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供需链下的资金流
供需链概念的形成与人们看待企业经营所处的角度有关。在过去的观念中,由于是卖方市场,企业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企业生产情况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效益的增加是企业管理者优先考虑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市场环境变化万千,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过去的经营观念已不再适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的管理者不仅意识到要开拓国际市场,加入全球竞争,而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关注的角度也从企业本身拓展开来。即除了注意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外,现在的企业管理理念更加关注与有关的经济主体的战略合作。有关的经济主体不仅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供货商、销售商、顾客,同时也包括企业的同行竞争者。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新局面。供需链的思想就是在这种经济环境背景下产生的。
1.E-供需链的资金流的构成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教科书中,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被比拟为企业的“血液”,在企业内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支配影响着企业的一举一动。企业资金流管理的成败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供需链的资金流比较复杂,它被看成所有节点企业的资金流的融合。资金的形态有现金形态、物流(含在途物流、存货)形态、服务流形态、在外应收款形态、固定资产形态和其他投资资产形态,不管哪一种形态都以更多的价值转换成现金形态,又从现金形态转变为必要的其他形态,不断循环往复使E-供需链的节点企业价值不断增值。要想企业得以持续地发展,企业的资金流就要做到顺畅而且要保障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增值。
保持E-供需链资金流的顺畅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出现了中断或停滞,例如企业的产品滞销,无法收回占用的资金,企业就面临缺乏足够资金购买原材料、支付货款的困境,没有原材料企业无法进行生产,没有产品更不会有资金的流入,如此环环相扣,企业的生产便会受到影响,轻则停产,重则破产。
保持资金流的增值则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资金流增值能力的强弱(以货币单位度量),可以用E-供需链节点企业经营所获得的资金流入量(CFt)与企业因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所形成的资金流出量(CFo)的差额来衡量。如果CFt<CFo,即节点企业资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节点企业所拥有的资金绝对量便会下降,这种状况持续过长,企业入不敷出,就会产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如果CFt>CFo,即节点企业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它所拥有的资金绝对量也会增加。这就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标准之一。CF t-CFo的值越大,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E-供需链上所有节点企业的增值额为∑(CF ti-CF oi)。
2.短期资金流和长期资金流
企业的资金流按时间长短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短期资金流,另一种是长期资金流。
(1)短期资金流。企业生产,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经过多道工序加工,直至形成产成品销售给顾客。伴随着物料的流动,企业的资金也同时在流动,从现金或银行存款形态转变为附在实物形态上的隐性资金。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的材料、能源、人力等形成了产成品,附在其上的资金也同样聚集在产成品的实物上。通过销售,一方面,产成品的所有权移交给了客户,其中不仅包括实物,也包含产成品上附着的资金;另一方面,企业从客户处回收货币资金,再次投入企业的再生产活动。从货币资金起始到以货币资金结束,这就是企业资金在企业内部的短期流动即企业的短期资金流。
(2)长期资金流。除了维持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规模外,企业还需要资金投资设备等来扩大企业规模,扩大再生产,企业资金流的长期形态还包括投入固定资产的资金在企业内部的流动。用货币资金换回某项固定资产,或用货币资金购买材料形成在建工程,完工后形成固定资产。企业的资金附着在固定资产上,在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转移至产成品中,最后逐渐从产成品的销售中换回现金形态的资金。企业的资金流除了以上主要以实物形态为载体的流动外,还包括企业无形资产资金(包括智力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
3.E-供需链资金流的连续性
保持供需链资金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仅是企业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保证,也是市场顺畅运作的保证。如果资金链断了:原材料采购资金没有到位导致原材料无法投入生产,企业的设备就会闲置,企业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同时造成向下游供货延迟以致影响供需链下游企业的正常运作。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售出,企业所投入资金无法收回,也无法再重新购买原材料继续再生产过程。如果企业的供货商或销售商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有可能会面临原材料缺乏或商品滞销的困境。因此,供需链资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企业持续经营的一个必要条件。
对于市场上无数的供需链来说,其中一条供需链的中断对市场的正常运行造成重大影响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一条供需链中断了,市场的调节机制会自动再进行供需链的重新组合,形成另一条新的供需链。市场就是在这种供需链的分分合合中不断发展,对市场中的企业优胜劣汰。一家企业一旦与其供货商或销售商、顾客不再合作,那么它们之间原来所存在的供需链就中断了。没有企业外部的供需链,企业与市场的沟通就会陷入困境,企业一样会面临经营困境。
4.供需链资金流的表现形式
供需链管理往往直接表现为供需链上的物流管理,然而物流以货币单位度量后就可以转换为资金流,但这仅仅是供需链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企业的供需链上除了物料的流动外,还伴随着信用资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流、信息流、其他资产(包括智力资产)资金流等在流动。但是,供需链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方向并不完全相同。同样以制造性的企业为例,企业的物料流动从购入原材料开始,经过各个生产步骤,最后形成产成品出售。如果物料购入是物流向购买者流入,支付货款时,现金流从购买者流出,在销售的过程,则物流是流出、现金流是流入。因此,不管是物流、现金流和信息流总是在不断地进行双向的运动。企业在购入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同时,企业的资金由企业内转移至企业外,亦或是承担资金的未来向企业外转移的责任;随着物料在各个生产步骤之间的流动,物料的价值也在不断的累积,附着在物料的实体上进行转移;当物料最终形成产成品出售时,物料实体连同其价值转移至企业外供需链上,同时相应的供需链资金也从企业外转移到企业内。而供需链上的信息则是随时随地产生与传递,不论是物料的流入与流出,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还是价值的转移,都伴随着信息的交流。正是物流、资金流与价值流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企业的供需链。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E-供需链的思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产生了E-供需链管理这一概念。E-供需链管理(E-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对供需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需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企业内的供需链固然重要,同时也要重视企业外部的供需链资金管理,如供应商、经销商等合作企业的资金协同管理,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可以利用的机会为企业创造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