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科学确定农业科技的主攻方向
甘肃省的农业科技有一定的优势。1990年以来,全省培育农牧业新品种(系)70多个,平均增产幅度达到1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地膜覆盖栽培、农机化应用和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到1600万亩、1200万亩和100万亩。重点是扶持小麦新品种开发、马铃薯种薯繁育、农业育种技术、优质啤酒原料生产技术、中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特色草食畜牧业生产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等八个方面。截至目前,全省有30个县区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区,共争取国家专项30个,资金4707万元,项目涉及11市的20个特色产业,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10多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6%。农业科技的贡献越来越大。例如,2011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071万亩,使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了1000万吨大关。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使全省1000万亩马铃薯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平均亩产提高300公斤,达到了1300公斤,年增产粮食达60万吨。在灌区推广的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为主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2008年以来累计示范推广678万亩,共节水5.93亿立方米,增效4.72亿元。全省主要农作物实现了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从2009年开始,全省遴选了甘农大等13个培训基地,每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100人,并依托农民培训及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近5年累计培训农民250万人次。
当前甘肃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和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矛盾。根据调查,在甘肃省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实际矛盾,需要解决。一是推广组织主体与客体的不协调矛盾。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农业科技研发机构都是事业单位,而科技推广对象是非常分散的农户,主客体之间很不协调,对话机制不平等,成本比较高。二是农业科技成果研发与商品性价值的矛盾。许多地方把农业科技成果几乎当成“公共产品”,把农业科技成果当成一般的“产品”,商品概念和价值概念很淡薄。三是农业科技成果高成本与市场收益风险大的矛盾。任何科技活动和成果推广都有一定的风险,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的风险实际上很大。四是农业水价格改革与节水农业的矛盾。我国长期实行农业用水的低价政策,这与节水农业发展的战略实际上是矛盾的,因为低水价大大降低了农户选择节水技术的积极性。五是劳动力素质与农业产业化提升的矛盾。
2.总体思路。一是在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增加对农业科技研发、转化、推广方面的投入,使其投入增长速度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农业科研要更加贴近生产实际。要创新农业科技支持的方向和重点,着力突破影响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努力取得更多突破性实用技术成果。三是要切实加快成熟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步伐,特别是对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体农民的新型实用型技术成果。四是要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向农民群众无偿提供,充分体现公益性。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深化研发经费、人事用工、工资报酬、职称评聘、成果评定等方面改革,建立起更加适合科研工作、加速推进成果转化、能够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制度机制。
3.战略重点。一是向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技术聚焦,大力发展支撑马铃薯、制种、啤酒原料、中药材方面的技术。其中,马铃薯技术要向全粉和变性淀粉的集中,制种技术在继续扩大玉米制种和小麦制种的基础上,在啤酒原料制种和商业草制种上有所突破,中药产业的关键是深加工技术开发问题。二是向绿色农产品研发技术聚焦,特别是白瓜子、苹果、肉用牛羊、高原牛羊、高原夏菜、甜瓜等方面的技术,技术创新的核心是育种技术和生产工艺技术。三是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聚焦,比较好地解决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问题,这要与工业企业结合起来进行。四是向农村新型能源开发和使用技术聚焦,大面积推广沼气、212集雨技术、生物能源、节能技术等。五是要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水平,提高培训费用,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全面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众所周知,由甘肃省探索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模式,开辟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新途径。甘肃省推广该项技术由2006年的12万亩扩大到2011年的1071万亩,6年累计推广了316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60亿斤以上,使甘肃省粮食产量近四年连续迈上170亿斤、180亿斤、190亿斤、200亿斤四个台阶。尤其是2012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015万吨,其中,仅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一项就贡献了550万吨。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决定,要求在北方15个省区市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10年6月,甘陕宁晋四省区启动旱作农业协作机制,搭建了推广这项技术的合作交流平台,逐步将四省区打造成中国旱作农业技术高地。目前,这项技术在北方旱作区“遍地开花”,2011年,西北、东北、华北8省区已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500多万亩。其中,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分别达16.3万亩、124.2万亩、80.1万亩、26万亩,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亩均产量分别为776.7公斤、588.2公斤、488.2公斤、876公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