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国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促进技术创新、开拓新兴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正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1.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是技术进步的生力军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创立的中小企业已成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相当多的科技发明都是以中小企业为载体来实现产业化的。二是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如美国科技发明的50%以上来自于中小企业。经济学家盖尔曼对美国1969~1975年进入市场的360项创新的研究中发现,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数比大企业多2.5倍,而且引入市场的速度比大企业快27%。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之所以具有旺盛的创新活力,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没有像大企业那么多的层层审批和摩擦;成果的创新者多直接参与或指导新产品的完善或新的开发,他们的技术才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更为灵活的激励机制,充分地调动了职员的积极性。
2.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是拓展新兴产业的先头部队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一般拥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有的可导致一个新商业领域的开拓。加之整体的活跃性和部分的高成长性,使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为开拓新兴产业的先锋,成为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例如,计算机产业在从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重要的创新和关键性的技术突破,都是由中小高科技企业完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向生产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前沿阵地不断扩展,潜在突破点不断增加,而突破的实现相当部分要由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完成。
3.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强大推进器
在社会具备良好创业环境的情况下,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是产业活动中最为活跃和最有发展潜力的部分。另外,大量事例表明,部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具有极高的成长性。在高新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大量的中小高科技企业不断产生,其中部分企业迅猛成长,一个接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兴产业陆续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源。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来自4万多家软件公司和300多家芯片公司。统计数据表明,1991~1995年,美国风险投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8%,而《幸福》所披露的500家大公司年均增长率仅为3.5%。此间美国经济能保持年均4.2%的增长速度,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4.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中小企业对劳动要素的吸纳偏好,对于减轻经济发展中的就业压力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与一般中小企业相比,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具有以下的特殊作用:为科技人员提供工作岗位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利于本地高层次生产要素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要求就业人员不断向收入更高的职业转移,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能够不断壮大高收入群体;就业岗位的持续增长,需要充分发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拓展经济增长空间方面的潜力。
5.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是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的基本保证
在工业化过程中,重视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利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在更高的起点上带动工业化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需要大量有关技术领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近年来,美国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上升,离不开半导体和软件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的专用集成电路和软件。在这个过程中,当然要靠一些信息产业的大型企业,去攻克、推广一批关键性的技术。但是,若不能拥有一定数量从事先进制造技术、自控技术研发的中小企业,将难以做到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提升。
6.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利用“后发之益”的理想模式是,通过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直接在更高的起点上起步,并逐步缩小与先行国家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直至赶上和超过先行国家。但是,如果后起国对引进技术不能有效消化,或虽能较好吸收但跟不上先进国家技术更新的步伐,就会陷入“引进—模仿—再引进—再模仿”的被动循环之中。因此,要通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赶超,必须要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当前世界技术发展的新情况,今后的赶超方式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技术门类的较快分化,一个企业已不能在众多技术方面领先的现实,使得引进技术的企业在进行创新时,要注重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协作;二是风险创业的蓬勃发展,使大量生产新产品的企业快速产生,为了在这方面跟上先行国家的步伐,必须大力发展中小型高科技企业。
(二)发展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基本思路
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领域,美国高科技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固然有其诸多的条件和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源于两大方面:一是美国政府积极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二是企业本身的不懈创新。因此,发展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就要一方面积极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增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1.积极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1)使科技兴国成为整个民族的恒久自觉。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人类历史时代变革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尺度。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倍增和放大作用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一国国家力量的决定性因素。立国兴国,重在科技,这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真理。科技兴国是基本国策而不是权宜之计,科技发展应高瞻远瞩而不是临渴掘井,应该以一个民族的清醒对待科技竞争,以忧患意识激发民族在科技上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为,以科学精神熔铸民族文化特质。科技兴国不应是短期的、局部的和少数人的行为,其最为基础和长远的工作是形成一个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文化氛围,倡导一种探索、求实、创新的文化行为方式。因此,科技兴国应该从大力发展教育入手,努力使发展科技成为整个民族的恒久自觉,在解决科技发展所面临的资金、人才、体制等现实问题时,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通过宣传教育努力形成民族的科技忧患意识,通过改造传统文化努力使科学精神形成民族的文化特质,从而为发展民族科学技术事业构造起良好的“软环境”,这是科技兴国必须着手的基础性工程。
(2)将扶植重点放在政策改革和法制保障方面。扶植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其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大量事实说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就业和社会稳定的维持,还关系到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发展速度,关系到能否较好实现资源配置,它是一国发展主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经验和发展中国家教训也证明:经济发展成功的国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必然充满活力且与大企业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虽然分工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而经济发展不顺利或是不成功的国家,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肯定处于不合理状态,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有关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中小高科技企业无一例外地呈现出受压抑和受歧视的情况,特别是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产业政策也无一例外地倾向于扶持大企业,许多国家甚至没有系统的中小企业政策。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把重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改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生存环境(包括融资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创业文化环境等)提到一个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利于技术创新、有利于市场自由竞争和有利于社会稳定的高度上来。肯定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承认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将重点和有效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措施通过法律规范明确下来,这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以法律形式确立国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机构。