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欧经济与政治

西欧经济与政治

时间:2023-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西欧经济与政治1.西欧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欧各国经济险象环生,工业凋敝,食品匮乏,物价飞涨,失业激增,殖民体系相继瓦解,不仅在世界工业生产、贸易、金融中的地位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而且无力依靠自身力量摆脱困境。西欧各国通过日益加强的经济合作实践,使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一、西欧经济与政治

1.西欧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西欧各国经济险象环生,工业凋敝,食品匮乏,物价飞涨,失业激增,殖民体系相继瓦解,不仅在世界工业生产、贸易、金融中的地位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而且无力依靠自身力量摆脱困境。战后几十年,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之一,并由此带来国际关系及世界力量格局的深刻变化。

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能够取得发展,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推动和影响:

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整。战后,西欧各国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通过对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实行国家所有制,制定各种经济政策,推行以全民社会福利为核心的社会政策等方式,担负起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干预和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任务。

英国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英王虽然不享有实权,却仍是英国政治体制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内阁手中,英国议会由上院(贵族院)和下院(平民院)组成,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并负责组阁,掌握实际权力。战后英国政坛一直由保守党和工党两大党轮流执掌。

第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战后的新科技革命始于美国,但西欧很快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另一支主力,并在生产管理中广泛利用新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西欧经济联合的推动。西欧各国通过日益加强的经济合作实践,使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尤其是欧共体(欧盟)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成员国之间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的自由流通,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重建的显著作用。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西欧国家获得了恢复经济所必需的物资和支付手段,防止了社会动荡,也带动了美国私人资本向西欧国家的流入。同时,美国在西欧长期大量驻军,西欧处于美国的军事保护伞下,无须巨额军费开支,可全力发展经济。

第五,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与第三世界国家廉价的能源、原材料。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主导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金融秩序稳定有效地运行,是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国际背景。同时,西欧国家充分利用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联系,大量获得廉价的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在对第三世界的盘剥中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欧元的问世加强了欧盟在世界经济、金融和贸易中的地位,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发起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西欧国家自身有着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一体化框架内所体现出来的雄厚的总体经济实力以及历史积累起来的科技基础。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已进入高福利时代的欧洲国家感到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尤其是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性食品和石油价格高涨的影响,支撑欧元区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支柱全线下滑,经济形势恶化,甚至出现衰退。尽管各国政府出台救市措施,复苏仍然乏力。2010年初,希腊出现资不抵债的困境则引爆了欧元危机,使得欧元区经济的前景更加错综复杂。

法国

法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1958年由戴高乐创建的第五共和国,是一种兼有议会制特点的总统制。形式上它有两名行政首脑,总统和政府总理,政府对议会负责,又对总统负责。总统和议会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法国是多党制国家,右翼的保卫共和联盟和左翼的社会党影响最大。

德国

德国实行联邦制的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制。德国基本法规定,联邦与州分权,联邦的权力始终居于州之上。联邦总统只是象征国家团结的最高代表,只执行礼仪性的职能。联邦总理是联邦政府的首脑,掌握实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由联邦议院和联邦法院分别行使。德国实行多党制,长期由联盟党和社民党轮流主导执政。

2.西欧的政治、社会状况

西欧是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发源地,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思想在西欧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与影响。由于历史状况、文化传统及政治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西欧国家实行的政治体制各不相同,主要有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两种类型。另外,西欧还有三个国家政治体制比较特殊:安道尔和摩纳哥实行大公国制,梵蒂冈是教皇国。当代西欧无论是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实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属于君主或总统、内阁首相(总理),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立法属于议会。就国体来讲,都是资产阶级专政国家。其中,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体制最具典型性。

战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在统治方法上更加充分利用和进一步加强资产阶级民主制,不仅在政治方面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而且把资产阶级民主扩大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普遍采取“高工资”、“高福利”的做法。这既是战后西欧各国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变化的结果,也是统治阶级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其统治而强化国家机器的表现,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在社会政治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调整:

(1)社会结构的变化。西欧各国的社会结构在战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科技进步,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

意大利

意大利的政体形式同德国相似,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制。总统是国家元首,但权力有限,大权属于总理及其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意大利政党林立,政治争斗十分活跃,政府更迭频繁。天民党是主要党派,常与其他党结成同盟组成内阁。

加深,西欧各国战前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继萎缩,高科技产业和社会服务业迅速崛起。与此相适应,大批“管理阶层”、“白领阶层”开始进入社会结构的核心,成为一支庞大的社会力量。社会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即两头是少数极贫和极富的人,中间是庞大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是社会安定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2)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战后,福利制度在西欧蓬勃兴起。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在规模和具体项目上不尽相同,但都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扶助和社会服务等基本内容。客观地讲,福利制度的确是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所进行的重要社会改良,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发挥了稳定社会情绪的积极作用。但是,从本质上讲,福利制度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根本制度,分配制度的调整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改变其阶级实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制度的弊病日益明显。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赤字激增,债台高筑,税赋加重,严重削弱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降低了市场竞争力。福利制度的改革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

什么是福利制度?

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3)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与社会民主党的发展。20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政治理论的“实验室”。其中,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各国社会民主党(含社会党、工党及其他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的影响较为突出,西欧社会民主党已成为当今西欧政坛上与资产阶级自由保守派相抗衡的一支主要力量。

民主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体系,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它宣称既反对资本主义的种种不公正和社会弊端,又反对共产主义和“极权主义”,要成为代替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种力量。社会改良主张和社会民主党“和平变革”的口号,迎合了西欧人民要求社会变革而又求稳怕乱的心理,先后在英国、法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荷兰、比利时、奥地利、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等一系列国家执政或参政,在欧洲政坛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