合作意识增强,并且有主动服务社会的意愿,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队伍,社会主人翁意识增强。

再次,九星村村民工作方式、职业的市民化。随着九星村的产业结构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部分的村民就业,九星村部分村民在九星市场内承担着市场管理工作。集体经济改革之后,每年的分红也是九星村民收入的重要部分,加上旧村改造后自有房产的出租收入,农民的收入构成已经转变为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为主,改变了传统农民的收入结构。

九星村村民的市民化与别的地区、村庄的市民化进程不同,在有些地区农民离开土地便失去了对土地的收益权,成了无地的市民,而在九星村,还保留着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使得九星村的村民能实现“带着土地进城”心愿,使得九星村村民可以凭借土地权利分享城镇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好处,避免出现“三无”农民,也使得社会能实现长治久安。现在九星村村民的收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薪金、股金、福利和租金。图3-2为九星村村民的财产性收入。

img5

图3-2 九星村村民的财产性收入

资料来源:吴恩福:《让近郊农民真正站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前列》。

最后,九星村村民思维方式的市民化,改变了狭隘的小农意识。九星集团公司的部分高层领导是聘请外部专业人士来担任的,在对村民的调查中,农民都表示出对这些外来人员的信任,并表示这些人都是通过竞争挑选出来的。这表明九星村民的思维方式已经冲破了传统农民的思维定式和传统的信任类型,逐步向海纳百川的市民化思维方式转变。

(二)身份角色的转变

对于九星村村民冲击最大的莫过于自我身份的转变。村民离开土地所实现的是向市民身份的转换,这种转换不仅仅是称谓上的简单改变,同时涉及了生活的诸多方面。

首先,是观念意识的改变。从建立市场到市场的逐步发展成熟,对于九星村民而言经历了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市场的建立是在市场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的,市场的未来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当时村民的观念还没有从农业生产中转变过来,思想观念和意识还停留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上,思想观念显得比较保守。但是,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壮大,市场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村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逐步脱离原本的保守思想,开始接受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思想冲击,在思想观念上变得越来越开放,对于自身的消费观念、工作观念、生活观念都有了新的定义,使得原本传统的思想更具创造力与活力。

其次,是自我身份认同的改变。九星村的发展经历了由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村庄转变成一个商业贸易的集聚地的过程。伴随着九星的发展,九星村村民的身份也发生了转变,即由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他们对于自我身份有着新的定义。原本九星村是一个职业角色高度统一的地方,村里大多数都是农民,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生产,而现在村里的职业角色呈现出多元化形式,有公司职员、贸易商、私营主、医生等。这种身份角色的转变,实质是村民身份的高度分化,使他们有机会拓展自己的身份领域,有利于村级社会资本的进一步积累。

(三)人际关系的重构

村庄的交往形式,实际上是建立在“熟人”交往之上的,呈现出村落社会关系所特有的“差序格局”,村民的交往还是以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为主。而随着九星村村民的进一步分散,原本高度集中的“部落式”居住形式被打破,稳定的熟人交往模式也受到了冲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模式,人与人的交往不再是简单地以地缘、血缘为基础,开始逐步建立在业缘基础之上。原本所熟悉的人际交往网络也得以重构,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交往网络。原先在九星村中,常常是村民间内部人际网络的交往,而随着市场人员的聚集,九星村村民不再仅仅停留在村民间的交往上,开始了外部交往网络的拓展,村民逐步与市场内的商户建立起紧密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村民的交往范围。这种村民与市场内商家的交往网络构建,不仅有利于市场凝聚力的增强,同时更有利于村民与市场内商家的和谐共处局面的形成。除了社会交往网络的再建立,在交往形式上也发生了新的改变,以往单一的面对面的交往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电话、网络以及其他联络媒介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人际间的交往形式。

