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规模因素
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更容易获得外资的技术溢出呢?这是有争议的。在同一个行业中,大企业更具备开展研发活动的实力,“由于大企业的某些特征,创新可能会加速……价格竞争的作用降低了,而在非价格竞争手段中,创新是最具诱惑力的……大企业资本实力雄厚,有能力支持较为长远的重大创新……大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推广与行销系统,对于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能够比较有把握地导入市场……大企业为那些专长于研发却无力推广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合作机会。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大企业的发展对创新活动是有积极作用的”。[2]事实上,有专门研发机构的企业大都是规模较大的。研发经费的统计数据表明,大企业的开支占主要部分,表3-1显示,美国仅50家公司就拥有研发经费的49.4%。
表3-1 1996年美国研发支出领先公司(41000多家公司的统计)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225页。
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具备了相当好的技术基础,有能力购置技术含量高的设备,也更有实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表3-2显示,六个行业中,生产设备技术状况处于国内落后的最大比例是黑色金属行业,为21.13%,最小比例是电子行业,为0.36%。国内先进和国际水平总和在50%以上的有五个行业,仅一个黑色金属行业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一般和落后状况。因此,总体看来,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在国内还是居于领先地位的。由于技术学习具有累积性和路径依赖,大企业的技术基础就让它们在新技术吸收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表3-2 1995年年末我国一些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技术状况
资料来源:史清琪、尚勇,《中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46页。
大企业还意味着在本行业的市场份额较大,从而具备有利的市场地位。在产业经济理论中,市场结构与企业的市场行为和企业绩效是存在因果关系的,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3]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等等。越是接近垄断形态的市场结构,那些领先企业越有自主定价的能力,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也更为优越。当外资进入该行业时,必然对该行业造成冲击,如果外资企业对市场造成了挤压,最容易被挤出的企业自然是市场份额本就不大的小企业,大企业有实力支持一段时间,并努力改进技术,加强自身能力与外资企业竞争。
不过,在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方面,小企业也有有利条件:没有旧的技术和制度包袱,易于转型、容易渗透。小企业固然实力相对较弱,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没有历史包袱,一旦需要改用新型技术,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容易调整,不管是资本还是劳动力方面都是如此。而且小企业的制度灵活,可以根据情势的变化迅速变更,因为制度和技术的学习都具有路径依赖性质,大企业要进行制度和技术的大变革显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时间。以技术扩散而言,小企业涉及的人员、设备及管理层次都较少,技术等知识可以较快地渗透到需要它发挥作用的地方,在大企业中,可能要经过好几个管理层次,比较多的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新技术才能发挥实际作用。
企业的大小只有相对含义,不同的行业有其不同的规定性,以固定资产数额来衡量,一个行业中的小企业也许比另一个行业中的大企业还要大。并且还有行业最优规模问题,即某行业中并非企业越大越好,现实情况是大小企业长期并存,即使是垄断程度很高的行业,只要没有政府的强制性进入限制,也会有小企业存在。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行业中大小企业有着不同的技术基础,即同一个行业中大企业和小企业有其自身特有的技术学习能力和特征。这些差异可能来源于企业自身的各个部分,也可能来源于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外部环境,由此引致了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学习能力重点不同,它们吸收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时必然会有自身的特点。
综上所述,大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并且占有较有利的市场地位,因此,在吸收外资技术溢出时比小企业更有利;但小企业也有其自身特色,对于与原有技术差异很大的技术,吸收速度较快,因为没有历史包袱。大小企业同时并存的现状表明,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学习能力可能侧重点不同,如果小企业逐渐扩张,不仅仅是量的变化,也会导致某些质的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