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新变化

“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新变化

时间:2023-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新变化1.经济实力增强“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推行经济调整和改革政策,实行对外开放,介入地区经济一体化。2.南北经济关系有所改善“冷战”结束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两大趋势的推动下,北方国家争相发展与南方国家的关系,南北区域性对话与合作关系有了较快的发展。

二、“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新变化

1.经济实力增强

“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推行经济调整和改革政策,实行对外开放,介入地区经济一体化。虽然经济发展有起有落,地区之间很不平衡,但总体而言,多数发展中国家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加快、外国直接投资猛增、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大大提升。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今非昔比。传统上,国际资本由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弥补发展中国家资本、技术要素的不足,当前国际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资本的趋势愈益明显。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和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盈余”大量流入美国。传统上,专业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当前,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不断改善,高端人才的流动也发生了逆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前景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稳固增长,使得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已经将近一半。

21世纪头十年,发展中国家中那些快速发展的大国,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获得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被冠之以“新兴经济体”。以此为背景,“金砖四国”、“新钻11国”、“远望5国”等名称,尽管涵盖的具体国家不同,但都反映了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的事实。

金砖四国

2001年,美国高盛集团研究员吉姆·奥尼尔首次抛出金砖四周的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组合的BRIC,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新钻11国

继“金砖四国”后,2006年高盛集团又推出“新钻11国”(Next-11,简称N-11)的概念。这些国家都是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和能源的国家,被高盛认为成长潜力仅次于金砖四国,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尼日利亚、土耳其、越南。

在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中,金砖国家无疑是居于核心地位。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举行了首次峰会。2010年,南非提出加入“金砖四国”的申请。2011年4月,在中国举行的第三次峰会上,南非正式成为金砖国家的一员,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平台,金砖国家(BRICS)机制形成了。21世纪头十年,金砖国家整体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的2.6%和世界平均增长率的4.1%。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总体保持稳定,有效弥补了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留下的缺口,对危机起到极大的缓冲作用,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的重要动力。

远望5国

这一概念由日本学者提出,是指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及阿根廷。五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合并成“VISTA”一词。这五国被认为将继金砖四国后,成为下一代有潜力的新兴国家。

2.南北经济关系有所改善

“冷战”结束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两大趋势的推动下,北方国家争相发展与南方国家的关系,南北区域性对话与合作关系有了较快的发展。

在亚洲,美国提出“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构想。日本以亚洲作为战略依托,加紧了对亚洲市场的开发。西欧大国竞相与亚洲发展经贸和政治关系,构筑起亚欧会议机制探讨亚欧新型伙伴关系问题。

在拉美,美国仍然没有放弃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蓝图。欧盟与拉美国家在1999年6月举行首届欧盟—拉美首脑会议,谋求双边更加紧密的合作。日本也借助亚太经合组织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关系。

在中东,1994年,美国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了首届中东、北非经济会议,随后又多次召开了会议。欧盟和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也举行了欧洲—地中海会议,力图通过发展贸易,提供援助,建立环地中海自由贸易区。日本也加强了参与中东事务的力度。

在非洲,1997年,美国就宣布要建立“跨世纪的美非贸易伙伴关系”。2000年4月,首届欧非首脑会议在开罗举行,提出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平等参与的欧非战略伙伴关系。2002年6月底,“八国集团”通过了援助非洲和减免非洲债务的计划。

发达国家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也有了新的进展。1997年10月,由世界贸易组织主持召开了“促进最不发达国家贸易发展的高级会议”,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一些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宣布将采取一些允许最不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优惠措施。2000年6月,欧盟与非加太地区的77个国家签署了新的贸易和援助协定——《科托努协定》,结束了实施25年之久的《洛美协定》,新协定有效期为20年,有利于推动南北长期合作。

随着南北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亚太自由贸易区和环印度洋自由贸易区等经济板块,每一个板块中既有北方国家,也有南方国家,标志着南北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当前,发展中国家整体上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内在机制还有待健全完善,同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挑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束缚等问题,困难和矛盾依然严峻。从总的趋势看,即使出现了危机、中断或曲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势头是阻挡不了的。

亚洲地区主要面临着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的问题。1997年的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深入而且巨大。危机不仅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而且还在一些国家引发政治动荡,使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恶化。危机的表面原因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金融体系不健全、不合理,深层次原因则是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所以,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是长期的任务。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非洲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起点低,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低下,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大,债务危机困扰大多数国家的局面没有改观。另外,非洲地区政治稳定仍然缺少可靠保障,经济发展环境充满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非洲经济发展困难很多,经济振兴任重道远。拉美国家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在美洲一体化进程中趋利避害,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