(四)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九星市场的发展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标志,村集体经济的壮大直接增强了每一个村民的消费能力,但是如何引导村民进行消费,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到村民日常消费观念和方式的影响。农村的消费观念是积蓄财富,而不是消耗财富,这种思想的存在源于对自身情况的考虑以及对未来不可预期的担忧。在农村,农业生产所依靠的是天和地,一旦出现灾害情况,一年的收成都会成问题,积累财富的目的正是为了应对这种灾害。而如今九星已经告别了农业生产,不再依靠天和地来吃饭了,村民开始了多元化的生产和经营,对于远期收入都有比较稳定的预测,正是基于这样的条件,村民对于即期的消费有了进一步的增加,从而带动了消费的支出。在消费内容上,以往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生产资料的购买上,对于生活、娱乐的支出比较少,这主要源于支配收入的限制。随着收入的增加,使得村民拥有了更多可支配收入,因此消费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消费观念上的转变体现了村民对于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的追求。在消费商品的选择上,过去常常集中于耐用品方面,且商品档次也比较低,而现今,村民在选择商品的时候,不再仅仅关注耐用品了,也开始购买更多的消耗品,同时在产品档次上,也追求高品质,还对产品的功能、形式提出了新要求。

一系列的消费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基于村民购买力的增强,也是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消费对以往的九星村村民而言是一种痛苦的被动性选择,而现如今则成了他们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主动性行为。

(五)文化习俗的改变

文化习俗是一个村落的灵魂,更是一个村落延续的精神支柱。在九星村,传统文化习俗的延续和创新对于他们有着同样的重要地位。

说其传统,是其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每年的重阳、端午等重要节日,九星村委都会走访村民进行慰问,同时在九星还有庙会、灯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展现形式。村落所特有的仪式庆典、婚嫁习俗、戏剧形式、民俗制作等,都在九星得以了延续。但各种文化习俗的延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经历不断的选择与摒弃。只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习俗才能得以延续,比如原本村落里的迷信文化,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遭到了摒弃。而对于文化习俗的传承,对九星村而言是其自身村落得以延续的基础。

说其创新,九星亦然成为一个四方宾客的集聚之地,来自各地的商客,不仅带来了自己的商品,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自己所特有的地方文化。九星是一个文化交融的地方,有着来自各地的特有民风、民俗,共同实现着九星文化习俗的创新。就如同上海这个城市一样,海纳百川,聚集了百家文化,从而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海派文化。九星则在商客云集的市场内,通过不断的汇聚与凝结,最终创造了市场所特有的多元文化。

(六)九星村的“文明之光”

九星的理念是:创建“全国文明村”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祛除内在的不良因素,提高自身内涵,增强内在素质,从而提高竞争力。创建的过程就是针对自身问题积极改善的过程,虽然面临很多的困难,但关键的问题是“做”与“不做”。面对当前的状况,要积极努力去解决。

1.九星村的文明理念

九星村在发展市场的同时,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引导九星村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的实践中来。九星村所要树立的是“城乡一体化、商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目标,旨在全面提高九星人的综合素质和九星地区的文明程度,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九星”,致力于创建“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的文明村。九星村党委、九星村委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一直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创建文明村纳入全村的总体规划。九星村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大名村”、“上海市文明村”、“上海经济实力百强村第一位”、“中国特色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上海市庭院文明示范村”、“上海市卫生村”等光荣称号。

九星村按照创建全国文明村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发动,形成合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九星村主动创建以“八进八无”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家庭”,大力弘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仁爱礼让、廉耻孝慈、勇敢刚直等传统美德;弘扬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上海城市精神;自觉遵守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脏话粗话的“七不规范”;积极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引导村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九星村通过努力达到“七建”,即:守秩序,建法治之城;讲卫生,建健康之城;护环境,建生态之城;有礼貌,建礼仪之城;重信用,建诚信之城;爱科学,建学习之城;献爱心,建友善之城。“做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公民,做一个知荣辱讲文明的公民,做一个有道德扬正气的公民”已成为九星村民的共识。

在日常的理论学习过程中,九星村两委班子把理论学习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抓手和提高领导执政能力的重要平台,坚持学习制度,注重学习成效,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讨论和专题报告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学习方式,立足九星发展实际,联系自身工作特点,深刻领会、及时学习贯彻上级党委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九星十分重视村的文明建设,还专门制订了《九星村创建全国文明村总体规划》。

