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营造环境和文化
如果从文化的视角看待业务,世界将变得两样。
任何单位都注重讲究“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体系的运作和竞争,本质是人相互关系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以人为本”绝不是嘴上的功夫,主体属于文化运作管理的范畴,营造优秀文化是高级管理境界的核心表现。大凡优秀的组织单位和经理人无不蕴涵丰富的文化底蕴,而缺乏文化的地方,大多产生昙花一现的风采。
现实中人力资源的开发运用远非理论描述的那样理想,粗略地讲,可以用三三制分割人的能力,大约1/3从事业务,大约1/3闭锁于心,大约1/3被他人冲销,而营造文化的用武之地正在这里。依据以人为本位,围绕营造优秀文化体系进行管理的高妙之处在于:
(1)产生全方位吸引人的向心力;
(2)创造和谐自然与大展宏图的气氛;
(3)激活人内心深处的能量。
一般而言,运用行政管理和谋略,也可以达到网罗和重用人才的形式,但其本质有把人一个个地抓来的味道,多少有点像拿枪顶着后腰冲锋的感觉。赶上像林冲这样职业化比较强的人,还可以克己复礼舍命冲杀一阵,赶上李逵和鲁智深这样个性化的人物,转身就跟领导翻脸。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过中策,耗费巨资得一勇夫,强于懦夫,逊于智者。
中国是文化运作的古国,三千年文化管理长廊,一幅幅画卷可圈可点,发人深省。
透视亲情文化
东汉末的刘备以宽厚待人,家里有好吃的,赶紧拿出来跟众人分享,遭难逃荒,扶老携幼,舍不下众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脉脉温馨,亲情感人,形成诱惑力非常的亲情文化气氛,老百姓不自觉地管他叫叔叔,刘备悄悄在前面加了个“皇”字,蕴意无限,声名远播。
诸葛亮是个特讲感情的人,听说刘皇叔的故事,感动得要死,上竿子要投报效命。本来理论上讲亲情文化交往最不介意谁主动或者谁被动,但是由于受先来后到和亲疏关系的影响,如果主动追求,起点不免落在下风,倘若被人家哄着供着请来,才能突破阶梯,一步到位。诸葛心里想如若自己主动送上门去,能耐再大,届时关羽肯定少不了盘查。“什么学历?”答:“社大农家院毕业。”张飞紧跟着询问:“什么经历”?答:“襄阳农舍总经理。”临了小赵还得找空插一句:“有什么业绩?”答:“种得南瓜比别人的大。”实在太没面子,就算委曲求全应聘入选,日后总低着关张一等,难以实现宏图大略。为此诸葛运用智慧设计了一出“三顾茅庐”的插曲,有效解决了上面的矛盾,拿足了架子,位列关张之上。
感情化动物徐庶感受到亲情文化的温暖,不远万里赶来投效,终于找到用武之地,后来遭遇了曹营干巴巴的法制文化,一言不发地埋没了。再往后,远道而来的一般人才没有三顾茅庐这么高的做局设套水平,蜀国的文化感染力被二级三级的亲情阻断,出现人才断档的危局。好不容易突破屏障冒出个别人才,诸如高级将领魏延,还被权力的核心小圈子挤兑得谋了反。结果还总结说人家头发倒着长,肋骨反着生,天生谋反,没有丝毫反省的意思。刘皇叔对亲情文化做了几条总结。
(1)操作事宜,营造亲情文化贵在三式:
(a)其一为桃园结义式,造一条哥们姐们类的准血缘纽带把人捆住,大家一块儿扎堆同吃同住,自然而然就融合成一体,商业世界结伴听音乐做运动营造的是现代亲情,搭伙唱歌厅下馆子营造的是酒肉亲情,本质全属于企业文化范围,主体在于营造亲情文化气氛;
(b)其二为三顾茅庐式,只当休闲度假下乡去农家乐,其乐融融,何苦之有,视野的高明贵在转变角度看事情,上级主动找下级,心胸宽阔者则上下相得益彰,狭隘者则颜面扫地,只此一点区别;
(c)其三为怒摔阿斗式,这怎么也要有点识大局顾大体的气魄,视野贵在从远从高,则轻重缓急一目了然,把阿斗摔在地下,是用自己的局部牺牲换取别人完全彻底的奉献,属假舍孩子真套狼的绝活。
