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集群组织文化
集群经济的组织文化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为产业层面的,即集群经济的产业组织文化;第二层为公司层面的,即集群经济的公司组织文化;第三层为产业集群社会层面的,即集群经济的社会网络文化。
1.集群产业组织文化
集群产业组织文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以128公路地区为代表,由大公司组成。安纳利·萨克森宁在《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中这样描述其组织文化特征:“128公路地区和硅谷的产业结构存在着根本性差别。128公路地区由大公司组成。它们只顾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在数码设备公司,我们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不仅仅是些小事,还包括主板、芯片、显示器和磁盘驱动器等所有的一切。小公司在那种环境中很难生存,因为它们不容易拿到这些元件。这不仅仅是一件事,而是一种能量,一种能获取一切的能量……。”
另一种是以硅谷为代表,由小公司组成。硅谷的行业结构呈现出高度分化的特征。到20世纪70年代末,硅谷由于靠近3000多家电子生产公司而闻名。这些公司包括生产半导体计算机系统、软件、外围设备、基础设备、测试、测量仪器、电信设备、医学电子、军事航空设备的生产商以及大量的原型工厂、冶金公司、机器商店和微型生产商。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都很小,它们之中的70%只有不到10名的雇员,85%的公司雇员不到100名。
2.集群公司组织文化
集群公司组织文化包括等级的或横向的协调程度、集权或分权、责任的分配以及公司内任务的专门化等。
硅谷的公司文化具有分权自主、“民主——平等——休闲”、组织系统分散化、开放性的非正式交流等特性。硅谷一些大公司,如惠普、英特尔公司不采用被视为传统的美国公司特性的集权管理制度,倡导分散化的组织系统,把各产业部门建成半独立、半自主化的商业单位,甚至再分裂为较小的组织单位,使职员共同参加策划工作,共同参与行政管理,每个组织单位都具有高度灵活性并拥有控制权。
硅谷的公司取消传统公司所实行的身份和等级标志,例如私人办公室、自留停车位和加以区别对待的服饰和办公设备,取而代之的是协力合作标志和加利福尼亚式的生活方式,所有员工享有同等利润分成和股票期权。“隔板办公室”[13](Cubicle)就代表了硅谷“民主——平等——休闲”式的企业组织文化。在英特尔公司,经营管理的等级差距达到了最小化,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自主权,担负着一定的职责。这在美国东海岸的128公路都是少有的。
硅谷的公司鼓励从上到下的非正式交流和“四处转转”的管理方式。它们高度依赖直觉的决策方式及其随意性,不必考虑组织结构、程序和其他正式的控制机制,不受地位界限,工作程序、服装和工作方式非正式化,个人之间很容易就能迅速交流。而“在东海岸(指128公路地区)的大公司,你很难获知正在发生的事情。交流形式十分正式。高层经理在目睹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大量的文字工作。报告如此之多,你简直无法用直觉来作重大决策”。[14]
硅谷这种几乎不存在等级制度的权力分散型工业系统,模糊了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界限以及公司之间、公司与当地社会机构之间、管理者与工作者之间的界限,也使得公司内部的功能不再泾渭分明。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一种内部独立的非正式的工程队的联合。它对其他许多面临市场和技术迅速变化的行业在管理组织和实践上产生了影响。
3.集群社会网络文化
网络概念包括了组织形式、动机、目标和持续时间等要素。“动态网络”是一种比较激进的新网络形式。它有别于18世纪及19世纪初的所有者——管理者组织形式、19世纪中叶的垂直组织形式、20世纪中叶出现的工业品批量生产的部门形式和矩阵组织。
与垂直联合公司相比,“动态网络”是垂直分离的工业结构,各项主要的商业机能,包括产品设计、研究与发展、制造与分配都是由相互独立的公司合作完成的。大公司和小公司在这种网络里合作能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优化配置资源,能很好地对付不确定性和风险。硅谷高技术产业群就是这种“动态网络”的一种典型。
硅谷具有欧洲工业区的许多特征,因而促进了技术相关的专业生产者之间的集体学习。硅谷公司与德国和意大利公司一样,与全球各地进行贸易,但是核心知识和生产却保留在当地。从硅谷计算机产业的转型可以鲜明地看出“动态网络”文化的一些显著特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产业是一种垂直结构的产业。后来随着愈加廉价的计算机和开放式标准技术的发展,到90年代中期出现了开放式的横向结构的新型计算机工业。美国学者葛罗夫于1996年用图展示了这两种新旧计算机工业产业结构,前者由公司组成,后者由产业部门组成。见图7-2所示。
1980年 旧的垂直结构的计算机产业 1995年 新的横向结构的计算机产业
图7-2 计算机产业的转型
资料来源:《硅谷优势——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