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三角制造业的地位

长三角制造业的地位

时间:2023-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长三角制造业的地位_中国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报告二、长三角制造业的地位1.长三角产业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两省一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长三角制造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3.制造业各子行业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二、长三角制造业的地位

1.长三角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两省一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8年,长三角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9.64∶61.27∶19.10,到2005年,长三角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到5.74%,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到94.26%,远远高于全国87.6%的水平(见表1-4)。虽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工业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57.53%下降到2005年的48.61%,但工业规模却大幅度增长,并且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按当年价格计算,2005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大约是1978年的47倍,而长三角2005年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53倍多。

表1-4 长三角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的变化

img5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5年全国及各省市统计公报。

2.制造业的整体地位

制造业在长三角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长三角地区总产值中工业19824.9亿元,占两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1%,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为4155.23亿元、9326.67亿元和6343亿元,占各省GDP的比重分别为45.44%、51.04%和47.46%。制造业构成了长三角地区工业的主体,根据2004年的数据,上海、江苏、浙江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分别为12538.10亿元、23583.09亿元和17244.52亿元,占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均超在90%以上,分别为97.31%、94.95%和92.07%。

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953.4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25.52%;其中,上海、江苏、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994.68亿元、8054.67亿元和4905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01%、12.13%和7.38%。从图1-2可以看到,自1992年以来,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04年,长三角制造业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54318.8亿元,占全国制造业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的29.93%,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为14154.6亿元、7.80%,22444.7亿元、12.37%,17719.48亿元、9.76%;长三角制造业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达61012.57亿元,占全国制造业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32.19%,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为14675.9亿元、7.74%,27146.25亿元、14.32%,19190.42亿元、10.13%。

img6

图1-2 长三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及占全国比重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经专网http://newibe.cei.gov.cn/index/index.asp。

长三角制造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2004年,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1425.03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6098.62万人)的23.37%。而制造业又是工业就业的主体,2004年上海制造业从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97.95%、江苏制造业从业人员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94.67%。

3.制造业各子行业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主要子行业在全国均处于重要地位,其中又以化学纤维、纺织、服装、通用设备、文体用品等相对比较轻型的产业表现得最为明显。

从长三角制造业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占全国比重看(见表1-5),化学纤维制造业超过5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超过40%;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10个行业占全国比重超过30%;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个行业占全国的比重在20%以上,只有烟草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少数几个行业比重在20%以下。

从长三角制造业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看,化学纤维制造业占全国比重高达67.77%;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纺织业超过5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4个行业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30%;橡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个行业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0%;只有烟草加工业等少数几个行业占全国的比重在20%以下(见表1-6)。

表1-5 2004年长三角各制造业子行业的资产及占全国比重 单位:亿元

img7

资料来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上海市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江苏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表1-6 2004年长三角各制造业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占全国比重 单位:亿元

img8

续表

img9

资料来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上海市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江苏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长三角地区主要工业品产量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2004年长三角两省一市生产了全国69.08%的化学纤维、61.91%的集成电路、52.59%的家用洗衣机、49.33%的微型电子计算机、46.01%的化学农药、34.62%的金属切削机床、31.14%的轿车,纱、布、机制纸及纸板、房间空调器、钢材、平板玻璃、乙烯、烧碱、塑料、大中型拖拉机等产品的产量也均占全国的20%以上。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长三角地区的重化工业比重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化工业的比重从2000年的57.08%提高到2005年的65.48%。上海已经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六大重点发展行业;江苏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金及压延工业六大支柱行业已占工业的1/2左右;浙江重化工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加速,原有以纺织、服装、皮革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