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事实上,宁波现代经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营经济的成长史。(一)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及评价1.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的优势及评价企业集群与块状经济特色。

六、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事实上,宁波现代经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营经济的成长史。宁波目前已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产生了像鄞州的服装、慈溪的小家电等超大规模产业带,最近资料表明,宁波的民营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5%以上,产值、利税分别为全市的80%和70%左右,是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出口和提高就业等方面的重要力量。但是近年来,经过高速成长后的宁波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在整体上开始出现了停滞甚至下滑的现象,原因何在?这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哪里?如何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这是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竞争能力,才能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

企业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即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异性或成本优势以及由此占有市场、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相对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而言,宁波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企业的比较制度优势、比较体制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但随着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终结,企业的低成本格局将发生变化,过去的比较成本优势也将随之消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民营企业原来具有的比较制度优势、比较体制优势也会逐渐消失。为了继续保持宁波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并积极参与和应对区域竞争和国际竞争,以继续保持和促进宁波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价,并提出相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及评价

1.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的优势及评价

(1)企业集群与块状经济特色。企业集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创造竞争新优势的一种很好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宁波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及行业模仿性、技术人员的就近扩散等诸多因素,造成类似企业集聚而出现诸多企业集群。企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众多民营企业发展,共同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行业。如宁波作为闻名遐迩的模具之乡,业已形成以北仑、余姚、宁海等地为代表的一批生产企业,年产值达60亿元之多。

(2)企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民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为一般的日用产品和一般技术的配套产品,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容易转型。而且它们经营分散、灵活,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其对经济有较强的适应性。小规模、低专业化的设备或分销系统通常在转产方面比大规模的、专业性程度高的企业更灵活,虽然在稳定运行情况下,小企业的运行成本要高一些。比如说,服装行业就是这样,流行趋势变化多端、时尚潮流难以捉摸,这就要求企业要有灵活性,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还要注意到,频繁的花色变化是造成竞争的基本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造成领先时间变短,一个大企业可能比小企业效率更低。

(3)企业负担较轻。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投资,据统计,劳动积累与合伙投资占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65%,银行投资与信贷仅占10%左右。这使得民营企业主更加关注自己企业的效益,努力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而且在较低的负债率下,企业经营的还款和利息负担也较轻。而且由于其资金大部分是自筹的,不需要向公众公布其报表,不需要受公众舆论的压力。另外,民营企业的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民营企业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同国企相比,其不存在员工的养老等问题。

(4)文化传统优势。民营企业家大部分都是出身社会中下层甚至是底层,这种从下层环境锻炼出的强烈的生存欲望刺激了人的斗志。正因为这样,民营企业往往有着一种奋发向上、不畏艰难的勇气和韧性,尤其可贵的是,企业有着一种自我完善、不断克服自身缺陷的勇气,这是民营企业的第一大优势。在“家文化”的传统社会背景下,宁波95%以上的民营企业具有家族型企业的形态,这是第二大优势。在企业初创时期,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和网络,以较低的成本迅速集聚人才,能够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获得竞争优势,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较低,能较快地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家族企业的创立者或继承者,将企业的决策权集中在自己手中或家族内部,从而建立了集中、稳定而强大的领导实体。另外,特别在创业初期,家族企业的运作成本和代理成本比其他类型企业低。

2.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及评价

(1)技术创新偏弱,产品层次较低。“入世”以来,市场竞争已从资源竞争、产销竞争升格到实力竞争、技术创新竞争;从价格竞争转向设计、制造、营销、品牌、服务等多方位竞争。而宁波市大部分民营企业均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高科技产品少,进入壁垒低,产品易于模仿,普遍不具备非价格竞争优势。企业仍然习惯以资金和设备更新的方式扩大再生产来推动量的扩张,热衷于追求短、平、快项目,无暇顾及也很难通过技术创新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促进质的提升。多数民营企业虽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但缺乏开发创新能力,技术以引进和模仿为主,生产以加工或组装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宁波市民营企业对出口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普遍较弱,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如服装、纺织品、塑料制品、小机电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仅为7.8%。近几年,宁波民营企业在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后,出口产品的质量、结构有所改善,但产品附加值仍然较低,只能依靠价格竞争来抢占市场,制约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2)要素制约“瓶颈”凸显。宁波市资源贫乏,90%以上的基础材料要从省外调入。而纵观宁波市民营企业近几年来的发展,相当部分仍摆脱不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在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民营企业面临着人才制约问题,除了人才难求外,更体现在企业现有的人才流失上。同时,随着企业产业化水平和技术要求水平的不断提高,熟练技术工人缺口较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据宁波市劳动部门统计,目前熟练工人缺口在3万人以上。

