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安市零售业态外在型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
按照图8-11的解释结构模型,交通道路条件、城市规划与发展是影响零售业态发展的两个最根本的外在型因素,因此,本节对零售业态外在型影响因素发展变化的分析,将以这两个因素展开。
一、交通道路条件
长期以来,由于包括省政府、市政府两大行政决策中心在内的大量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集聚在西安的内城,致使西安市城市发展的单中心结构得以不断强化。西安城市的过度聚集造成的城市无序蔓延问题及其与周边城市(镇)的不对称发展,给西安市的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城市中心区及其周边批发型商贸业的聚集,致使外地车辆及外来人口聚集于这些地区,在其外围的中间市区散布着众多的工业、仓储业,形成对中心区的包围,造成了交通拥塞;另一方面,西安市内城较小,这使得城市中心区车流密度过大,加之缺少立交,交通管理不善,行车速度大大下降,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二环及其以内街道塞车问题严重。据出租车司机提供的数据,其车速在二环线上平均可达40~60km/h,在市区一般为30~40km/h,而在上下班时间,车速仅能达到20~30km/h,而堵车则更是家常便饭。西安的交通问题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西安市交通条件的改善显得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围绕钟楼的南大街、北大街、西大街的扩宽工程的完工,西安市交通条件不断发生着变化。2003年西安市交通道路条件的变化有:
(一)二环路的全线贯通
2003年9月30日,从1993年就开工建设的西安二环路,随着东二环的开通,终于全线贯通。西安市二环路位于城市建成区的中心地带,距钟楼3.0~5.6公里,全长34.04公里,其中南二环10.79公里,东二环7.55公里,西二环5.23公里,北二环10.47公里,路宽50~100米,设计车速每小时60~80公里,为城市快速干道。二环路工程全线建成13座立交桥和西二环、东元路、长乐路——长缨路等三段5公里长的高架桥。它的建成,将大大缓解西安市的交通压力。
(二)西安绕城高速的通车
2003年9月29日,陕西省“米”字形公路主骨架的枢纽部分——西安绕城高速公路随着南段的完工而全段竣工通车。绕城高速公路全长80公里,总投资47.28亿元,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六车道,是我省乃至西北地区目前设计标准最高、设计最完善、通行能力最大的高速公路。以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西宝高速、西铜高速、西汉高速、机场高速等9条国道主干线全与绕城高速公路相接。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在西安市外围形成环形快速大通道,对实现国道主干线在西安联网,强化西安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完善西安对外交通体系,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三)机场高速的通车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也已于2003年9月29日通车。机场高速公路被誉为“省门第一路”,是银川至武汉西部大通道的重要一段,也是西安通往咸阳机场的迎宾大道。高速公路东起未央区六村堡,跨越绕城高速六村堡立交桥,西至机场西门,整个工程投资10.4亿元,全长18.2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公路全线设有三座大型立交桥,其中六村堡立交桥目前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四层互通式立交桥。此外,机场高速公路全线设置了高标准的路灯照明系统,是我省第一条设置了路灯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西安市中心到机场的距离由原程40公里缩短到现在的27公里。
二、城市规划与发展
西安市目前在城市规划上主要有两大举措:一是“西—咸一体化”,另一个是行政中心的迁移。
(一)西—咸一体化
2003年初,西安市与咸阳市正式签订了“西—咸一体化”协议,开始了西安与咸阳的一体化进程。2003年9月,在由西安、咸阳两市政府主办的“中国·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战略研讨会”上,两市宣布计划在西安未央区和咸阳沣河新区交界处规划建设“西—咸经济一体化示范区”。此区域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范围包括铲河以西、西宝南线以北,沣河以东,渭河以南。
根据规划,西安向西发展将重点与咸阳的沣河新区对接,规划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物流、生态休闲旅游、商务、居住为主的五大功能区;咸阳将建设沣河新区,同西安的六村堡、王寺镇、三桥连片规划,尽快把两市市区联结为一体。同时向北与西安联手共同规划发展空港产业园区,共建西部现代化都市中心。
按照在这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思路》(征求意见稿),两市计划用18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西—咸一体化战略。第一阶段:2003年~2005年,为打基础阶段,重点围绕“八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夯实一体化建设的基础;第二阶段:2006年~2010年,为见成效阶段,重点突出两市优势资源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商贸、旅游和制造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第三阶段:2011年~2020年,为发展提高阶段。
(二)行政中心的迁移
西安市一环内的旧城区,是明洪武年间在原隋唐长安城皇城基础上扩建的,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虽然其城墙周长只有13.7公里,护城河周长只有14.6公里,城区面积较小,但是却聚集了大量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正因为大量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于此,使西安的政治、商业、金融、文化、信息中心等功能都集中在城区有限的范围内,导致城墙内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密度、交通的压力。因此,将行政机关迁出旧城的呼声越来越高。
行政机关迁出旧城毋庸置疑,但是,迁移的方向是南是北,却颇受关注和争议。
将行政中心迁往南郊主要考虑:南郊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随着高新区及曲江旅游度假开发区、西部大学城的建设,南郊日益成为西安的科技教育中心。同时,南郊背靠有西安后花园之称的秦岭北麓,自然环境优美。这两者都使南郊适合作为行政区。另外,将行政中心设在南郊电视塔附近,不仅可与已建成的国际展览中心、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及规划中的中央商务区连成一片,形成新的市中心,而且,适应了长安县撤县设区后,市区向南扩展的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的考虑,西安市于2002年10月在本地召开的“中国西安城市战略规划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西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新思路:近期向南、远期向西发展。即近期在西安市南郊建设行政中心新城区,将行政机关从旧城迁出,同时将旧城内人口向外疏散,实现“重心”南移;远期向西发展,形成关中城市群。
另外,将行政中心北迁也很有可能。西安与咸阳已签订了一体化协议,未来西安的发展将着眼于大西安的战略目标。而咸阳位于西安西北,且西安与咸阳的交通联系均在西安西北部:陇海线从城北通过,未来新的陇海线将从西安北部跨渭河沿北三环而过。西安与咸阳的公路连接线西宝高速、世纪大道、新机场高速,均在北半部与绕城高速、三环、二环、高架快速以及枣园路——大庆路相连。因此,行政中心北迁将有助于西咸交通、经济、城市建设一体化。同时,在大西安的发展战略下,西安市未来的城市规划将以市区为核心,沿“米”字形交通骨架轴向延伸,由东向西、自南而北扩展,在继承西安市传统九宫格局模式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更大范围的九宫格局——西安为中心,东为临潼,西为咸阳,南为长安,北为三原,东南是蓝田,西南是户县、周至,西北是空港区,东北是高陵、阎良。按照传统的九宫格局理论,西安新的行政中心以在古城以北为佳。
无论西安的行政中心迁至南郊还是北郊,都会对整个西安市零售业的发展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