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局部优势无所不在
大千世界,局部优势可谓无所不在,贵在慧眼识珠,调节流量和增量。
局部优势无所不在
很多情况,我们常常很执迷不悟,需要上帝来推动一把,或者第三者来扒拉一下,才能幡然醒悟。田忌赛马就是这样的情况,前面的赛程,田忌屡战屡败,输在糊涂;后面的赛段,转而屡战屡胜,赢在出场顺序的排列组合,没有费什么力气,没有投入新的资源,因为局部优势本来就在眼前眯着。
大智慧的选择
前一节说到Internet搜索引擎Google的故事,在发展情况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公司创始人兼老板拉力先生(Larry)和设计先生(Sergey)好端端放着大老板不当,非要从第一把交椅上退下来,任谁劝阻都不依,生拉硬拽也要把爱力克先生弄来,将人家扶上董事长兼CEO的宝座,自己退居左右听命。话说好不容易当上大大老板,又把自己变成半个打工的,悖理逾制,匪夷所思。虽然这只是一种简单的组合排列行为,根据当事人不同的专长和优势,交叉换位,在合适的坑里栽下合适的萝卜,所以没费多少力气,公司由“技术占优”转化到“战略发展占优”的更高尺度,同属田忌赛马原则,但是要完成这样的勾当,非大智慧和大气度还真做不了。后来在爱力克董事长的有效管理下,公司既获得高速发展,又保证稳健持久。
据说梁山有英雄林冲,力斩王伦,却把宝座让给外来户晁盖。但也有两虎争执不下,让外来和尚捡了便宜的案例。无论如何,组合优势都离不开大智慧和大运气。
垄断条件下的组合不说明优劣
在微软公司,比尔也有同样的举措,把人头和官职做了重新排列,据说公司获得了更强的战斗力,不过情况就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尔主动从公司CEO的高位退下,屈就公司总设计师这么个不大不小的职位,给原属下“抱尔磨”(Ballmer)仁兄戴上了CEO的高帽。假如有一家公司的新CEO处于这样的境地,他头上的董事长和手下的总工程师同属一人,大凡有过当经理经历的人都知道,这种类型的不尴不尬是难以描述的。比尔和“抱尔磨”之间正是这样的关系,真正抱着尔在磨盘中磨,个性化太足,重组和变阵的道行忒深,是否有利于发展,还有待历史的考证。
小店铺也有优势
对于门脸店铺这种小本买卖,我一直不大在行,只见一两个人掌管一大堆商品,摸不清其生存之道。在我辈眼里,路边一字排开全是商店,顾客流量不足,赢利困难,殊难支撑。一年后故地重游,人家大部分商店还开得好好的,不解其中缘由。拿出时间来观察和研究这种情况,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一般而言,商店再小,局部优势决定存在,局部优势的类型决定了发展水平,大约有四个:
第一,时间优势。商店从早上八点钟开门营业,一直持续到夜里十二点钟,好不容易打烊睡觉,店门口挂出招牌一个,买东西请按门铃(简直是准24小时不间断服务)。唐人街的许多小店依靠时间优势竞争,老外招架不住,全都关门退出。
第二,价格优势。商店尽一切办法降低卖品价格,哪怕一两分钱的差别也要追求,老老实实赚点薄利,图个长久。顾客觉得不错,有机会不忘光顾一下。
第三,服务优势。买卖讲究用心,顾客进门一回,模样就被老板记住了,进门二回,便知顾客的购物喜好和品种,再往后,店家笑着聊着把货给你老人家备下了,既亲切又省心,客户喜欢光顾。有的店家不幸爱打听隐私,又把顾客给吓跑了。
第四,创新优势。在为顾客提供尽心服务的同时,用心动脑,总结经营情况,不断改善自身的优势所在,时刻不忘寻求更有效的经营方式和商业机会,发现新的局部优势和顾客寻求,滚雪球式地不断发展。
