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三角地区的“民工荒”和“技工荒”问题
2004年以来,“民工荒”成为政府、学术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根据我们的调研,长三角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浙江省东部地区,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没有像浙江一样受到劳动力严重短缺的困扰。究其原因,这与江苏省和上海市在政府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而浙江省主要依靠市场推动,显然目前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过去,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中国有着取之不尽的无技术、低工资的劳动力。然而事实逐渐表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东部一些沿海城市,如温州的制鞋厂就遭到了最沉重的打击,而这些产品为外国消费者带来了大量好处。在这些城市,低工资和长工时的现象司空见惯。两年前,这里的打工者出现了暂时性的短缺,成为时常困扰工厂老板的问题。有些企业采取了增加津贴以吸引求职者的做法。还有些工厂把业务转包给了内陆城市,并四处寻找从前主动上门找工作、如今却难觅踪影的年轻单身工人。
2004年初,长三角一些地区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仍然停留在600~700元之间,大约只相当于1996年的水平。由于2002年以来,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农民的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而同时在城市打工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使很多人重新被吸引到农业生产的老本行去了。同时在企业和工人的关系上,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权益得不到保障。根据浙江省城调队的抽样调查,64%的农民工未签劳动合同,85%的没有任何社会保障;超时劳动情况严重,45.3%的农民工周工作小时在58小时以上,并且大都以计件工资为由,得不到任何超时劳动补偿;此外,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仍然屡见不鲜。此外,由于户籍限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外来劳动者在居住环境、子女就学,以及文化生活、恋爱嫁娶等方面,都遇到种种实际困难,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文明,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边缘而呈不稳定状态。
另外,长三角劳动力市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供需不匹配,结构性失业严重。在浙江省,劳动力短缺主要表现为行业性、季节性和结构性。行业性表现为部分行业的部分工种劳动力缺口较大:一是制造业所需要的熟练工人,如电焊工等;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操作工,如缝纫工、印染工等;三是第三产业所需要的服务员、营销员等。季节性表现为春节以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猛增和农产品加工旺季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结构性表现为劳动力的供求由于年龄、性别、技能的矛盾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文化和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导致一些地方求职难、招工难现象并存,结构性矛盾凸现。由于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也难以在就业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岗位,而一些需要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就业岗位却招不到人。
总体来看,长三角并未出现“民工荒”危机,但长三角的中小企业仍无一例外地打出了招工的广告,企业主纷纷感叹“招工难”。据调查,长三角招工难,难在缺乏熟练技工。以制造业见长的长三角地区,最缺的就是车工、钳工、铣工等人员。有些企业甚至打出了“熟练技工,月薪5000至8000元”的招聘广告,但胜任者寥寥无几。
在“技工荒”的背后是长三角快速发展的经济。目前,长三角已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分析“技工荒”原因,长三角劳动力总体素质并不适应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据预测,技术岗位缺口大与部分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一个“软肋”。
“技工荒”提醒我们,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对新生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必须摆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江苏省就此推出了“双后工程”(初中后、高中后的培训工程)、企业到劳务输出地实施“订单式培训”等,都为新生劳动力通过提高技能实现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