(2)优势所在,亲情文化属于创业型,利于充分激励和发挥核心人物的智能,保持团队的忠诚和稳定,对才高者特别具备吸引力。
(3)不足之处,亲情文化作用的范围有限,属于小圈子文化,外围人物有较强的被冷落感和不公平感,忠诚度和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全面发展和长期稳定。
刘皇叔呕心沥血营造了蜀汉亲情文化,结果成也亲情,败也亲情,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皇叔经深度反思后,得到一个结论,亲情文化一定要和法制体系有机结合,则有情有理,相得益彰。
最后皇叔做了补充说明,请各位注意,大约一千年后,将有宋江出现于水泊梁山,世称及时雨,创造了亲情文化的又一个顶峰。其中奥妙缘也简单,据宋江总结不过如下:
(1)大凡天下英雄,出道前都是受挫折和困顿的倒霉汉;
(2)在人最困难的时候,只需资助二两纹银,可用今日的四两拨明天的千斤;
(3)在人最郁闷的时候,陪聊一席话,胜过万卷书。
这些明显简单的道理,往往具有极不易的特点,效果却天壤之别,仅仅在于人的视野如何看待,宋江同志看到了简单易行的一面,只耗费了非常有限的银两和时间,轻松赢得了“及时雨”的旷世英名。
审视法制文化之道
曹操差不多是历史上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于一身,少有的文武兼备第一人,在白手起家的基础上,逐步营造出一种“举贤不避贫贱”,“能干就上和不能干就下”的法制文化气氛,职业化的条理清晰可见。天下多数人觉得在曹魏方面办事比较清楚和简单,只要有本事,显露才华的几率肯定比较高,对缺乏名声和金钱基础的新生才俊而言,法制文化的吸引力很大。所以文有郭嘉和荀緒之辈,武有典韦和夏侯之流,源源不绝自远方而来,人才济济,不可胜数,即使不慎错杀几位,也无关大局。虽然曹魏文化环境在相互关系方面,谁也没有全放松,达到能与曹公握手言欢的水平(这也是封建时代的局限所决定),但是大家都很职业化和敬业,办事中规中矩,出色履行着自己承担的责任。按照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的关系式,人才优势远远处在吴蜀之上,获得军事竞争的优势就不足为奇了。
后世因为嘴上文章的普及和妙用,对于大多数组织单位而言,一般“举贤不避贫贱”和“能干就上、不能干就下”的原则常常流于形式,大致随便找两个秀才就可以把纸样文章办得漂漂亮亮,足以在表象方面唬人。这已经成为商业企业的惯用手法,名曰法制,实为人治,貌似有文化,实际缺乏文化,成为经济领域的重大弊端。作为法制文化的创造者和身体力行者,曹公对文化的真假成分和效用体会颇深,根据曹公的经验,真正的法制文化关键在于如何体现“以身作则”和“以身正法”原则的。根据孟德公回忆录第×页的证述,有章节内容大致如下。
想当年南征,打垮了强敌,我率大军凯旋回朝,心里烧得不行,行军路上疏于自控,纵马狂奔,踩坏了农民伯伯辛勤耕作的一大片庄稼,过失是相当严重的,论律可以从重判处斩首,将士和农夫们全都睁大眼睛看着我。作为最高权力者,本来我可以说,“有什么好看的,都赶快赶路”,谅他们也不敢有什么二话。不过当时我习惯性地觉得应该有所表示,如果事情就这么算了,估计以后大家办事可能不那么职业化,言行分裂,弄不好偷偷摸摸脚底板抹油,遇到危机困难就辞职开小差,到了那步田地,对吴蜀的人才和文化优势将不复存在,事态可就严重了。于是我当机立断,当众自己举剑割下自己的头发,以示惩罚,在场的人无不口服心服,当即尊我为天下公正无私第一人。自此声名远播,天下人从此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法制文化,全国的各路才俊忘却了山高水险,潮涌般前来报效,我朝自此也才真正大发了。
