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煤炭运输能力不足,煤炭企业进入市场难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中国煤炭资源赋存与经济布局呈现出错位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每年创造GDP和消耗的煤炭资源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而其年煤炭资源储存量和生产量均不及全国总量的10%。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煤炭资源需要进行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等跨地区、长距离运输才能达到最终消费市场,因而煤炭工业对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运输的依赖性很强。[5]近年来,中国产煤地区的煤炭主要依靠铁路外运到东部沿海地区,铁路运煤量占煤炭总运量的80%以上,占煤炭产量的60%左右。煤炭在铁路主要干线的货流密度中占很大比重,在“三西地区”主要外运通道上高达90%,大秦线为100%,京沪、京广线为57%左右,一般也在30%以上。所以,铁路运输直接决定着煤炭产品的流通与销售,对煤炭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的铁老大仍然处于改革转型期,运力不足、运输效率低下、价格偏高是其常态。这种状况对煤炭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制约作用表现在:由于运力不足,产煤区的煤炭不能及时顺畅地达到消费市场,从而使得一方面产煤区的煤炭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却人为地造成煤炭消费地区煤炭供求的紧张状况。据统计,2003年,全年的满足率不到70%。由于铁路运力不足,中西部地区大中型煤矿闲置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4000万吨,占当年全国煤炭产量的2%以上,占当年煤炭外运量的4%以上。而运输效率的低下大大提高了煤炭运输成本,“豆腐运成肉价钱”,人为地抬高了煤炭的市场价格。目前,国内市场煤炭消费价往往是煤炭出矿价的若干倍,[6]运输部门显然难辞其咎。可见,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过高已经对煤炭市场特别是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如果不解决铁路运输问题,煤炭工业的下一步市场化改革尤其是价格改革将可能受到严重干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