(3)商务成本趋高。土地、资本、劳动力价格、信息和与政府管理部门的交易费用等共同构成企业的商务成本。目前,商务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对民营企业的调查访谈表明,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能否获得便利和便宜的土地使用权,是制约本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在宁波,企业外迁的首要原因是由于土地使用不能得到满足。宁波民营企业外迁,除了与土地供给不足有关外,还与土地供给价格过高,导致商务成本缺少竞争优势有关。1999年以来,宁波房地产市场一直领涨全国,地价相当昂贵。

(4)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招聘渠道单一,宁波市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的首选渠道是通过“他人推荐”,比例高达36.7%。大部分宁波市民营企业位于乡镇,企业在选择员工时有一定的区域局限。选才者自身素质不高,很多民营企业家没有接受过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缺乏应有的招聘技能,制约了民营企业选择人才的科学性,选择了一些不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从薪酬水平上看,不少民营企业的薪酬缺乏竞争性,不能提供与企业业绩相匹配的薪酬,企业中各类人才的薪酬不平衡,薪酬与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之间的关系不大。

(5)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其配置,企业的治理结构受企业的产权结构制约。经验表明,企业治理结构会随着企业产权结构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变化,并逐渐从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合一的古典集权状态转变为两者相互分离的现代分权状态。目前,宁波95%以上民营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形态,仍倾向于集权式治理结构。在一定阶段,集权式治理结构和家族式管理,对于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它可能更有助于形成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从长期发展和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角度看,民营企业从传统的家庭制转向现代制就势在必行。

(6)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近期宁波有关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只有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对文化建设缺乏重视。从企业纵向管理层次来看,大多数宁波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的成长与三种文化密不可分:家族文化、泛家族文化和理性化制度文化,文化体系难以形成。宁波市科协项目“宁波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需求调查”的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40家制造业企业中有40.54%的企业对职工进修持无所谓的态度,有12.82%的技术管理人员近一两年没有参加过业务交流活动,有26.79%的技术管理人员则没有参加过各类进修和培训。可以看出,宁波民营企业对技术管理人员存在着轻视文化培养的倾向。

(二)提升宁波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环境

尽管家族制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但其难以做到以人为本、和协调发展。尽管在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体制和管理方式上,民营企业的事只能靠它们自身决定,但这不等于政府完全可以无所作为。政府要从制度和政策供给上给予民营企业必要的支持和引导。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产权的保护,要研究并公布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企业治理结构评价体系,指导民营企业正确选择和构建企业产权结构、治理模式和监督机制。

要缩小政府调节和直接干预的范围,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提升政府实施宏观调节的能力。企业的商务成本中有很大一块是与政府职能及其运作效率直接相关的,甚至本身就是由政府效率决定的,要尽可能帮助企业降低商务成本。政府效率高,政府官员廉洁,企业的商务成本就低。要进一步改革“审批经济”,强化服务意识,通过“电子政务”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杜绝乱收费和垄断部门的“寻租”行为。要为民营企业投融资的社会化创造条件,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资本运营。要针对民营企业自身的生产和经营特点,建立适合它们发展要求的金融体系和能够满足其金融需求的融资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信用评价机构和机制,对民营企业信用状况做出真实可靠的评估。

2.完善政策法规引导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

要进一步放开产业准入限制,鼓励民营企业的产业转型。政府要通过财政贴息、税收、技改贷款等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的力度。鼓励民营企业从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粗放型经营模式转向低耗能、低污染和高附加值的集约型经营模式。鼓励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民营企业的产业升级。要清理限制民营企业进入的歧视性政策,更多地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产业部门,替代政府在这些领域的低效率操作行为,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3.培育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建立一套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创新观念,鼓励技术创新,坚持技术创新服务于消费者、服务于人的目的,紧紧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确立技术创新的技术路线和重点领域,加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应鼓励人才入股和技术入股,增强主人翁意识和企业凝聚力。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双边或多边的技术协作网络,实现高校人才与企业技术优势的互补,共同开发产品和技术。民营企业要制定优惠政策和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吸引人才,充实企业研发队伍,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此外,政府可在技术改造、科技贷款、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

4.创新企业文化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促进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民营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来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契合。

