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纵观国内外,成本管理由简单的记录到一门科学,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1.1.1 以事后分析利用成本信息为主的成本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时间跨度较大,大约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现代成本管理系统的起源应该在19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完成以后。由于当时的机器作业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竞争,生产成本得到普遍重视。在工业革命以前,会计主要是记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在工业革命以后,伴随大规模生产经营的到来,制造业为了降低每一单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一方面开始重视成本信息的生成,将成本记录与普通会计记录融合在一起,出现了记录型成本会计;另一方面开始利用成本信息对企业内部各管理层及生产工人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
早期成本管理系统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于19世纪中叶铁路业的产生和发展。铁路业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企业组织,其生产经营管理比19世纪初的其他工业要复杂得多,铁路业的管理者们为了更好地管理经营成本,发明了许多与成本相关的经济计量指标,如每吨千米成本,这些管理方法被随后发展起来的钢铁企业所运用。19世纪末管理人员利用成本资料对大规模制造企业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因而使企业管理界认识到,拥有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系统对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1.1.2 以事中控制成本为主的成本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其主要标志是标准成本管理方法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从事多种经营的综合性企业和科学管理理论,为成本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机会。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工程师泰罗在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该书系统地阐明了产品标准操作程序及操作时间的确定方法,建立了详细、准确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使用标准,并以按科学方法确定的工作量为标准来支付工人的劳动报酬,同时以此为基础,他发明了许多新的成本计量指标,如材料标准成本、人工标准成本等。这些内容为标准成本会计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11年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逊第一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他在1918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其中对成本差异分析公式及有关账务处理叙述得非常详细。从此,标准成本会计就脱离了实验阶段而进入实施阶段。
标准成本制度的出现使得成本管理的重点从事后的核算与分析转向了事中的控制,这是成本管理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对于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标准成本制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被企业管理界接受以后,人们开始对标准成本制度的一些关键环节做进一步的探讨。
1.1.1.3 以事前控制成本为主的成本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出现的新情况,考虑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成本管理也要现代化。一方面,高等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学中许多科学的数量方法开始被引进到现代成本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基本满足了人们对成本数据进行快速处理的需要。在这一阶段,成本管理的重点已经由如何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本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出现了以事前控制成本为主的成本管理新阶段。
1.1.1.4 战略成本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应该说,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人们期望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出现,实务界和学术界也开始致力于成本管理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以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全球竞争带来的挑战,特别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迅速成长,使得这种愿望和要求更加强烈。当前,企业战略决策者迫切需要一套新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为其进行战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如何通过对传统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再造,使成本管理能够在战略管理这一大的企业管理环境下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这仍需要成本管理学术界与实务界进一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