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星共享村级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成果的方式
九星集体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是村民共享市场发展成果的基础。在丰硕的成果面前,吴恩福清楚地意识到,九星的发展与成功离不开国家、离不开社会、更离不开村民,如果要分享就必须兼顾多方的利益。按照吴恩福的设想,对于成果的分享必须坚持“确保国家的、留出发展的、最后才是村庄的”原则。
依据吴恩福的设想,九星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三本账”,这“三本账”清晰地描绘了成果的分享。以2009年为例:第一本账:上缴国家税收2亿3千多万元,兼顾了国家利益。第二本账:城中村改造花费近3亿元,兼顾了社会的利益。第三本账:市场内员工950人,工资支出4 600万元;1 117户村民,福利支出1 800万元;股民的年终分红4 000万元。由此兼顾了村庄内村民、市场内员工的利益。
九星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九星人自身的努力与创新,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故而九星对于自身成果的共享,是兼顾多方利益的共享方式。在其成果共享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
(一)产权改革,赋予农民财产权
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过程中,九星人创新出“钢丝绳经济发展模式”,将集体、市场管理者和村民三者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2005年10月,上海九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揭开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序幕。他们首先对村集体8 000万元的资产量化到每个村民头上,包括因征地而转居的原住民、退休村民和未成年人。2009年,又将3.46亿元村级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2009年,股份公司红利分配4 400多万元,村民入股红利每人为13 120元,户均增加4万多元。“人人有股份”的农民带股进城,解除了后顾之忧,从根本上克服了被征地农民通常遭遇的“种田无地、就业无门、低保无份”的困难局面,免于成为城市中新的弱势群体。
(二)依托市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在就业方面,一是本村农民人人有工作,二是非农(征地工)人人有工作,三是周边部分村因征地而失业人员的工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四是为大量有经商理念的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搭建起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根据村民的文化层次、工作能力、身体状况,不仅解决了200多名村民上岗就业,同时还为160多名政府征地农转非人员、320名征地吸劳后又下岗的原住民和230名外村人员安排了工作。根据综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九星每年都创造、挖掘大量就业岗位,提供给村民和外来人员。例如,自筹资金设立了两支消防队伍,成立了250余人的保洁公司,建立了200多人的社会综合治理管理队,等等。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仍然增加岗位61个。2009年以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新增加的六家公司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均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九星村依托九星市场的发展,不仅使本村村民充分就业,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2万多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三)依靠集体,提高农民福利保障
九星村始终遵循“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径,保障村民共享集体发展成果。全村村民都纳入了城保或镇保,村民福利成倍增长。1998—2009年,村民福利累计达8 903.6万元,户均享受累计达91 979元。其中2009年村民福利1 850万元,户均福利享受19 111元,比1998年增长了近15倍。九星村非常关心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退休金补贴政策。村民月退休金在768元者,每月给予300元补贴;月退休金在768元以上但不满1 068元者,补至1 068元。村民依靠工资性收入、保障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真正实现了“人人有保障”的目标。
九星村自身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建立九星市场之前,九星村主要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当时的上海市而言属于比较差的,同时村里还背负着巨额的债务,社会保障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但是,随着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和九星市场的逐步建立,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壮大、失地农民对于生活品质有了新的要求,社会保障逐步得到完善。特别是对失地农民,形成了独特的保障机制。九星村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都制订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虽然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方面也会有所供给,但是国家更重要的还是在社会保险方面实现统筹,九星村的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政策,实质是对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不足进行补充。并且这种补充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在于虽然国家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有着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只能维持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很难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体经济所提供的社会福利,就是在建立“政府+集体经济”基础上的双重保障供给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九星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之间相互配合,针对失地农民制订了多项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失地农民不仅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社会保障,同时还能享受到村级层面的社会福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