据说后世许多人对我心存偏见,污蔑我搞欺瞒伎俩,割几根头发来糊弄舆论和群众,给我扣上了阴谋家的帽子。他们实在是脱离实际论深浅,游戏文字讲对错。以20世纪的价值观度量公元两百年时的是非曲直,实在荒谬之至。现在剃个秃瓢也完全属寻常之事,小青年一高兴或者不高兴,就拿着脑袋上的毛出气,有漂亮女性艺员也勇于剃个秃瓢,反而美得不行。须知汉时的价值观全然不是这么回事,自古祖训“须发受之父母天地,不可损毁分毫”,谁要胆敢擅自剪掉头发,事态异常严重,类乎欺师灭祖的恶行,当诛,到了大清朝,事情就更结棍了,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法度,颇有人宁可被砍了头,横竖也不肯剃掉脑门顶部的几根贵发。由此可知,我剪掉自己的一绺头发,在当时的情况下,差不多等于砍掉1/2个脑袋,这是多么严酷的处罚啊。由此也证实了,奠定法制文化基础的要点,要结合实际和行动,不要高谈阔论。
据说现在企业效益不好,经理就安排员工下岗,这种做法的文化味道实在不好,照理经理的薪水至少应该减半,这样才定罪分明,量刑准确,处罚适度,因为不论效益好坏,经理都应对功过负主要责任,同时这样也利于营造反败为胜的文化氛围。特别是一些有过大成就的企业家,开始烧包,忘了法制,搞家长制,犯下越来越大的错误,自己又染上文过饰非的恶习,他人不敢多言,搞得企业大起大落,一败涂地。按律犯大错误的经理,理应割下左右任一侧的耳朵(参照我曹氏等效可行的替代措施,变卖大宅门第或交出小轿车钥匙可也),以示谢罪,则企业一定有方可救,法制文化不衰,企业不败。关于文化制胜,曹公留下三点参考。
(1)法制文化等于一种自然力量,引领人们顺理成章地努力工作;
(2)如果在干巴巴的法制文化里添加少许温情色彩,善莫大焉;
(3)“脱离实际”和“游戏文字”是法制文化的天敌。
尊重普通人乃是最伟大的人才文化
如果说东汉末期刘皇叔依靠天府之国的地利之便招摇,曹孟德借助中原腹地的优势环境作秀,营造文化气氛招揽人才,远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燕王就没有这么多便利的条件。当时的燕绝不是现在北京城的概念,基本属于犬戎聚居的荒蛮之地,荒野千里、了无人烟,想当年齐桓公的大军还在燕蓟迷了路,人困马乏,面临全军覆没的灭顶之灾,幸亏老马识途,才跟着鱼贯走出荒原,脱离险境。可见那时的燕国远比现在的大西北荒凉,没有人愿意去那里发展,所以燕国的国势和经济实力都比较衰弱,常受中原列强的欺负,没一天好日子。
燕国君臣苦思冥想解决之道,所谓上天不负有心之人,终于在营造全新的文化环境方面找到了解决方案。话说百官之首邹丞相本是平庸之才,属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干部类型,靠下死力气维持工作,所以下属才能泛泛,与中原各国横向比较,处于没水平、没能力的落后地位。燕国营造文化的方案非常简单,由吏部尚书牵头组织工部和礼部,选在京郊风水上佳的西山脚下,大兴土木修建科技会堂一座,并由燕王奉天承运诏曰:“免去老邹丞相之职,尊为经济发展学国师,着开坛布道。”话说老邹任事勤勉,风雨无阻,不计虚荣,聚拢了一个由无名者组合的教学团队,天天在科技会堂传授和研讨发展的道理,正好燕王谦恭好学,得空便率领群臣和社会贤达前来听课,虚心求教,逐步形成了尊师爱贤的文化气氛。
我们一般以为听普通智能者讲座油水不大,所以抢着听顶级管理大师的讲座,争着看大人物的传记,以为收获最大。其实不然,据非官方调查,一般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众所崇拜者,往往是自己的父母,学校的老师或单位的同事等无名氏,只有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大众更多地崇拜拿破仑,康熙皇上和彼德大帝一类大人物。约三千年前孔夫子注意到这种现象和结果,经由大弟子颜回的嘴道出了“孔氏智慧反比定理”,即:越能从普通百姓嘴里品出精妙的道理,智慧水平越高,夫子慨然而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天下人为师者,必然胸怀天下。于平常之中,方见大仁大智。
