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劳动力供过于求仍是长三角未来时期的主要矛盾

劳动力供过于求仍是长三角未来时期的主要矛盾

时间:2023-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力供过于求仍是长三角未来时期的主要矛盾_中国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报告一、劳动力供过于求仍是长三角未来时期的主要矛盾长三角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吸纳地区。农民进城打工,有利于沟通城乡关系,调整城乡社会结构,缓解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劳动力供过于求仍是长三角未来时期的主要矛盾

长三角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吸纳地区。我国的国情和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就业问题在未来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我国的总人口数为13亿人;其中乡村人口为7.57亿人,考虑到城镇人口统计中超过1亿人的农村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中的农民务工人员,大约有9亿人属于农业人口;即使以乡村人口7.57亿人计算,15~59岁的人口大约占68.33%,那么总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为5.17亿人。

农民进城打工,有利于沟通城乡关系,调整城乡社会结构,缓解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劳力大量过剩。农民进城打工,使他们就业有了出路,也得到了一定的收入。“出外打工一人,脱贫致富一户”。据四川、安徽、河南、江西、湖南等省的统计,每年农民工从打工地汇回家乡的钱,都在100亿元至200亿元以上,相当于甚至超过了全省的财政收入。许多农户靠农民工的收入来弥补家用,支付农村的各种税费,从而缓解了城乡矛盾,保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在城市打工,见了世面,开阔了视野,学习了技术,学到了市场经营的本领,也积累了一些资金,建立了相应的社会关系,回到家乡创办乡镇企业,带动家乡二、三产业的发展,从另一个方面为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蕴涵着深刻的体制变革因素,是推动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

根据我国现有的资源状况,农业部门仅能容纳1.4亿左右的劳动力,农村理论上的剩余劳动力总量达3.8亿左右。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很多农民在制造业等非农产业就业了。2004年底我国在第一产业上的就业人员为3.53亿人,表明目前已经有1.64亿的农民脱离了传统的农业。这些脱离了农业的农村劳动力有的还留在本地,在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作或从事个体生产经营;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则去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作。而在现有的3.53亿农村劳动力中,至少还有2亿人仍然处于就业不足的状态,把这些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非农部门,是今后我国工业化的一项长期任务。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2004年农民外出务工总量、结构及其变动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2004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近1.2亿,其中中部地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高于东部和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50.8%来自中部、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以青年男性为主,主要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多数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

解决农民工问题,对于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管理理念、行为方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对传统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