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三方物流的外部经济性

第三方物流的外部经济性

时间:2023-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外调查表明,第三方物流降低商品成本的效果相当可观,在欧洲,1987年物流成本占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14.3%,1993年为10.1%,1998年下降到7.7%,预计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6.8%。据研究,在美国,当不通过第三方物流而采用自营物流时,物流平均成本将占到商品总成本的30%~50%,在采用第三方物流时,实际物流平均成本仅占商品总成本的14.8%,可见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4.4 第三方物流的外部经济性

第三方物流的外部经济性可以从三方面来考察,即它对货主企业产生的收益、专业化分工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对消费者福利产生的正面影响。

1.从生产经营企业角度来看

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生产经营企业为了集中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生产经营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动机是出于节省物流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生产经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以达到整体最优和物流成本最低。生产经营企业一方面减小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外包,由此节省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可以集中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入上。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又能使生产经营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控制力,从而提高生产经营企业的利润。由于物流费用的节约或者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而增加的利润不需要货主企业付出额外的费用,因而,第三方物流对货主企业来说意味着较强的外部经济性。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能力的提高,货主企业将更多地使用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带来的外部经济性也会更大。

2.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看

第三方物流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产生了商流和物流的分离,解决了企业内部运输费用和生产规模“二律背反”的矛盾,促进了运输、仓储业的发展,也使生产经营企业内部职能专门化,节省了企业的物流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社会分工发展的规律表明,内部分工协作的发展必然会扩展到外部,形成新的社会分工。从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看,当第三方物流规模达到物流市场的一半时将形成物流产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带来整个物流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它一方面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机会产生了直接贡献。例如,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业每增长2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而在美国,物流产业的规模已达到9 000亿美元,几乎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两倍,1999年,美国前20名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净收入达93.4亿美元;在欧洲,20世纪80年代末期物流业每年提供的新就业机会年增长35%,进入90年代基本保持在年平均20%的水平上。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车流量,从而减少运输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持续发展。例如,在物流发达的德国,通过第三方物流,运输效率提高80%,车流量减少60%。

3.从消费者的角度看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会给消费者带来福利的增加。物流是连接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桥梁,物流服务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消费者。它一方面要满足生产销售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于第三方物流降低了货主的物流成本,使商品总成本降低,货主企业就可以以较低的商品价格出售给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用较低的支出获得与原来一样的商品,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国外调查表明,第三方物流降低商品成本的效果相当可观,在欧洲,1987年物流成本占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14.3%,1993年为10.1%,1998年下降到7.7%,预计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6.8%。据研究,在美国,当不通过第三方物流而采用自营物流时,物流平均成本将占到商品总成本的30%~50%,在采用第三方物流时,实际物流平均成本仅占商品总成本的14.8%,可见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者,由于第三方物流能够提供及时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加深了与消费者良好的沟通,因而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协助快速解决消费者的商品问题,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