天下人越来越清楚地注意到,才智级别处于“B-”的老邹,以及位列C级和D级的普通助教,尚且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可知才智在燕国该是何等金贵的东西啊。况且宰相的位置也已经腾空,大凡德才兼备之士,既可以取相位为燕国的发展效劳,也不必为揣了别人的饭碗而愧疚。一时间燕国的文化吸引力最大,入境签证的阻力最小,形成文化占优的局面。以乐毅为代表的许多仁人志士,争先恐后,不远万里来到荒蛮的燕国寻求发展空间,招商引才的效果和境界明显比刘皇叔定点到隆中三请诸葛要容易、要好、要高。燕王大喜过望,总结道:“礼遇普通人,等于礼遇了天下之士,善莫大焉,礼遇超人,其实只得一人。”
当时齐乃东方大国,战国的霸主,历史上屡次凌辱燕国,并还霸占着燕国的部分领土。燕王一直以难以肩负光复河山的重任发愁,直到吸引来乐毅等八方才俊,才找到解决方案。乐毅属于集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于一身的珍稀动物,临危受命,结合燕国的弱势地位,充分施展了以弱克强的才干。在外交方面,乐毅广交列国联盟,组成联合国军发起攻击。在军事方面,运筹帷幄,决策千里,战无不胜,仅仅两个月已经占领齐国约97%的领土。在政治方面,刚柔并济,巩固占领区的统治。齐国百姓觉得燕军的管理还不错,有臣服的趋势。如果按燕军成功占领的发展趋势而论,本来北京城要提前一千五百年成为中国的首都。在这关键的时刻,老燕王驾崩,气度狭小的新燕王继位,燕国的“宽泛爱才用才文化”开始向“定向爱人惜人文化”演变,远离京城的乐毅顺理成章下了岗,国王近臣骑劫走马上任,骑将军管理失当,没几天战局就反胜为败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也随之戛然而止。这叫做必然里的偶然性。乐毅老师留下自己关于文化的看法:
到达尊重普通员工的境界,文化的气氛无所不在,乃是最雄浑的人才文化;文化从基础上决定了发展的走向。
跃上文化的角度
关于文化和管理的关系,经刘皇叔、曹孟德和乐毅等多位兼职教师共同研究,在结合自己切身体会的基础上,分析其他案例的因果关系得到的启发,总结以下几点标准和原则。
(1)一般的管理手段,本质具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特质,不解决根本问题;
(2)一旦着急上火,必然视力衰减,如果欲火中烧,肯定无药可医,赤裸裸直统统则事不成;
(3)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在于间接性地营造优秀企业文化,依靠文化进行管理乃是至高境界。
所谓视野占先,具有另一重意义,明天的所作所为和成败结局,由今天视野的方向和深度所决定,今天的视野决定了明天的命运,逻辑使然,殊难改变,优劣好坏的第一步,在于调整今天的视野,否则宿命难违。
人们常说,眼中物体的个性,乃是心中意愿的映像,导致认识和结果各不相同。比如同一个人物乐毅,在燕昭王眼里,忠信稳妥,足可善始善终,所以出现战胜齐国的大好局面,而在新燕王的眼里,乐毅居心叵测,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必欲撤职而后快,结果招致反胜为败的新辱。
所有相背的结局和成败发展往往可以归因于视野的差异,内心造就不同。经验说明,心中有文化,才可以看到事物的文化层次,如果视野目光缺乏文化,则只适合从事短期业务行为,而急功近利更是缺乏文化的典型表现之一。
如果看见事态背后的文化色彩,看到演变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动因,比较利于持续发展之道。结合用人之道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我们知道,人因文化而养育和致用,得以心情舒畅并出类拔萃,计谋之道在于短效,只能治人并取一时之长。可知,视野占先之道在于:
基于文化看人育人,培育强势人才优势、持续和稳定的因素将不期而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