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胜利源自创新
不断创新,除了可以获得最大的成功概率之外,另一个好处在于,更加主动,轻松和潇洒。
以创新求生存
不论创造、创新,还是发现,无不源于惨烈的市场竞争。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参战各方天天正面会战,僵持不下,实在打累了,必须有所突破,玩点什么新的花样,打破僵局,这就叫创新。以家用电器市场为例,几十个品牌在一起搅乎,天昏地暗,油水已经不大,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点创新,于是有的品牌发明出变频的产品,有的到销售终端去抄后路,因此获得了竞争的主动。
什么叫市场,温情脉脉其表,烈火升腾其内。所以我们说,上下家为友,左右邻为敌,绑在一条供应链上的人和物属于双赢伙伴,生活在一个业务平面的照旧你死我活。我们追求成熟的市场,按照亚当·斯密的说法,有“上帝之手”约束管理众生,后人补充说,由“政府副手”协同操作,这是市场的本质和固定的游戏法则,所以生存在成熟市场的人们,靠温文尔雅的创新活动,让自己大发展,叫别人安乐死。
借压力激发创新
严酷的竞争和困苦的现实,最能激发我们创新的意识,古人心里门清,有三点可做佐证。
第一位古人说:“周公关了禁闭,在牢房里演绎出周易。孔夫子困顿受难,憋足劲写下春秋。”如果让周公和孔夫子舒舒服服,这些大作就都没有了。
第二位古人又说:“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意思清楚,困难则团结一心,舒坦了就彻底玩完。
第三位古人补充道:“创业难,守业更难。”可知面对困难时奋发,不怕大风大浪,面对美景糊涂,专爱阴沟翻船。
由此戏言引申,为什么基督教国家的经济往往比较发达呢,因为那里的人居安思危,每周得到教堂看一回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受难基督,远比你死我活的市场竞争恐怖,一下子就激活了创造。经济发达的地区,没事就高喊危机,好像每时每刻都在经历失业、通胀、企业破产、行业危机,远比周公和孔夫子受罪,胆汁都诉了出来,经济反而越来越发达,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三万多美元了。是神经系统出了毛病吗?绝对非也,说死道活,首先便于激发创新,其次兼有迷惑对手的功效。
我们得到一点感触,只有在困境中迸发出来的火花,才是充满创新精髓的真火花。躺在蜜罐里,扎在美人堆里,沉浸于历史旧梦中,自缚于习俗故情中,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文学可以比较发达,不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效果。
创新赋予我们三大市场好处:
第一,局部优势。比方当年GM汽车发明自动变速挡,明显优于其他汽车公司,但凡手脚配合欠佳的男女,无不蜂拥而至,着实风光了好几年。
第二,先行之利。比方SONY公司,据说靠技术发明专利立足,产品性能和技术一流,稳定保持市场先行者的位置,同第二集团拉开距离,日子比较好过。
第三,跑马圈地之快。每当发明一种新的技术和应用,市场等于一片荒地,先来者可耍大老粗脾气,四处跑马圈地,圈多少得多少,比如互联网市场,一群人拥进去,稀里糊涂就成了气候。
小人物小公司,头悬梁,锥刺骨,锐意创新,失去创新一天也没法活;大人物大公司,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么熬到自己的下一个创新,要么兼并小公司的创新。
营造创新的环境
一般来讲,间接行为总比直接行为高明。如果我们直截了当,赤裸裸急吼吼地憋着劲搞发明创新,往往难得要领,有时候漫不经心之间,灵感闪烁,创新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为什么呢,我们发现,环境使然,一个充满创新气氛的环境,比创新的动机还要有价值。
多数情况存在误区,我们假设人们都知情达理,满怀圣贤之心,只要简单说一句,“为着事业和成功,努力创新吧”,大家都自觉自愿地积极创新,事情就可以搞掂。其实不论发自内心,或者来自外界,我们对直接推动的反映都不敏感。一般家长教育儿童,最喜欢把小学生拎过来,宣讲道理发布命令,然后静等着一百分的光临。结果正好相反,家长越拼命往前推,宝贝越使劲向后退。怎么办呢,交一笔赞助费,转到一家学习成风的学校,没说什么孩子就努力了,这是依靠社会环境。或者家长自己多看看书,学习点什么,家庭气氛转变,潜移默化,无形的语言拉动孩子努力学习,这是依靠自身的修养改变形势。单位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擅长命令的领导,管理水平一定不高,员工在行动方面可以执行命令,心理感受却和小孩一模一样,不敢发作而已,发明创新的积极性只会日见低落。高明的领导,一般不直接说三道四,非常擅长营造气氛和文化,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可以感觉到一股向上推动力有效存在,却难以描绘具体的状况。这样的环境比较适合创新,任何一个简单的创新行为,令人成就感十足。
适宜的创新环境
我们说,创新是一种修养,一种激情,一种文化,一种蕴涵升力的环境,追求创新,贵在营造创新的环境,而且,创新更多的是对管理者水平的要求。适合创新的环境在几个方面表现突出: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开放宽阔、宽容和善、沟通顺畅、心态积极、乐于负责。
当然,即便缺乏创新,但勤于精耕细作,乐于吃苦耐劳,也不失生存之道,只是不够主动自在。一般受个人本身的性格、素质和积累所限,人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
(1)创造型,思维活跃,见解独到,满怀激情和冲力,说话和手脚显得毛糙,容易创造出新的东西,也因为毛手毛脚容易被贬弃;
(2)结合型,喜欢倾听和观察,善于理解和沟通,不显山露水,不引人注意,容易理解和跟随新生事物,并传递给他人,也因为平常无奇容易被埋没;
(3)实现型,思考细密,处事严格认真,擅长制造精美产品,比较教条和僵化,沟通得当,容易把创造成果变成完美的产品,沟通不当,成为发展的绊脚石。
经济世界,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进行创造,贵在自我定位,做适合的事情。上面三种类型的人构成一个创造到结局的完整环节,三种类型互补组合,将构成理想的创造团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