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种关系
———刘璞主任代表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自治区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发言
2006年,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承担了自治区政协确定的《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项目。经过半年多的调研,我们初步认识到建设河套生态经济区,必须处理好下述四种关系。
第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地跨宁、蒙、陕三省区的黄河上游河套地区,是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老革命根据地,但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谋求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河套地区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部分黄土高原区,预测埋深2000米以上的煤炭资源约2万亿吨,探明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鄂尔多斯市煤层气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鄂尔多斯市和榆林市的靖边、横山二县天然气近1万亿立方米。榆林市含油面积2300平方公里,预测资源量3亿吨。此外,太阳能和风能也十分丰富。这样一个特大型综合能源富集区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全球是罕见的。
河套地区北部的河套平原,灌溉绿洲农业历史悠久,现有灌溉面积1500万亩,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自古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有约千万亩可垦荒地资源,原规划中的大柳树灌区,中国工程院在《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建议将其作为“未来的粮食战略储备区”和“西北甚至是全国的粮食后备基地”。
显然,开发河套地区的能源和土地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基本途径。就国家而言,则是保障能源和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然而,河套地区位于沙漠与黄土高原之间,属中湿带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植被退化等生态问题突出,环境污染日渐加重。河套地区的生态环境对我国中东部地区有直接影响,国家对此极为关注,把保护和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列为构筑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任务。
资源赋存于环境中,既是环境的组成要素,又是环境的形成因素。任何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将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我们的任务就是争取正面的积极影响,避免负面的消极影响。为此,要充分研究环境的承载能力,并在其允许的前提下,科学确定资源开发的适度规模和开发利用的合理方式。
第二,水资源与能源、土地资源的关系。河套地区年降水量一般是200~400毫米,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十分稀缺。贫乏的水资源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原因,也是决定能源和土地资源开发规模的基本因素。换言之,能源和土地资源的开发要以水资源保障程度为前提。
水资源利用涉及生活、生产、生态三大领域,科学配置十分必要。在干旱半干旱的生态脆弱区,应在保证生活与生态用水的基础上,确定生产用水量,并在生产领域进行水资源的再分配。
河套地区的生态用水,对河套平原而言,应以确保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改善为主,关键是维持合理的潜水位埋深。据有关研究,我国西北地区,潜水位埋深小于2米,易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大于4米,则影响植被生长,进而引发土地沙化。河套平原的地下水,90%以上源于农业用水,即依赖引黄灌溉的渠系渗漏和田间入渗补给。因而,保持一定的引黄水量、渠系与田间渗漏量、地下水开采量,对稳定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和潜水位埋深、进而维系绿洲生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对鄂尔多斯高原而言,将促进天然植被的恢复和改良。
贫乏的水资源是制约河套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一方面,要大力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科学配置和切实保护;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开源,一要在东、中线南水北调实施的不同阶段,要求国家适时、适度增加河套地区黄河可用水量;二要着力推动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的立项工作。
第三,依据先进的产业集群和实施循环经济的关系。在能源领域,要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鼓励煤电联营和发展煤、油、气化工产业,形成煤—电和能源—化工两大产业体系。在农业领域,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二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构筑具有国内外竞争优势的牛羊肉、奶、绒产业体系,枸杞产业体系、药用植物和生物制药产业体系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业体系与生态系统有着相似之处。生态系统依靠“食物链”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维系从第一性生产向第二性、第三性生产的转变,只有当食物链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时,生态系统才处于稳定状态。产业体系则通过“产业链”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维系从初级产品到高级产品的加工转化。产业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在建设规模上的协调,建设时序上呼应,空间布局上的相对集中。食物链的每一环节都有物质和能量的损失,产业链也不例外。因此,必须在产业体系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第四,政府间、企业间的关系。河套生态经济区涉及宁、蒙、陕三省区,区域合作、协调互动至关重要。实现区域合作,一要政府倡导,二要企业参与。政府是否乐于倡导,企业能否积极参与,取决于利益驱动和运行机制。没有共同利益,就没有合作基础,没有健全的运行机制,就没有可靠的合作保障。
就政府层面而言,一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即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或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鉴于河套地区对保障国家生态、能源、粮食安全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这种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从而为争取国家的支持奠定了基础。二是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河套地区资源与环境雷同,在传统的行政辖区约束下,竞争是必然的。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日益强劲的态势下,资源与环境的雷同却为合作创造了优越条件。合作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合理配置,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因而,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实为大势所趋,明智之举。从企业层面来看,运行机制尤为重要,需要在项目选择、联营形式、利益分配、行为约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要把处理好政府、企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做到造福一方,致富居民,惠及子孙。
《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年,宁夏、内蒙古、陕西三省(区)政协一致认为建设“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符合国家关于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战略,地方党、政领导应当给予极大的关注。下一步课题组将深入探讨建设黄河河套生态经济区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如何谋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揭示地方生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区域合作的有效机制,供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抓住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把以经济区发展为内容的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的大好机遇,确定由自治区发改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黄河上游河套生态经济区”相关功能区规划和区域规划工作。未雨绸缪,尽早协调陕西、内蒙两省行政领导,破除行政封锁,促使西部地区的行政经济走向区域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