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速产业集聚推进郎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加速产业集聚推进郎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速产业集聚推进郎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_中国县域经济前沿重抓集群承接 加速产业集聚推进郎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余宏汉产业是位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产业的集聚程度体现着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郎溪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宣城市乃至全省保持领先。

重抓集群承接 加速产业集聚推进郎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余宏汉

产业是位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产业的集聚程度体现着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2010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首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来,作为皖江示范区“两翼”、“宣城一翼”中的郎溪,顺时应势,抢占先机,全力承接,加快产业的引进、培育和集聚,共引进项目78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28个,走出了一条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子,成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县份之一,得到了省、市两级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郎溪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宣城市乃至全省保持领先。2008、2009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省二类县考核第一名,荣获“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2010年考核有望保持前列位次。在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我们深深感到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承接之要,重在抓主抓重——明确“一个方向”

产业转移的区位理论表明,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产业转移总体趋向临近地区、发达地区的周边区域。郎溪临苏近浙,资源丰富,紧靠苏、锡、常等长三角经济核心区。随着苏南地区整体进入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新的发展阶段,城市扩张拆迁和城区“退二进三”进程不断加快,大批企业需要转移。郎溪县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充分依托和发挥与苏南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等比较优势,以苏南特别是城市扩张拆迁区为重点招商区域,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整体外迁的产业集群和关联企业。落户郎溪经济开发区的无锡工业园就是典型代表。2008年,首批18户特种设备制造企业集中签约后,郎溪县在开发区优先规划设立无锡工业园,突出以商招商,为吸引核心企业以及后期企业群体转移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无锡工业园累计签约项目563个,开工276个,被命名为“安徽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内知名箱包生产企业江苏军荣集团来郎溪创办锦富箱包公司后,关联企业已达35家,2010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从业人员4000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被命名为“安徽省重点产业集群”、“全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二、承接之要,重在聚力聚智——夯实“两个平台”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集聚产业发展的主体平台,其发展定位、承载功能事关产业布局优化和辐射带动能力。面对项目集中、集群落户的迅猛势头,为满足更多项目的落地需求,郎溪县率先建设发展郎溪和十字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方面,举全县之力,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开展园区会战、项目攻坚,快速提升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另一方面,集各方之智,研究制定利益分享、互利共赢措施,与上海白茅岭社区、皖垦茶业集团等国有农场实行合作,与江苏常州、浙江海宁等地政府开展对接,以要素换投入、换产业,共建开发区、区中园、共管园。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面向苏商,以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和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一期23平方公里规划区企业基本布满,二期35平方公里规划编制完成,新建道路22条、38公里,主体在建项目120个,荣膺“2010年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十字经济开发区,重点面向浙商,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通过创新多方合作模式,成功引进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三、承接之要,重在提质提效——严把“三个关口”

产业转移和承接的过程,本身是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而不应该是简单的复制。特别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质量,择商选资,科学承接,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严把产业导向关。着眼于培育壮大装备制造、金属压延、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制定《郎溪县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二是严把项目准入关。明确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导向,建立项目会审制度,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出台工业园区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准入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对非园区乡镇不再供应工业用地。三是严把环境容量关。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坚决实行“五个不招”,即不招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危及安全、消耗人力的低层次项目,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四、承接之要,重在创新创优——强化“四个支撑”

承接产业转移,不仅要有完善的基础支撑,也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归结到一点,就是“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为了增强郎溪对外承接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创新举措。一是强化服务支撑。相继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干部能力提升年”、“服务效能提升年”以及民主评议县直机关和基层站所长活动,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成立园区项目全程帮办中心,推动广大干部职工能干事、会干事、快干事。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围绕用足用活皖江示范区“40条政策”,修订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对无锡工业园、经都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和主导产业,量身定做含金量较高的优惠扶持政策。三是强化要素支撑。郎溪县在安徽省率先完成土地规划二轮修编,通过开展土地整治等方式,自我挖潜用地空间。把帮扶企业招工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与河南、皖北等地人口大县对接合作,做到“加速培训一批、吸引回乡一批、在外引入一批”。大力推进金融体系“招行引资”;加快发展仓储物流、专业市场等配套服务业。四是强化机制支撑。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单月点评、双月调度、季度小结、半年观摩”倒逼制度。每年从8月1日起,强势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年终据实考核,重奖有功之臣,激发干事热情。

透视郎溪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但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集聚度不高、各类生产要素趋紧、园区承载功能不够完善、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部分项目进展不快等“成长中的烦恼”,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当然,我们不可能等到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才去致力承接,只能在解决中承接,在承接中发展,在发展中解决。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借鉴和汲取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思路,先行先试,以更强的举措、更优的环境,扩大承接战果,加快产业升级,助推郎溪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作者系安徽省郎溪县人民政府县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