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的内部因素分析
(一)企业生命周期
1.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经济学对生产函数“黑匣子”现象的观察,而后的研究从多学科切入,迄今形成四大分支,分别为仿生—进化论、周期阶段论、归因论及周期对策论,其中尤以周期阶段论最为庞杂。四个分支围绕生命周期微观因素、周期阶段和延长企业寿命对策等三个论题展开。爱迪思(Adizes)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段。三个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了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三个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包括了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了“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期”四个时段。为了简化问题,我们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2.企业生命周期的主要类型
张余华(2006)把企业生命周期描述为以下几种类型:
(1)正常型。这种类型的企业,在后期衰落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组织运行僵化,导致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正常型”的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又有两种变型:
长寿型。所谓的长寿公司,我们界定为三代以上即75年以上的企业。这种公司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调整和改造自己,直至今日仍保持着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如美国的福特公司、杜邦公司等。
盛极而衰型。盛极而衰型的企业在新生期或发展期达到发展的顶峰,但由于某些原因而使企业迅速衰亡,即企业在其鼎盛时期突然衰落或破产。如巨人集团、沈阳飞龙公司等。
(2)短寿型。短寿型我们界定为平均寿命以下的企业。在风险企业中,短寿型公司已不少见。据有关统计,美国1989~1991年创立的风险企业中,3年内有30.5%的企业破产倒闭,到了1994~1996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31.1%。短寿型公司又可分为夭折型和突败型。
夭折型。所谓的夭折型,即企业在创业不久即倒闭或破产。如北京红苹果连锁店等。
突败型。所谓的突败型是指在成长期或成熟期突然倒闭或破产的企业。如生产VCD的爱多公司。
(3)调整型。企业可以改变其原有的生命周期运行轨迹,从而形成新的生命周期运行曲线。根据企业进行调整的程度和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生命周期曲线:调整稳定型和再造发展型。
调整稳定型。所谓的调整稳定型,是指企业在其处于生命周期衰退期时,进行调整使企业走出困境,起死回生。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艾柯卡领导下摆脱濒临破产困境。
再造发展型。所谓的再造发展型,即企业发展到高峰期后逐渐下降,在其刚进入第一个衰退期的时候,进行彻底的业务流程再造,使企业完全摆脱其原有的生命周期规律的支配,在新的起点上的再创业和再发展。
3.企业生命周期新的特点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生命周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企业生命周期日趋缩短。根据日本学者清水刚的测算,日本上市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为25年,其中,1868~1942年上市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为36年,1943~1962年上市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为31年,而1963~1982年上市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则缩短至21年。②企业生命周期的形态日趋多样化。
(二)影响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的内部因素
企业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人造系统。企业这个人造组织的生命具有四重性,既有像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系统的自然属性(如植物和动物自然属性),又有人造组织系统属性,还有起关键作用的人的因素所具有的人的属性,最后是它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不可避免具有社会属性。一方面因为其具有生命,因此它多数情况下具有遵循由小到大、由生至死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它又是人造的系统,人造的系统根据人意愿(创业者、政府)随时都可能诞生和终止[如心血来潮、决策失误等原因突然创办一个企业;失去兴趣或转行、身体状况、家庭变故等原因企业家终止一个企业,企业组织的构成要素多数是无生命的,这些无生命构成要素使用寿命(自然寿命、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或多或少对企业寿命有影响;政府关闭不符合发展要求的企业;企业合并、重组等原因]。企业组织重要的构成要素是人,人——员工虽具有生命,但他们的组合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关键人物通常可左右企业的成败和行为,因此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科学可应用于企业组织之中。员工尤其是关键员工的“工作寿命”也同样对企业寿命有影响。企业组织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社会责任、社会文化、社会习俗同样也影响企业生存。如奴隶制消失使贩卖黑人奴隶业终止,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大烟馆、妓院等行业的消失。
总体上说影响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里我们只讨论内部因素。
1.麦肯锡公司的7s影响因素
