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关于知识生产力的研究项目
研究目的和问题
尽管学术知识和科学知识以及研究开发部门工作的结果在传统上被置于非常高的地位,但是研究者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着许多挑战(支持工作场所中知识生产力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角色)。其中最费力的问题与有意义的和明确的概念结构有关,与有效研究设计的生产有关,与可靠的研究方法的开发有关。
近期关于“知识生产力”的研究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
■开发和测试一个框架,来解释和阐明知识生产力过程和对这个过程的各种影响。
■开发和测试提高知识生产力的原则和特殊的学习介入。
在这个项目中关键的研究问题是:
■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对工作流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和创新有贡献?
■什么样的变量促进和阻碍这些学习过程?
■这些学习过程能够通过有目标的介入被激发吗?
知识生产力与整个组织中个人、团队和经营单元取得基于知识的改进和创新有关(Brooks,1997;Leonard-Barton,1998)。由于研究论文过程(支持这个过程中包含的这种知识结构)有一些不能够被观察的事实,这个过程是复杂的。我们在第七章最后报告的Buckman公司的案例中依然看到,如果测量的方法与投入产出的比率有关,那么就有可能确定(具有绩效的)这种影响。
知识生产力的输入包括个人和团队的能力,当它的产出是在工作过程中的改进和创新时,这些产出与下列内容特别相关:
■实现目的、目标和行为活动的效果。
■实现目的、目标和行为活动消耗资源的效率。
■与专业化和客户满意有关的质量。
■以雇员的福利度量的工作生活质量(参见Sink等人,1984)。
不仅学习过程需要研究,它们发生的工作背景也要研究。在第八章中讨论如何结合“镇定”和“混乱”时,我们已经阐述了不同的工作场所条件能够提高和阻碍在实践社会中组织价值的学习。因此,知识生产力的研究需要确定和探索工作场所的背景以及(能够确信与这个背景相关的)改进和创新率的变化。
思考题
■知识生产带来的改进和创新不限于科学知识。考虑你的组织工作环境中的改进和创新。
■什么样的知识用于生产这个改进和创新?
■什么能够激励新知识的开发及其成功的应用?
“改进”和“创新”的变量
这些观点研究至今表达的意义就是,为了建立知识生产力的实证研究证据,就必须研究与下列内容有关的一系列变量(Kessels,2001a;Nonaka等人,2001):
■积极收集信息。
■以个人能力形式的新知识开发。
■逐渐改进。
■工作流程、产品和服务的彻底创新。
后面两条内容产生了(与在第八章中讨论的协调“镇定”和“混乱”的问题有关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作者对他们的“改进”和“创新”的定义是变化不同的。“改进”经常被作为创新的递增的形式,“创新”是作为实现的发明(Brown和Duguid,2000:155)。我们愿意支持由Walz和Bertels(1995)做出的这个区别——即在第八章中报告的我们讨论的在工作场所中结合镇定和混乱的方法。他们详细说明了逐渐改进是一个详细阐述已经出现和导致附加的改进和专业化的过程,彻底创新是一个包括打破过去和创造新机会的过程。
当我们在第五章中讨论把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作为一种竞争性资源时,我们认为连续改进和彻底创新是不同种类的过程,因此需要不同的学习过程。在适应性学习(或者单一回路的学习)中,个人和群体按照反馈行动,连续调整他们的(与固定目标、标准和假设相关的)行为。这样的学习能够使组织逐渐改进达到需要的绩效标准的成就。但是,就如我们在第三章中解释的那样,学习也能够产生一种封闭当前方法和阻碍创新的文化。因此,尽管创新也可以从连续改进中出现,但是它不能够总是如此。另一方面,反身性学习(或者双重回路的学习),通过打开对目标、标准和根深蒂固的组织假设的疑问,鼓励彻底创新。当然,在这里的成功依赖于接受根本变化的一个组织背景。
由于提出组织通过成为知识生产型组织来最有效地适应知识经济中变化的环境,以及提出知识生产力带来两种结果——连续改进和彻底创新——我们因此产生了对组织精通各种不同的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在工作场所中广泛的不同学习态度和各种学习能力的需要。
初步研究框架
图9.1表明了研究知识生产力的一个初步的概念框架。它结合我们刚刚讨论的变量因素集合。随着本章的展开,我们将扩展和完成这个框架。
图9.1 为研究知识生产力提供的概念框架
思考题
■我们已经明确逐渐改进和彻底创新之间的区别。
■在你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或者在你知道的工作环境中,或者其他人的经验中,尝试回忆每个概念的实例。
■当你分析导致彻底创新的条件(包括学习过程)与导致逐渐改进的条件并且对他们进行比较时,这些条件是如何不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