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企业内外和谐促发展

以企业内外和谐促发展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企业内外和谐促发展李福苟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它是企业“以人为本”思想的充分体现,也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员工的和谐,首先要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要求,谋求员工自身的和谐发展。但毋庸置疑,“社会经济观”受到普遍认同,社会大众期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以企业内外和谐促发展

李福苟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和谐也必定涵盖在企业之中。因此,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一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层面,也是企业、社会同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内部的和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内部的和谐应当是指企业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它是企业“以人为本”思想的充分体现,也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企业内部,企业和谐的关键在于企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最宝贵的优秀员工。

企业员工的和谐,首先要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要求,谋求员工自身的和谐发展。企业在建构和谐的企业文化中必然要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和信任,真正把员工当做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创造适于员工个性发展的条件,在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使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和谐企业的精神底蕴。因此,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工作氛围,使员工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人格、智力、体力、创造力得到协调发展,员工个人的潜质和特长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准备了高素质的企业员工。

企业的和谐还必须要求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和谐。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正常运行,要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协调配合,这就需要在员工群体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负责的劳动合作关系;员工之间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使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工序之间、班组之间、部门之间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风气,创造企业内部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宽松愉快的环境,使企业充满活力。另外,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和谐,企业必须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首位,因为人与其他企业资源相比是最为宝贵的;在利益分配上,要求企业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企业必须以维护员工利益为基础,以公正求得和谐;企业对员工开诚布公,公平合理,体现爱心,员工对企业表示理解、关心和支持,使员工全身心地真正融入团队、融入企业,呈现“安居乐业、融洽祥和、知书达理、生机勃勃”的景象。

企业的和谐还要求企业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要协调进行。和谐企业在采购、生产、营销等业务方面应当均衡、协调发展;生产与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均衡、协调发展;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均衡、协调;在企业管理方面,实行民主管理,高层与下属之间,合理授权,各负其责,运行有序。最终达到和谐企业内的物质文明、管理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企业全面、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企业之间的和谐是共谋发展的条件

企业之间的和谐应当是指企业之间的和谐竞争。在和谐竞争的基础上,力争共赢,是当前构建和谐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一。在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基本准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同行是“冤家”,利用种种手段,相互倾轧,表明市场竞争与和谐社会的相互矛盾;那种如“商场如战场”、“肥水不流外人田”、“市场竞争就是淘汰对手”等狭隘的竞争观念,必定产生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不正当竞争、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在实力相当的同行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往往会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两败俱伤;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勾心斗角,互不相让,结果企业彼此钳制,行业发展受阻。因此,绝对的竞争毫无和谐可言。

树立和谐竞争的新理念是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时人们普遍认同的新观念,企业必须立足于竞争的和谐或以和谐为目标的竞争。讲和谐竞争,并不是不要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优胜劣汰,企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发展。但是,只讲竞争,不讲和谐,就必然会出现上述的种种不正当的竞争,无序的竞争,过度的竞争,对企业、对社会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和谐竞争应当是一种强调有序的、合理的、合作的、共赢的竞争,这种竞争,对企业、对社会都会产生良好的结果:企业之间和谐竞争,必定形成平等、互利、合作的发展环境,获得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实现合作双赢的经济效果,并促进社会相关利益主体的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和谐的竞争是一种创新竞争,是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支持下的竞争。为了实现竞争观念的创新,社会、政府、企业等各界都应为此做出各自的努力。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之下,企业之间,无论是大小企业之间,还是横向或纵向关联企业之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找准各自的市场定位,加强沟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借鉴;通过创新,或联合,或重组,组成紧密的产业链接或产业集群,真正形成和谐竞争的局面,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三、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应当是指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社会给予企业的回赠协调一致,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一致。一个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力争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还要不要承担所谓的社会责任呢?对此问题,存在“纯经济观”与“社会经济观”两种对立的观点。但毋庸置疑,“社会经济观”受到普遍认同,社会大众期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职业道德所至,也是对企业的一种长期自利。特别是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企业行为对社会负责,才能为社会所容。

1.以诚信为本,真诚服务社会

以诚信为本,建立企业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是实现企业在市场上有序和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诚信经营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和产品形象,为企业的持久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平台。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深度。一个品牌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付出诚实的劳动,以务实的营销策略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让产品自然地得到商家、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和信赖,这样,可提升企业的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我国著名的海尔集团,在企业创立之初,就提出“创一流的服务”,“真诚服务到永远”等为社会大众交口称赞的企业行为指南,消除了企业与社会公众可能产生的不和谐。而违背诚信原则者,特别是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者,坑害群众,引发社会矛盾,最终将被市场抛弃,被舆论唾弃,有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商家要把自己的“诚信档案”,如他们在银行的信誉等级、纳税等级、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等状况公诸于众,随时准备接受社会监督。

2.以科学态度,面对资源与环境

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企业的生产活动却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大量的烟尘废气、污水、废弃物,产品及包装中的有害物质,等等,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生活的和谐。因此,防止污染,治理污染就成为企业责无旁贷的重大任务。凡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理应本着科学的态度,有效地防止生产过程中、产品及包装物(特别是食品)中可能给公众带来的有害影响,同时也包括保障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搞好生产作业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绿色文明生产。另外,企业生产所需的自然资源的开采,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另一重大问题。对自然资源盲目、过度的开发,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发各种自然灾害,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秩序、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无穷的隐患,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发展也势必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政策,遵循科学的开发原则,合理、有序地开发自然资源;以创新精神,开发对稀缺资源的替代物,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真正实现社会发展,企业也同步发展。

3.以奉献精神,回报社会

企业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以奉献精神回报社会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高尚表现。“爱心”是人们工作生活的心灵起点和内在动力,是一种高尚、美好、善良、和谐的精神追求与精神境界。企业和个人一样,企业具有“爱心”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热心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捐赠灾民,赞助办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方面,逐步建立与企业经营水平相适应的养老、医疗、扶困等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为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企业的这种乐意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德,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必定得到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赞誉,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本身是个小社会,应从企业和谐出发,力求与它相连的社区和谐,与它相关的整个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行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四次会议。

2.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4年3月10日。

3.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5年6月27日。

4.吴照云:《管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5.段淳林:《和谐伦理思想与企业文化创新》,《广西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