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辨伪对革命根据地货币辨识的启发
李前堂 郑悦
革命根据地货币自身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这些货币产生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发行很是仓促。由于敌人的封锁,根据地货币在印制技术上无法提升,往往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土办法印制货币,所以生产出来的货币存在票面设计简单、容易模仿、防伪性能差等缺点。然而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根据地货币还兼有很高市场价值,在目前高精彩色打印机普及的情况下,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印制、设计的诸多不足,给造假分子留下巨大的伪造空间,根据地货币遂成为伪造、臆造的重灾区,甚至有的造假分子利用照相制版、电子激光制模等技术伪造根据地货币,将这类伪币与真币进行对比分析,都很难看出印制上的区别。因此,强化辨伪技能对根据地货币整理、辨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革命根据地货币是战时经济产物,对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经济、金融稳定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条件所限,其本身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缺乏专业的印制人员,货币存在票面设计简单甚至拙劣的情况,多采用仿制当时市场流通货币,在纸币票面花符边框的素材使用上也多有重复,在印制工艺上多采用石印、胶印,有的还使用手工蜡板制作、手写号码,极少见到使用凹版工艺印制的券别,使用的介质也是多种多样,不少根据地货币就地取材的使用普通棉纸、草纸、布匹。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货币印制水平才有提高,极个别的会使用有水印、纤维防伪的印钞纸张。有的纸币由于油墨的不专业,极容易造成脱色、散色,并且绝大部分根据地货币都没有基本的防伪措施。根据地发行的硬币也多为手工或普通冲压机打制,抛光度、平整度都很不佳,刻模简略,人物、图案失真。这就造成了在根据地货币的本身真伪问题上难辨、难认,掌握一定的辨伪常识很必要。
一、纸币印制的基本方式
(一)纸币的印制特征
1. 平版印刷
(1)胶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即“先将印版上的油墨传递到橡皮布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的平版印刷方式”。[1] 很简单地讲,胶印就是借助于胶皮(橡皮布)将印版上的图文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也正是橡皮布的存在,这种印刷方式得名。橡皮布在印刷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石版印刷术十八世纪就已经发明,是一种利用油水拒斥原理的印刷方法。利用脂肪性物质直接描绘、书写图画和文字,再经化学腐蚀而制成的石版(印版),然后在上面进行印刷。先将文稿平铺在石版上,上面涂上脂肪性的药墨,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然后涂上含酸性的胶液,使字画以外的石质略为酸化再开始印刷。因酸化后的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这样便将字画按原样印在空白纸页上。制作方法简单,成为革命战争年代各根据地广泛使用的印钞技术。
图一 一般钞票字码使用凸版印刷,可以见到图中字码凹下的边缘
2. 凸印
凸版印刷,用图文部分高于非图文部分的印版进行印刷的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印刷方式。凸版印刷的模具是凸起的钢字模,模具上的线条是凸出的。印刷时线条中的油墨转印到承印物表面上,形成凹下于纸面的花纹和图案。(参见图一)
3. 凹印
凹版印刷,是一种“图像区域被雕刻成低于非图像区域的线条,将油墨从线条中直接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凹版印刷方式。”[2] 凹版印刷是图像从表面上雕刻凹下的制版技术。一般说来,采用铜或锌板作为雕刻的表面,凹下的部分可利用腐蚀、雕刻。凹印版,表面覆上油墨,只留下凹下的部分。印版和纸张通过印刷机加压,将油墨从印版凹下的部分传送到纸张上。(参见图二、图三)
细线雕刻的方法,可以使伪造者望而却步,是纸币独特的防伪手段。这种独特的技艺是以点线交织、排布来表现图案的,无论深色区域还是浅色范围,都以雕刻刀剔刮力度来表现的。每一点、每一线都清晰可辨,而普通丝网印刷,其点线是用四色丝网组成,效果失真。雕刻凹版印刷,点线是凸起的,胶印无法得到凸起的点线,由于点线的凸起,在以纸币成品做原稿的照相制版或电子扫描过程中,点线的不同走向,形成对光的不同折射,印出的成品在单色部分则显示出彩色现象,并有显著的局部偏色。
图二 凹版雕刻印刷的人物,点线复杂,不可轻易复制,具有极佳的防伪和装饰作用