庞大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群落需要有更加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和资金支持体系,以及行业组织进行服务和协调,政府应当是这种服务和协调机制的主导者,应当存在专门直属于中央政府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机构,行使如下职能: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重点是企业的战略管理培训和企业的国际化;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鼓励和促进私人资本投向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通过鼓励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参加全国性的研究开发和创新计划,重点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中的应用;将就业、教育、培训政策和计划全面面向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并探索其培训的模式和经验,以保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长久竞争力;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进行各种类型的资助,包含改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金融环境;鼓励投资基金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进行支持;密切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与金融界的联系,改善商业银行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贷款条件;通过信息交流、培训和推广管理软件,提高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金融管理能力;推广信贷保险等能满足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的特殊金融服务形式;发展针对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风险资本,同时鼓励发展面向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资本市场,以支持成长快的企业。设立管理和服务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政府机构,不能只是象征性地成立一个政策研究或是协调部门,而应当是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之有效的、网络完善的、资金充裕的和能够承担具体协调和服务工作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机构。这种有关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安排都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肯定和具体明确下来。
(4)基于开发区建设提高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区域集聚力。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建设各种类型开发区方面已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实践,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开发区建设中发挥出了主导性作用,并进而建构成为新时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竞争的新比较优势。这其中尤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更为引人注目。1951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加利福尼亚科技工业园区,即后来名噪全球的“硅谷”,被誉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可以说,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建设,建立和健全与开发区相适应的政府职能和行为,提高政府“有形的手”对开发区建设的牵动功能,是优化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环境的重要方式。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件支撑体系,提高开发区建设在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中的示范功能。目前各种类型的高科技园区已建设成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增长的集聚区域,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增长极”。
2.增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
(1)树立持续创新观念。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要求任何高科技企业都不能停止产品与技术创新的步伐。在取得产品与技术激剧式的创新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者的行动趋向进行渐进式创新。在渐进式创新的同时或较晚时期,高科技企业还要谋求下一轮的激剧式创新,要做好各项产品与技术知识、数据、资料的储备。如果一个企业想停下来休息片刻,那么等待它的只能是竞争对手的捷足先登。特别是在那些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里,企业管理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可能会产生“我们仍在领先”的错觉,这种错觉会使企业上下弥漫着不求上进的惰性,为竞争对手的赶超创造了机会。因此,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应树立持续创新观念,从战略上认识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认识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建立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2)建立技术创新能力激活机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将更加频繁,因此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应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对企业战略进行调整和重新定位,以最快的速度及时调整企业目标和企业行为。要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转移,建立技术创新能力激活机制,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战略,明确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步骤、措施与策略。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激活要建立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累的基础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通过科技人员的引进、培养与学习,信息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先进设备的采用,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等手段来实现。同时需要明确,高科技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在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基于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协调发展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途径。
(3)建立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能够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内在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使企业内在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共同作用,形成最大合力,不断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一般而言,高科技企业内生动力包括利益驱动、企业员工的推进力、企业形象、技术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创新能力积累和提高的动力;外在推动力包括科学的推动力、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或社会需求拉动、政府推动。综合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内在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最大的动力来自利益驱动、需求拉动和科学的推动。同时,在建立技术创新动力机制过程中,应注意克服技术创新中的阻力。美国学术界的调查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活动中遇到的阻力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由于对科技人员要求过高,而科技人员达不到这类要求而出现的阻力;第二类是同其他部门合作中遇到的阻力;第三类是来自新技术、新产品与现有技术、现有产品的矛盾。面对如此众多的阻力,可以借鉴美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促使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成功办法,较有效的办法是设立独立于现有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如设立企业内部风险基金组织,负责资助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或者高层管理人员经常与高科技人员见面,直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帮助他们获得资助。
(4)强化企业组织管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应强化组织管理,使现有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重点强化对技术创新人员的激励机制,采取公开认可、奖品与证书、奖金、差别工资和升迁等措施,以充分激发技术创新人员的潜力。技术创新的关键决策者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其激励要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相对应,否则就可能出现不称职的高层管理者控制企业。同时,应加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高层管理人员技术创新的理论水平,拓宽他们的创新视野,这是企业技术创新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企业的战略管理、营销管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每个管理人员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所擅长的经营环境,因此,当企业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时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更换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从国外的实践情况来看,这种做法卓有成效,值得学习和借鉴。
(5)提倡进行合作研究。为实现增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目标,应该大力提倡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合作、共建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目前,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要想获得世界级的先进技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与国际企业或国外研究所合作开发新项目或在国外设立R&D机构,实现企业研发的国际化,使其受市场的调控,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生存并可以提高产品与技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降低研究开发成本,防止模仿,共担风险,有利于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克服多个企业对同一项目的重复研究,节约人力、资金和财富,克服单个企业研究经费和研究人员不足,减少高水平科技人才聘用的成本,有利于外部知识内部化,实现自主技术创新。通过合作,最大程度地实现优势互补,从互补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中获得协同效应,促进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合作R&D各方可在制造和营销上找到适当的途径,从而有利于合作各方利益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