构建企业文化价值链,以人为本,寻求企业员工、企业、社会三者之间最佳协调点与平衡点,形成员工服务于企业,企业服务于社会,企业通过社会的回报来回报员工,员工通过企业的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的价值链。构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概括和提炼更加富有个性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底蕴,追求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民营企业应该注重企业学习氛围的培养,鼓励员工之间的学习交流,支持员工“充电”学习,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

判定强弱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品牌。为迎合这一趋势,民营企业除了树立自己产品品牌形象以外,还须考虑自身条件,寻求其他途径以进行品牌创新。首先,在决定产品进入的市场领域中,除非企业实力非常雄厚,民营企业产品不宜与强势企业进行正面竞争,因为在这样的领域中,市场形势已尘埃落定,强势品牌业已形成,留给后来者的市场机会就非常小。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应抓住没有形成强势品牌领域的市场机会,因为在这些领域中,企业受到的制约相对较小,有时甚至不需高难动作便可坐拥天下。其次,尝试品牌经营与生产的分离,实行贴牌生产。在目前做品牌尚不具备充足条件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可以在产品品质有保障的情况下实行贴牌生产实现品牌经营与生产的分离,这在我国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最后,民营企业要有效地实施品牌关系管理。品牌关系管理是指一种活动或努力,通过这种活动或努力,建立、维持以及增强品牌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互动的、个性化的、长期的、以增加价值为目的的接触、交流与沟通,以及对承诺的履行,来持续地增强这种关系。通过增强企业与顾客的交流与关系,培养顾客的品牌体验与品牌感觉,进而强化与巩固公司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

民营企业要走出人才陷阱,必须形成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开发与搞活人才的良性机制:建立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为员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引进现代激励机制和方案、实施正确的招聘与沟通战略、制定并实施竞争性的薪酬及福利政策,同时通过老板人格魅力的自我提升和现代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需要,将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由单一企业与企业内部的人拓展到包括企业外部顾客在内的广义的、多元的范围,就是将企业外部顾客不仅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更作为企业技术、产品创新的资源。

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并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要结构:有的人追求低层次的金钱需要;有的人要求参与决策,愿意承担更大的责任,使个人有更多的创新机会;有的人则宁愿接受正规组织结构及其规章的约束,而不愿参与决策和承担责任。那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针对人的需要这一复杂性及变化性,采取不同的手段:对于第三种需要结构的员工,满足其需要的管理手段可以是强制性的;对于第一种和第二种需要的员工,强制手段只能让其有被束缚的感觉,这种类型的员工更多的是给予其激励,增加工资收入或者创造机会提高其满足度。这也即是强制手段与激励手段相结合的内涵。

民营企业在人才战略上,应实行充分利用现有、创新性引进所需的双重点开发人才的战略:一方面可在环境上下工夫,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改善用人环境、改变用人观念、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特长的发挥及能力的培训与提高,形成高级人才、中级人才、普通人才比例递增的金字塔形人才结构,进而形成能留住人才的人才洼地;另一方面更应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采取星期天工程师、星期天顾问等创新型引进人才的方式,允许各地高级人才零售劳动力、采取候鸟式工作方式,为民营企业发展做贡献,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资金等困难,同时也为高级人才发挥所长提供了较宽松的条件,更易让其接受。

6.提高企业家素质

企业家首先是决策者,要想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必须在工作中全面观察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这需要一定的理论素养才能做到。其一,理论素养能更新他们的思维方式,使其经验思维变为理性思维,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企业家能科学地、理性地做出决策;其二,理论素养能带来观念的更新,从而使企业家做出创造性的决策。只有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起现代化的观念才能引导企业的进步;其三,纷繁复杂的经济关系虽然让人感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难以捉摸,但是只要企业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就能站在更高的认识层面上,更深刻地把握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具有充分人格魅力的民营企业家对员工,尤其是对各类人才的示范和带动效应是不言而喻的。民营企业要走出人才陷阱,最终还在于企业家自身。民营企业家要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需要进行全面的自我修炼:关心祖国命运,具有民族自豪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了解市场及产业发展大势;朴素的感情与现代领导艺术相结合等。总之,民营企业家不仅应成为精明能干的领导,而且应该是各类人才信得过的良师益友;不仅应寻求自己的事业有成,而且应该使每一个人才、每一个员工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作者:郭家瑜、李旦伟、唐新贵,宁波工程学院)  

【注释】

[1]范忠宝:《中国家族企业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