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县域特色 寻求差异路径努力实现峡江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宋 铜
峡江县位于江西省中部,井冈山东北部,县治于1997年7月1日东迁至水边镇,全县面积1287.43平方公里,辖6镇5乡,总人口为18万人,京九铁路、105国道及赣粤高速公路呈“川”字形纵贯县境南北,总投资86亿元的国家重点项目(江西省最大的水利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境内。全县农民人均耕地2.5亩、林地12亩,森林覆盖率达65.5%。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现代油茶建设示范县”、“全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先进县”等称号,连续3年评为“全省平安县”。
“十一五”时期,峡江县在上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县实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成功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9∶47.6∶24.5,财政总收入完成3.86亿元,5年翻了近两番,占GDP的比重达到13.4%,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1.8%,实现了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双提升”。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38%,医药化工、金属加工两大产业形成支柱;粮食总产实现“七连增”,形成了烟叶、鱼、獭兔、杨梅、蒿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带;货运物流业强劲发展,行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5,三次产业呈现出“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的良好局面。全县城镇化率达40%,县城建成区达3.9平方公里,累计移栽8000余株大树进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9.1平方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5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6.5亿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增长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36元,人民生活正向宽裕型小康稳步迈进。峡江县深入推进了乡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基层政权形象。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为内容的“三民”活动,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总体而言,“十一五”时期,是峡江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产业集聚成效最好、人民生活改善最显著的重要时期。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任重道远。“十二五”是峡江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为峡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的重要5年。前进中,峡江既处于宏观走势总体向好、政策机遇持续增多、内在潜能日益释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临经济转型压力凸显、外部竞争压力加剧、自我发展压力激增等诸多挑战。峡江县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差异化发展为路径,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南靠西接北融”战略(往南依靠吉泰工业走廊的辐射,往西对接新余经济区,往北主动策应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注重做大总量、加快集聚,致力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园区、城区),更加关顾民生,促进和谐,全力建设富裕峡江、文明峡江、生态峡江、活力峡江、秀美峡江、和谐峡江。至“十二五”期末,全县生产总值拟突破5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城镇化率达到50%,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二方阵。围绕上述目标,具体要在“四个三”上下工夫。
一、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壮大县域经济总量
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实践证明,县域经济欠发达关键是县域工业欠发达,没有工业经济的强势就没有跨越发展的大势。举全力强攻工业,按照产业集聚、差异发展的要求,立足比较优势,旗帜鲜明地做大做强金属加工、医药化工和体育装备产业。金属加工产业,以金茂铜业为龙头,稳步发展再生铜加工产业,加快向精深加工、终端产品方向发展;以安昌铝业为龙头,积极发展铝工业配套关联产业,加快形成循环产业链;以智兴金属为龙头,加大金银工艺品技术开发,逐步做大稀贵金属产业规模;以新元矿业为纽带,依托新余钢铁集团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发展铁精粉精深加工。2015年,金属加工产业实现将产值100亿元,上缴税收3亿元,打造省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县。医药化工产业,以化学制药为基础,现代中药为重点,生物制药为先导,林产化工为配套,引导鼓励普正药业等现有企业向生物制药领域拓展,引进3~5家产值过亿的生物医药企业,培育2家医药企业上市。2015年,医药化工产业将实现产值50亿元,上缴税收2.5亿元,打造全省医药产业特色园。体育装备产业,抓紧江西探索体育产业项目建设,打造集器材设施、休闲旅游、中介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2015年,体育装备产业将实现产值50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
2.实施物流富县战略
峡江交通便利,赣江、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穿境而过,处于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具备建设赣中物流中心的先天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把货运物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点产业紧抓不放,加大政策和金融扶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央企招商局物流集团落户峡江的品牌带动效应,加快建设县城物流园区,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集成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放活物流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不断拓展物流市场。到2015年,全县货车总量拟达到5000辆,总运力6万吨以上,实现税收1亿元以上。
3.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峡江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峡江竞争资本和后发优势。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力支持配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跟紧盯牢大唐核电开发项目,积极引进新余光伏产业下游应用产品生产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崛起。整合道教圣地玉笥山、赣江成子洲、金坪民族乡和峡江水利枢纽等旅游资源,科学包装,积极推介,加大投入,发展旅游产业。严格保护绿色生态,推进封山育林,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深入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坚持增绿与增收并重、造林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同步,实现绿荫长驻、碧水长流、青山常在。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要稳定在67%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要达到100%。
二、全力主攻三大战场,引导资源要素集聚
1.主攻园区
围绕“一园四区”总体布局,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加快产业规划编制及建设,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产业集聚。以城南区为龙头,抓紧扩编规划调整,对占而不用、占多用少、用而不强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腾笼换鸟”,集中财力建好金属加工和医药化工两个“园中园”,积极争取省重点项目扶持,打造省级生态园区和省级特色产业园。以金坪华侨(民族)创业园为次园区,采取BT、BOT模式引资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重点承接体育装备产业项目,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以节能减排、技改升级为重点,制定完善沿江工业区控制性规划,鼓励现有造纸企业通过资产重组、靠大联强等方式转型升级。以产业承接为重点,规划建设峡江—新钢工业合作开发区、峡江至新余一级公路、赣江货运码头,为对接新钢产业扩张和转移创造良好条件。
