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人研究的成果
文献综述表明,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理论研究主要论述了3个方面:技术差距、技术特征和吸收能力。关于技术差距问题的认识分歧最大,有3种意见:技术差距大有利于溢出、技术差距小有利于溢出和技术差距本身不影响溢出。技术特征包括多个方面,如:不同国家的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不同产业的技术等。对吸收能力重要性的意见是一致的,分歧只在如何衡量吸收能力方面。3个方面因素的不同联系衍生了一系列的技术溢出现象:技术存量与溢出、学习模仿与超越、技术差距与渗透、产业分工与溢出,等等。
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就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因此,近期的研究主要是实证性质的。在宏观方面,技术存量模型、技术超越模型、技术渗透和转移模型、增长核算模型等研究了技术差距、技术吸收、技术积累、技术转让和溢出的过程等问题;中观方面,在工业或制造业方面做了大量实证研究,但结论不一致。有支持溢出的证据,也有不支持溢出的证据,还有溢出为负的证据。意味着外资有利于东道国技术进步是有条件的,但这些条件是否存在规律性则是不确定的。微观方面,研究了企业规模、外资股权比例、人力资本及其流动的影响。国际上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针对我国外资技术溢出的研究还很缺乏。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理论逻辑上的探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技术溢出的主体、渠道、方式、政府作用、影响因素等。宏观层次的研究主要是在研究经济增长的文献中作为次要的主题出现,中观层次的研究已经出现了不少产业的分析,还有一些对个别省市的区域性研究,但与国际上的研究情况类似,研究的结论也不一致。微观层次有比较多的企业案例研究,包括少数对外资企业的抽样调查,也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