图三 用逆光拍摄凹版印刷的纸币时,可以清楚地看见凹版印刷部位凸起的油墨
(二)辨伪的基本方法
1. 历史推证法
历史推证法,根据历史文献和实物真实情况进行的比较研究,同时探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将不符合历史逻辑的要素提出,就可以考订出被考察物的真实与虚假。
图四这张是所谓的渤海区暂用粮票,纸张微黄,纸张纤维松散,人为做旧痕迹不甚明显,又没用实物可查,欺骗性较大。鉴定中要结合历史情况,我们看到该纸片上,字体使用的是20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推行的简体汉字,如“贰”“票”字都是简化汉字,再看票面额年代为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可以认定此票为臆造无疑。
2. 票面风格分析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风格样式,纸币的设计也脱离不开时代的限制。结合时代特征分析也是辨伪的一个重要手段。包括对票面所使用的素材、人物、花纹的辨识。
图四
图五
图六
如图五所示的这张臆造券淮北地方银号纸币,风格与根据地货币非常相似,但有没有实物可供对比,年代也没有错误,但其主景人物可能存在问题。仔细分辨会发现与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悬挂的毛主席像很相似,当翻看《新中国邮票目录》时,发现该币与纪4邮票(图六)所使用的图案全部一致,可见是伪造无疑。
3. 从防伪角度来分辨
世界各国造币所使用的纸张都是特殊制造的,具备耐磨、耐折叠、坚韧好等优点,比如日元纸张采用了本国独有的植物纤维原料,呈现为淡黄色,美钞纸张则使用不规则的红、蓝彩色纤维,现代纸币使用诸如安全线等防伪手段。但是对于根据地货币来说,分辨纸质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仿造者找不到当年的纸张,就用其他纸张代替,比如普通纸张、证券纸等。由于都是机械制造的纸张,纸质纤维的密度会显得非常匀称,对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货币来说,不可能用质量上乘的纸张来印制。对于纸质鲜亮、或者布制密实的根据地货币都应引起重视,可能会为赝品。
另外,钞版在制作过程中,常会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放一些诸如数字、字母、文字、特殊符号之类的暗记,这种钞票上的暗记在早期印刷伪造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确实起到一定作用。因早期伪钞上的图案总不及真品清晰,这类暗记在复制过程中会变得模糊或遗漏,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其防伪作用已有所削弱,不可作为辨伪的唯一手段。
二、伪造货币的基本样式及特征
(一)臆造品
臆造币,虽然具有货币的基本特点,例如银行行名、发券机关名称、面值、年版、编号等,实际上其本身根本不是货币,而是仅凭造假者的主观臆想而设计并印制出来的花纸头。由于臆造品的不确定性,使得根本没有实物可供进行对比研究,因此臆造币的欺骗性更大一些。
1. 陕西秦丰银行兑换券
图七这张是陕西秦丰银行壹两兑换券。票幅为134mm×88mm。面有雪青色边框,四角各有“壹两”字样;正中为一龙图,图芯有“壹两”二字;上下缘分别印有楷体和篆体“陕西秦丰银行兑换券”;两侧共有四个圆圈,圈内文字分别为(右上)“执此为照”、(右下)“永远流通”、(左上)“凭票即付”、(左下)“不挂失票”;右左边框内分别为“凭票即付议平足银”和“中华民国元年印”。背面蓝色边框;四角各印数码“1”中央西安街景;上、下缘分别为英文行名和面额。另外还有五两、拾两面额的券别。造假分子利用这种券别臆造了“仟两”券。(见图八)
图七
图八该币印制极为粗糙,为普通彩色复印机印制的产物。文字上使用了许多现代电脑字库字形,这是民国早期根本没有的字形。印制的编号为常见的普通发票、民用单据使用的号码机打号。纸张平滑,为常见的打印纸纸张,可以立刻判断为臆造券。
图八 这张“仟两”券是臆造产物。票幅142mm×87mm
2. 仿老纪特邮票“纪八”主图的臆造人民币拾圆券
图九、图十所示的两种臆造人民币,都是利用1953年版的第二套人民币拾圆券的主要框架,将工农联合的主图换为毛泽东与斯大林握手的图案。纸张平滑,粗制滥造是彩色打印机印制的产物。
图九 纪八邮票的图案
图十 第二套人民币拾圆券的臆造券
附 第二套人民币拾圆券票样
3. 手绘臆造币
社会上有不少好事者,通过手工描绘制作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手工描绘版“货币”,这些往往是作为骗人的道具使用的(见图十一)。
图十一 手绘臆造币
4. 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布币
1926年1月,在湖南成立了柴山洲特别区农民协会,农民协会带领当地农民与土豪劣绅开展了政治经济的斗争,为确保农民革命运动深入持续发展,开始筹建农民银行。同年4月,遵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农民运动宣言及政纲》,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成立,旨在“维护无产阶级、维持生活、扶持生产”,这是我党创建的第一家革命银行,也是最早发行革命货币的银行。