2.主攻城区
按照“巧而精、绿而美、特而靓”的城市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将县城打造成精美、靓丽、特色、生态、文化名城。深化“三城同创”,推进“森林进城、花卉进户、景观上街、园林入院”,达到“一街一景、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强化城市经营管理,加强文明教育,力争2011年创成省级卫生城市,2012年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着力“三园”共建,加快城西道德经文化公园建设,烘托文化哲学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按照生态性、湿地性、园林式相结合原则,提升改造城中百花公园,丰富园中内涵,构建玩、赏、游的佳境;在城北辟地建设三角岛公园,打造入城靓点景观。激旺商气、人气,引资兴建商业步行街、四星级宾馆、大型超市,完善相关娱乐、服务设施,提升城区吸引力;推进精品社区建设,新建县级社区服务中心,营造温馨、舒适、优美、安全的人居环境。
3.主攻小城镇
以乡镇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分批实施一批重点镇建设工程,辐射带动乡村经济协调发展。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抓好水边城关镇、金坪民族乡两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在土地收益、用地指标、税费政策、资金扶持上给予倾斜,将其建成综合服务型、商贸流通型、工贸互动型的样板小城镇。突出巴邱镇次中心地位,抓好老城拓展改造提升,建设水电新镇、经济强镇、旅游旺镇。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乡镇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全面美化墟镇环境,提升墟镇服务功能。扎实推进“百村改造”,选点上向交通干线和城乡结合部集中,建设上镇村联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村、精品村,力争每年有1~2个村点成为省、市有影响的靓点村。
三、扎实推进三大工程,筑牢赶超跨越基石
1.推进强农工程
农业是稳县之基,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走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确保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依托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着力建设万亩生态优质稻生产基地,提高优质稻比重,提升生产效益。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提升发展烟叶、杨梅、鱼、獭兔、蒿菜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油茶、井冈蜜柚等产业。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加快城郊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增加城市蔬菜供给。抢抓国家和省、市灾后大兴水利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水利项目,加快实施巴邱城防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提升农业发展保障水平。大力推进通自然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达度。
2.推进民生工程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在做大“蛋糕”同时切好“蛋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各类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城乡危房改造。努力使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推进平安工程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信息化服务管理机制、社会治安动态管理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六项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好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群众反映相对集中的问题,对重点信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对治安重点部位和突出治安问题开展专项排查和整治,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监控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断巩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切实加强三大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加强思想建设
解放思想是破解难题、引领发展、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没有思想的领先,就没有发展的领先;没有观念的跨越,就实现不了发展的跨越。作为欠发达地区,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坚持立足峡江实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觉置身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大格局中,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思路举措、体制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五种意识,即增强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感;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提升操作能力;增强服务大局意识,进一步严格组织纪律;增强敢闯敢冒意识,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增强终身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推动峡江发展大跨越。
2.加强队伍建设
着力打造一支“大气大德、开明开放、敢想敢干、创新创业”的干部队伍,引导广大干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站在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高度,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和精神,不回避矛盾,不放走难题,敢于碰硬,善打硬仗,不断开创峡江跨越发展的新局面。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广大干部坚持把学习作为生活和工作的第一需要,从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潜心学习,增强本领,让自己的视野、知识、能力始终处在经济发展前沿,并积极投身到加快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去,在争取上级政策、引进项目资金和推动项目建设上有更大作为,努力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大力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氛围,进一步树立正确导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让广大干部形成“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的共识,真正做到视事业为生命,视发展为使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朝气,始终保持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锐气,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3.加强作风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引导广大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以科学的、发展的、多维的眼光来审视和对待自己,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干别人想干不敢干的事,干别人敢干不会干的事,真正干成几件事关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实事,并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对得起组织和人民。引导广大干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人生底线来遵守,作为一种人生境界来追求,作为一种人生福分来享受。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规范从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创优发展环境。引导广大干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时刻注意人生道路上的红绿灯,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闯红灯,坚守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江西省峡江县委书记,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县域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