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没有被当前的竞争对手所拥有。因此,不能给企业与消费者带来实惠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4.生命周期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技术以及企业组织等变量高度相关。图2-6 技术知识管理对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模型如图2-6所示,高科技企业技术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和保证。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伴随知识经济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传统意义上竞争概念的深层次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界定还未达成一致,本书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内涵和本质出发,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其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或知识体系,这种特殊能力或知识体系能有效地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不断地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利益、支撑一个企业在一个或多个产品或服务市场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难以模仿性

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特定性的专长,是充分利用了企业自身所拥有的优势条件和特有资源,并通过长期积累的多种技术、知识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之上的有机综合体,它具有路径信赖性和持久的竞争力。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替代性、复杂性以及信息的不充分性,从而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差异化。正是这种差异化造成了竞争对手的进入障碍,使企业建立了竞争优势,从而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没有被当前的竞争对手所拥有。否则,这种竞争力就很脆弱,并且难以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2.扩展性

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本、是核心,且有溢出效应,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可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不仅是当前需求,还包括了潜在的需求。核心竞争力犹如一个“技能源”,通过其发挥作用,将能量不断扩展到最终产品上,从而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创新产品。

3.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其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垄断利润。同时,它也能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也就是为企业产品进入多个市场提供了潜在的途径。因此,不能给企业与消费者带来实惠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不能称其为核心竞争力。这种价值性除了体现在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上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它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三方面。价值保障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增值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价值创新则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企业运用核心竞争力开发研制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新的需要的过程。

4.生命周期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技术以及企业组织等变量高度相关。随着彼此相关的变化,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发展演变是客观必然的,曾经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演变为企业的一般能力。与企业产品、技术生命周期相似,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存在着生命周期,这一点可以从现实企业的发展中清楚地看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也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当市场与技术发生较大程度变化时,一些曾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逐渐衰落,而另一些企业则竞争优势逐渐显现。

5.持久性

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一般竞争力相比更具有持久性,如核心技术专长、产品品牌等依靠这些持久性资源或能力建立的核心竞争力相对稳定。只有企业的声誉历经时日依然不衰,才会给人以深刻印象。因此,今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更多地偏重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但是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今天,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讲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并不是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永久不变的,而是说要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开发和维护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善于变更和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

6.资源集中性

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部分,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不要在两个不相关领域培养两个不相关的核心竞争力。J.Mayer和E.Roberts(1984)的实证研究表明,按增长率来衡量,最成功的企业都采取集中在某个或少数几个核心技术领域上的做法,并且企业的产品改进和提高也围绕着这个领域。

(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理论及观点

1.技术知识管理作用机理

陈华、付春、张明林在《技术知识管理与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指出,所谓技术知识管理就是企业通过对技术知识收集、选择、吸收、转化、学习、积累、传播、应用、整合、创新、保护,以及辅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建设、信息系统运用等管理手段,最大程度地推动技术知识的共享、运用,提升团队智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以实现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创造客户价值。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积累性、整合性和延展性的特性。而这几个特性的形成、保持和增强均依赖于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知识管理(见图2-6)。

img8

图2-6 技术知识管理对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模型

如图2-6所示,高科技企业技术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和保证。其大致可以分为技术知识的获取与选择、转移与吸收、整合与创新、扩散与共享、学习与积累、技术标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几个方面。组织活动管理是技术活动管理的辅助工具和推进器,它渗透在技术活动的各个层面,引导和推动技术活动的顺利运作。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企业文化营造、技术工具运用等几个方面。以上这11项活动并非独立的部分,加强一项活动会对另一项活动有所裨益。它们互为条件、互相支持、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了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企业的市场能力,综合体现为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作用于这五种能力,使这五种能力全面提升,表现为:企业及时掌握外部技术、客户反映、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并将外部技术快速转化为内部技术能力,对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战略进行快速科学决策;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速度在市场上保持优势,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体系的形成使企业在保持老客户的同时率先开发潜在用户,持续保持高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产品生产规模和质量提高,产品适应客户要求,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较高等。这些表现综合起来构成了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文化合力

胡延华在《文化力: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指出,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诞生而产生的一种与其物质基础相适应的微观上层建筑,是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的企业精神力量,是能够嫁接、提升、整合、协调各种“硬力量”的“软力量”,是能够使各种力量聚焦从而产生强大杠杆作用的综合力量,是能够使各种“无机”的刚性力量“有机”化的弹性力量,是催化各种有形力量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力通过八个方面表现出来,即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辐射力、提升力、启动力和持续力。这八个方面不是独立发挥作用,而是紧密结合构成“文化合力”,作为一个整体来活化企业资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见图2-7)。

img9

图2-7 高科技企业文化合力模型

企业文化力符合核心竞争力“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基本特征,其功能是间接的,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其作用方式是软的,但使企业的“硬性力量”更强大。企业文化已经超越了技术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无形的手”。也只有在企业文化整合下的技术核心竞争力,才能成为活的、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综合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