通过对商店发展类型的研究,我们又发现,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店家有三种归宿:
第一种,保持时间优势和价格优势的商店,能够艰苦地生存下来;
第二种,保持服务优势的商店,生存相对稳定和悠闲;
第三种,保持不断创新优势的商店,具有长足发展的潜力,可以演变成为大店。
那么是否可以说,如果同时获得全部局部优势,大事岂不一蹴而就?不可能,首先受到自身资源的制约。比方同时拥有服务优势和时间优势,不仅体能和体力吃不消,过于疲劳反而记不住顾客,两个优势存在相冲的地方,如果年轻力壮,才有可能稍许兼顾。同时拥有创新优势听起来非常舒服,但是一定要培养用心动脑的习性和习惯。扩大局部优势,首倡自修,讲究结合实际,循序渐进,重轻分明,前后有序。
局部优势单调的苦恼
很多企业和商品大打价格战争,专家说将毁了民族工业,因为企业没有钞票进行再次开发,消费者一时享受物美价廉的便当,长期苦恼国货怎么老不如洋货。
大凡价格战惨烈的行业,往往带有浓重的OEM(来料加工)性质,企业局部优势主要在生产方面,手里只有制造这一张牌,撇开价格无牌可出,所以要么无端挑战,要么积极应战,不打价格战,实在没有别的招法和出路,这是企业管理者水平状态和市场化压力合奏的必然结果。而且大凡价格战场,那里的高端产品(价格贵的东西)往往仍旧是“东洋和西洋造”,这说明洋造产品的局部优势丰富,重点可能落在品牌、管理、创新等方面。可以这样说,在逐步营造其他局部优势的同时,也就是企业脱离价格战苦海的开始。
真和假,虚和实的优势
前几年,快餐业曾有过“荣华鸡”和“肯德基”之争,“红高粱”和“麦当劳”之斗。大概情况,荣华鸡品牌来于上海,提供鸡类快餐食品;红高粱品牌起自河南,主做面类快餐,两家高举发展民族工业的大旗,誓与洋快餐叫板,口号大意是,洋快餐店开在哪里,中餐店就开在哪里,洋快餐开多少家,中餐店也开多少家,彻底打垮洋快餐。上有民族主义大道理,侧有媒体推波助澜,内有国民踊跃参与,荣华、高粱快餐简直跟吹气泡似的,一夜之间开出了数百家分店,真和洋鸡对住了阵。可惜好景不长,热闹一两年,这场大规模快餐市场会战转眼就烟消云散,硝烟过后,只有肯德基和麦当劳依旧。从管理和内因来看,这实在是一场闹剧。所谓闹剧,最大特点在于,一小撮人制造闹剧来卷钱,经由媒体冠冕堂皇鼓吹的口号,一在引诱贪婪者的胃口,二在刺激善良者的爱心。
洋快餐成功登陆中国,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几个局部优势,其中食品制作和服务规范化为最有力的优势所在,不论何地何店,食品和服务保持一致,属于规模化快餐的基本要求,这一点洋鸡做到了,并一直在调动资源维持和保护着。倘若一家餐馆,今天饭菜淡了,明天口味又重了,今天服务员中了彩票,笑着把食客请进门,明天对象吹了,板着脸听不见顾客说话,那么后天大家就都清闲了,荣华、高粱在这里明显处于劣势。那么两家既然能风光一时,肯定曾经有过局部优势,何在呢,第一,调动民族情绪,老百姓免费给捧个场,第二通过媒体兴风作浪,吸引人来凑个热闹。而这些都不是商业和管理的核心要素,所以一时的得势和闹腾注定不能持久,失败在开始时已经注定。
很多国内文章又把洋快餐吹乎得神乎其神(任何过于神奇的东西都不可信,也是规律),据说制造汉堡包经过48道检控程序,连根毫毛都逃不过,实际远没那么邪乎。我们在老麦分店还吃出过头发,人家上来就诚心道歉,对不起说了一大串,又毕恭毕敬奉上免费就餐券。人原本有通情达理和宽容的倾向(也有蛮不讲理的动机,看你向哪边引导),到这份上,我们就觉得偶尔出根头发很正常,要不出才怪呢,明天照旧光顾不误。局部优势也是很脆弱的,需要持有者时时呵护。
不论市场情况如何,手中不可或缺者,惟有局部优势,多多益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