当时农民银行向农户发放生产、生活借贷,银行便发行面额为壹圆的货币,货币为白竹布制成。不久蒋介石叛变革命,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随即笼罩全国,衡山数百名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被关或被杀,农民银行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止活动。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发现该行的货币实物。
图十二
1991年,市场出现了一批“湖南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布币,该批布币票幅为240mm×70mm,正面右端直书“柴山洲特别区”,左端直书“第一农民银行”,正中竖排“壹”和“圆”两个大字。“壹”和“圆”两字的中间是一颗大五角星,五角星里是镰刀、斧头图案。“圆”字的右左侧,分别各有一颗红色印章,字样分别是“文海南”和“夏兆梅”章(即当时的银行经理文海南、副经理夏兆梅),“圆”字的下面有三位数数字编号。布币下端横书“一九二六年”。布币的背面为“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红色篆书体大印。不久湖南省钱币学会就组织人力进行了调查工作,经过研究对该币做出“臆造”的认定结论。[3] 但近年有网络媒体爆料称发现了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布币真品,还附有鉴定证书(见图十二),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早已被否定的臆造布币。
(二)变造票
变造票是一种将真票作为伪造的基础,通过接薄拼贴、挖补填色等移花接木的方法进行的伪作手段,也有利用真票的纸币图案素材组织起来的臆造品。挖改票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类型。民国时期,由于币值变化大,纸币旋即发行、旋即作废的情况非常多,所以当时就有不少不法分子通过挖补纸钞行名的方法制作伪票,即将作废纸币的行名挖去,换上可以流通货币的银行的名称,混充行用。目前,有不法分子把目光盯上了流通人民币,人为造成所谓的水印倒置、行名倒置错版币等;也有利用真无号分币改成有号分币,把低档票改高档票,如把90年版伍拾圆改年号为80年版伍拾圆,这些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前些年,在中国的偏远地区,有诈骗集团利用所谓国民党秘密金库、藏宝库为诱骗手段,大量变造、伪造民国纸币。不法分子还将一些早已废弃的旧纸币涂改成巨额面值的钞票或写上外文冒充外币,动辄冠以所谓的金币债券、百万美圆等头衔进行行骗。
1. 利用真钞的图案进行臆造的钞票
图十三 这种花纸头票面印制极为粗糙,用现代电脑字库繁体宋体字书写“永不作废”“黄金抵押”等诱人词句,稍有常识就可以辨识真伪
2. 挖补真钞冒充高额外币
当年国民政府为对付伪钞,有不少法币、关金券、金圆券是委托外国钞票公司承印的,在这类纸币正面下方多有中文标明,比如德纳罗公司、美国钞票公司、美商保安公司、英国华德路公司等。于是就有人将这类纸币涂改成巨额美金,如民国十九年版的中央银行的壹佰圆关金券币面被涂改成伍佰万美金。实际上,只要稍有纸币知识的人都明白美圆上是没有中文的,所以伪造分子干脆把中文全部挖改去,换成英文。
图十四为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金圆券贰拾圆券,头像为原国民党元老林森,该票由美国钞票公司为中国代印,为双面凹版印刷,使用分布有彩色圆点的防伪纸张。
图十四
图十五
图十五就是伪造分子利用这种纸币进行挖补变造的面值伍佰万的“大钞”。伪造者把汉字行名、面额全部换成英文,但稍微懂英语的人一看就知道,还是“中国中央银行”的意思。但是式样比较接近美圆,不法分子常利用低价兑换人民币等为诱饵,进行行骗。
总而言之,由于战争年代,历史文献散失很严重,加之对于根据地货币发行的情况记载不多,因此要完全搞清各个根据地货币的种类,包括冠号字码、券别、版别等方面是有困难的。加之根据地货币数量稀少,有很大一部分还很珍贵,在鉴定过程中往往又由于缺少实物对比,或者无实物可供对比,难免会为鉴定工作带来困扰,因此掌握必要的货币的鉴定方法是很重要的。
参考书目:
孟昭富:《实用外币鉴别全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钱钞辨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赵隆业编:《中国纸币的收藏于鉴别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年。
《中国钱币大辞典·革命根据地编》,中华书局,2001年。
《中国邮票目录》,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版。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印刷技术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印刷技术术语第5部分:凹版印刷术语》。
[3] 见《中国钱币》1992年第四期。上海钱币学会编撰的《钱钞辨伪》一书,对该币也以臆造币论定。见《钱钞辨伪》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