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加工贸易:日益重要的贸易方式
在国际贸易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最终产品贸易一直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世界各国出口本国的特色产品,用于交换本国没有或者稀缺的产品。中国从汉代开始开辟的“丝绸之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国际贸易通道,它沟通了中国和西域、中东甚至直到欧洲的市场,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产品流入西方,成为西方社会的奢侈品。在封建社会时期,奢侈品是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15世纪末,新航线的发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产生。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1498年达伽马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抵达印度,新航线将各大洲连接在一起,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地理范围,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至18世纪中叶,工业原料和粮食、烟草、香料等初级产品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生产初步建立,生产力迅速提高,国际分工逐渐形成,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同时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明缩短了空间上的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和贸易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18世纪,欧洲是东方手工生产布匹的主要进口国,而到了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在推进自由贸易的大旗下,向世界大量出口布匹等工业产品,同时从殖民地国家进口工业原料。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虽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原材料和最终产品却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主体。
与最终产品贸易相对应,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形成垂直型的产业间国际分工。一方面,各个国家根据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的不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初级产品及其制成品。例如,OPEC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在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垄断力量。另一方面,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在不同的产业间形成垂直分工,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本,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占据高端。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落后,资本稀缺,在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从而居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最终产品贸易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间产品贸易异军突起,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迅速增长,标志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间产品贸易最初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进而迅速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使得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原有的产品间分工拓展到产品内分工。
加工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从20世纪50年代加工贸易产生以来,加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逐渐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许多政府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解决就业、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方法和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