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的学者,访问了美国历史最悠久、最优秀的62家大公司,又以获利能力和成长的速度为准则,挑出了43家杰出的模范公司,其中包括IBM、德州仪器、惠普、麦当劳、柯达、杜邦等各行业中的翘楚。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一些共同特点,提出了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7s模型)。7s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制度(包括公司治理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企业仅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还可能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失误。因此,战略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在该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2.企业的掌门人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囔囔一窝。纵观世界各国成功和失败的企业不难看出企业的掌门人与企业成败息息相关,左右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掌门人选聘、传承、使用、激励和监控制度直接影响企业兴衰。如成功传承的方太、万向集团、美国的福特、杜邦公司等家族企业;失败的芜湖傻子瓜子公司等。
3.产品和市场
企业能否生存、健康发展取决于其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拥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是否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最终的载体是产品。这里的产品是指适销对路、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广大顾客缺一不可。市场是指潜力大、发展势头良好和市场容量大。我们对浙江省近300家家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创业期有43%的企业认为市场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成长期为57%;成熟期为47%;衰退期为45%。列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主要问题的首位(参见表1)。
表1 浙江省家族企业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调查表 单位:%
4.经验和管理
经验是经营企业不可或缺的要素,缺少经验就要多交学费、多走弯路甚至是失误或造成失败危机。我们对浙江省近300家家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创业期有40%的企业认为经验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成长期为27%;成熟期为23%;衰退期为13%(参见表1)。夭折现象在创办初期最多,以后依次递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冀生认为,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4道门槛,“第一道门槛是3~5年的‘入门’,60%的企业没有入门,这一阶段遇到的风险是创业的风险;第二道门槛是8~10年的‘入道’,在剩下的40%的企业中,又有70%被淘汰,这一阶段遇到的风险是管理的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寿命周期阶段,8~10年的“入道”阶段尤为突出。良好的管理是公司长寿的前提,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100强企业总体来说企业管理水平也超强。如美国的通用电气、沃尔玛,日本的丰田,中国的海尔等企业管理水平无不让人称赞。
5.稳健发展策略
美国安然公司、中国巨人集团以及日本八佰伴等企业过快发展导致失败(非稳健发展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700多年长寿公司、欧洲多家几百年长寿公司、美国百年老店等成功的共同特征是实施稳健发展策略。阿里·德赫斯从40个比壳牌公司老且规模巨大的企业中总结出长寿命企业具有的4个共同特点即“长寿的公司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都非常敏感;长寿的公司要有凝聚力,员工有交情的认同感;长寿的公司是宽容的;长寿的公司在财政上是比较保守的”。从正反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稳健发展策略有助于企业长寿。
6.良好的财务状况
资金好比是企业的血液,财务状况就如血液成分和血液循环状况。财务状况良好一方面可减少风险、抵御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使企业抓住机会持续发展。财务状况恶化、资金链断裂企业必然会陷入财务危机。从调查表1可以看出,与财务状况相关的资金问题在四个发展阶段百分比分别是68%、34%、29%和42%,在第四个阶段是第三个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第一阶段是第一个面临的主要问题。
7.控制危机的能力和系统
虽然控制属于管理范畴,但因其非常重要,故单独列为一条,以警示企业。企业的消失、寿命的终止通常是由各种各样的危机引起的,如何控制危机、预警危机、解决危机、建立危机预警控制和管理系统也是影响企业长寿的重要因素。许多失败的企业是由于市场危机、财务危机、信誉危机、人才危机等造成的,例如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巴林银行失控等导致破产足以说明控制危机的能力和系统与企业寿命的关系。
8.应变和蜕变能力
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法则。百年老店经历了风风雨雨,战争、自然灾害、政权更迭、金融危机、石油危机、宗教冲突、新技术的出现、政策法规变更等无不影响企业的生存。“长寿的公司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都非常敏感;长寿的公司要有凝聚力”,成功的福特(1903年创建)、杜邦(1802年创建)、瑞典斯多拉(1288年创建)、日本苏米袍莫(1590年创建)以及德国奔驰(1870年创建)等公司的经验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老鹰40岁的时候,具有嘴尖、爪长和羽重的特点,无法生存,经历大约150天脱胎换骨的改造可获得“新生”。老鹰蜕变获得新生,企业也应有蜕变能力,在衰退期进行脱胎换骨,重新获得新生。
9.志向决定企业命运
相对来说,中国长寿企业不多,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宏观的原因如政权是否稳定、战争、政策法律、宗教文化等因素,也有企业家自身的因素。如,受封建社会科举、重官轻商、光宗耀祖,以及杀富济贫、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还有近几十年限制私有经济、“文革”期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负面影响,与西方创建百年基业、世代传承、维护家族荣耀形成强烈的反差。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尤其是企业主的心志。根据我们2005年初的调查结果显示(参见表2),想让企业成为百年老店的只有45%,很想的只有16%,而没想过的竟高达39%。也就是说有近40%的企业家没想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
表2 你想让你的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吗(样本225) 单位:个
(作者:贾春玉,宁波工程学院;王云彬,吉林人民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