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场环境仍有待完善

市场环境仍有待完善

时间:2023-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市场环境仍有待完善受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煤炭市场的运行环境依然不佳。因此,良好的煤炭交易环境和流通秩序是保证煤炭市场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煤炭工业市场化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和基础。显然,在这种没有“诚信”和机会主义盛行的土壤中,煤炭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之苗难以茁壮成长。

二、市场环境仍有待完善

受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煤炭市场的运行环境依然不佳。具体表现在:

1.交易成本高,合同履约率低

煤炭供需双方的关系通常由购销合同维系。因此,良好的煤炭交易环境和流通秩序是保证煤炭市场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煤炭工业市场化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煤炭市场秩序经过多年整治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由于良好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长期以来煤炭购销合同缺乏严肃性,合同执行随意性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单方面违约和机会主义行为经常发生,煤炭合同兑现率低。1997~2001年期间,我国煤炭供过于求,煤炭价格基本处于下跌之势。在这种背景下,煤炭需求方不是长期拖欠货款,就是签订合同不履约。据统计,在煤炭相对过剩比较严重的1998年,仅国有重点煤矿被拖欠的货款就达361亿元,其中煤款296亿元,分别相当于整个煤炭行业当年销售收入的30.3%和24.9%。2001年煤款拖欠额仍高达260亿元,相当于当年总销售收入的30.5%,并直接导致许多煤炭生产企业困难、生产投入不足、后续发展乏力。相反,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供求状况的逆转,煤炭企业毁约现象明显增多,中长期供求协议一遇到煤炭价格大幅度波动便难以落实,甚至成为一纸空文。煤炭市场秩序由此可见一斑。显然,在这种没有“诚信”和机会主义盛行的土壤中,煤炭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之苗难以茁壮成长。

2.采矿许可权拍卖应用范围窄,操作仍不规范

可交易的资源产权是煤炭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煤炭资源属于私人物品,其上负载的产权自然而然地成为私人产权,即可交易的产权,且这种交易通常采用公开透明的拍卖招标方法。例如,在美国要获得煤炭开采权,就需按竞争性定价先一次付清资源红利。这意味着,谁占有资源谁就得一次性付出资源占有成本,占有资源越多,付出的成本越多。这既符合有偿占有的公平原则,又提高了煤炭进入门槛。特别是在促使煤炭企业提高资源回收率方面非常科学。因为政府确定煤炭资源开采红利时,在根据煤炭资源量、禀赋条件、煤质、开采条件、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勘探程度等因素的同时,充分考虑并确定了煤炭资源最大回收率这一关键因素。这就迫使投资者主动提高资源回收率以降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而我国煤炭资源管理注重的却是开采后管理,最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红利”是以带有较重计划经济色彩的资源税的名义按煤炭销售量缴纳的,而不是开采前的竞争性一次性缴纳。

而且,国外煤炭资源管理有专门的机构。例如,美国不但联邦政府有煤炭资源管理机构负责煤炭资源价格确定和招标等,在州还有协调组专门负责煤炭资源管理。以国有煤矿为主的印度也有专门的煤炭资源开采招标管理机构。而我国由于还没有在法律上承认矿产权的私人物品属性,[4]因而就没有建立专门的煤炭资源管理机构,煤炭矿业权的确定随意性很大,更谈不上进行公开透明规范的煤炭矿业权招标、拍卖、转让。

国外煤炭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管理体制、机制相对健全,从组织、人员、办法、程序到招标、监督都有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即使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建立有煤炭资源管理体系,资源勘探和开采许可证的发放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市场化管理体系。

国外的煤炭资源绝对地租(无论煤炭资源经济价值高低,采矿权人都必须缴纳的资源所有权收益)按销售收入或净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如美国井工矿开采收取净收入的8%,露天矿开采收取净收入的12.5%。而我国煤炭资源的绝对地租用1%的销售收入加上按资源面积按年度缴纳则不合理,不利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配置。资源税只按销售收入的1%缴纳,与发达国家体现资源所有者权益的权利金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相比,明显太低,而按资源面积按年度缴纳就没有体现资源的真实经济价值(煤炭资源丰度,煤种、煤质、煤层厚度、稳定性、埋藏深度、开采条件、运输条件等)这一最重要因素,明显不公平、不合理。

国外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获得相对透明、公平。例如,在美国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过程的三个关键环节中,每个关键环节都公开透明:一是煤炭资源价格定价方法有明确规定,有计算方法如售价类比法和收益现值法的规定;二是招标公告通过报纸新闻媒体发布,公开、透明度高;三是有反垄断措施,由司法部进行反垄断审查。而我国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很不规范,既没有确定煤炭资源价格的统一标准,也没有在媒体发布招标公告的措施,更没有司法监察的反垄断措施。目前,绝大部分煤炭资源仍然是“暗箱操作”的行政划拨,仅有的几个拍卖案例透明度也不高,难以体现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