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长三角制造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国内宏观政策出现新的动向。这些变化,既为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为长三角制造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1.国际产业转移加快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中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制造业仍将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领域,并且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换。长三角地区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好、劳动力素质高、产业配套环境完善、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充足,具有承接研发、现代制造业的天然禀赋,新的产业转移将为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良好的机遇。
2.国家加强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国家将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投入以及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采取许多促进自主创新的措施。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丰富、技术人才最为集中、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既为长三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3.消费结构升级
“十五”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很快。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93元和3255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6.7%和45.5%。城镇居民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已经进入富裕型发展阶段,以家庭轿车、住房、电子信息产品及生活服务等为主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和升级,为长三角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从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汽车、化工、电子信息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转换提供了市场空间。
4.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严重
今后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表现在:第一,中国已经成为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和矿产资源最大的进口国之一,国际能源和矿石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相关产业的成本与竞争力。第二,国家对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第三,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公众压力。长三角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的转移必须要解决好环境保护与能源、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