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月,拟订创建“全国文明村”的总体实施规划。

第二阶段:2007年1月—2008年,创建工作推进阶段,细化指标并落实到各个部门,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争取获得“全国文明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第三阶段:2009年—2011年,全面创建阶段,巩固已有的各项成果,同时继续推进创建工作,构建更加良好的经营和购物环境,提高村文化品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

第四阶段:2011年,形成布局更科学、更规范有序,服务更诚信的特色市场;社会公共服务形成完善的体系,村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2.九星村的创建组织

在精神文明的组织建设方面,九星村在村创建全国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还成立了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使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成立宣教文明办,整合原宣传教育中心和文明创建办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大部门制格局,发挥协调各方的优势,夯实了文明创建的组织基础。在确立了组织体系之后,九星又进一步完善了运行机制。

其一是目标责任机制。修订完善了《九星村创建全国文明村目标任务责任书》,村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与各党支部、管理区、部门、村民组长等53名责任人签约,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责任,确保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项工作之间的创建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其二是长效考核机制。健全和完善了三级考核机制,增强了长效考核力度。采取调整考核队伍、细化考核指标、扩大考核范围(包括各部门和各衍生公司)、召开现场交流会、撰写季度工作汇报、深入一线考核等创新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复查、及时整改,确保了考核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形成实效性较强的科学考核体系。九星还建立了《文明经营积分制度》,通过制度化的考评,定期评选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优秀组织者、先进个人、好人好事、科学发展创新奖,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九星商家文明经营的积极性。

其三是宣传工作的落实。九星通过其自有的媒介资源——《九星报》与九星网发布有关的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同时还依靠九星市场内丰富的户外广告资源,设立专门的公益广告进行相关信息的发布。除此之外,九星还自己编印精神文明工作手册,发放给九星村民及商户,在2010年就发放了近7 500本,各管理区文明创建知晓率平均达到了99%以上。九星还充分发挥媒体效应,分别在《解放日报》、《劳动报》、《东方城乡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上海商报》、《闵行报》等报刊媒体上宣传,通过公共媒体的资源,使得九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3.九星村的文明活动

有了支撑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理念,具备了工作开展的组织配备和制度支持,这一切都是九星精神文明建设的软件设施,如何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由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这是九星推进文明建设工作的关键。

九星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方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具体的实践活动,其二则是九星对于文明建设工作的学习活动。九星设有村文化教育中心,建筑总面积达到了2 000多平方米,其中包括信息苑、视听室、棋牌室、妇女之家、健身房、书苑、青少年活动之家,教育中心始终保持了“形势月月讲、电影周周放、书场天天听、网络时时上、图书经常借、运动人不断”的良好文化氛围,丰富了新老九星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九星还会定期举办各类形式的全民活动,如歌咏会、九星运动会、九星专题文艺晚会、知识竞赛、打字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交谊舞、太极拳、球操、腰鼓、扁鼓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除了不定期的主题活动之外,在九星还建立了许多自发的文化团体,如合唱团、中老年服装表演队、民俗器乐表演队、曲艺(沪剧、黄梅戏)表演队、书画兴趣组、板球队等,使得各类文化活动实现了长久化、专业化。九星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九星人的日常生活,也使得文明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类活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有了更多交流与分享的机会。精神文明建设在九星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融入了每一个九星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

为了更好地提高与完善九星村的文明建设工作,九星采取了“走出去学习”、“引进来指导”、开专题研讨会的方法。所谓“走出去学习”就是出去考察先进地区、先进村落的做法,归纳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九星曾考察过全国文明村、闽西第一村——福建龙岩新罗区西安村、嘉定的太平村和毛桥村、江苏的华西村和马庄村、山西的皇城村、江西的进顺村、云南的福宝村等,通过对特色村的参观学习,增强了文明创建意识。与此同时,九星还创新了“引进来指导”,专门邀请市区文明办、司法部门、爱卫办、团区委、区妇联、武装部、镇各条线职能部门等上级领导和群团组织等先后莅临九星指导和帮助文明村创建。开专题研讨会,也是九星不断完善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村”、“房价市场化运作”、“整治老宅基”、“加强车辆管理”、“提升商品质量”等特定主题的研讨会,通过对重点问题的分析,实现集思广益、拓宽思路,使计划更具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进一步推进文明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