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知识弧岛”比较严重

“知识弧岛”比较严重

时间:2023-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知识弧岛”比较严重在集群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十分密切的。在我国,当前存在许多“知识孤岛”的现象。高新区是改革后出现的新事物,初衷是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群,带来集聚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

二、“知识弧岛”比较严重

在集群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十分密切的。大学、科研机构往往成为区域集群经济的“知识工厂”、“技术孵化器”、“企业孵化器”。斯坦福大学利用自身的科研成果建立斯坦福工业园,开启了大学与企业的合作。英国的剑桥——彼德佰格高技术走廊、日本筑波科学城、法国的南法兰西岛科学园以及美国的“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技术革新中心”等都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学与企业之间开展更加广泛的联系、沟通与合作。甚至国外学者提出“大学增长极”理论,认为大学在知识经济中的关键地位就在于它是才能的集聚者,是一个增长极,通过吸引高科技人才,转而派生公司,最终促成别的公司在其附近的建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框架——跳出大学是经济发动机的狭隘定义,将大学视作地区和国家发展的一个复杂的制度基础,不是简单地止于加强大学传递科技和将科技经贸化的能力,而是着力于在大学里和大学周围的这个基础结构上面积极行动,使那些地方对于人才更有吸引力和更有利。[31]事实上,美国犹他州生物技术产业群迅猛发展起来的奇迹,走的正是这条路线。

在我国,当前存在许多“知识孤岛”的现象。社会中知识共享性、知识扩散性、知识传播性、技术扩散性和网络创新性都不发达,部门所有、地方所有、单位所有、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创造”了一个个“大学知识孤岛”、“高新区知识孤岛”、“科研知识孤岛”、“产业群知识孤岛”和“企业知识孤岛”等现象。大学虽然知识丰富,却同当地经济、企业联系不强,以基础性知识文化传播为主,校企合作性差,知识产业化水平低。有调查表明,北京市内约1/4的企业从未与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过合作开发,创新设想主要来源于用户和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部门,仅有少部分企业从外部获取技术和对外转让技术。我国现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通过鉴定或申请专利后,因未被及时有效开发利用而老化过时,许多科技成果被浪费掉了。

高新区是改革后出现的新事物,初衷是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群,带来集聚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然而当前不争的事实是,不少高新区企业数量少,且由众多的产业构成,即使是同一产业,企业之间的联系也不强,企业“形聚”而“神不聚”,没有形成关联效应、集聚效应强的产业群。高新区内部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性差、技术溢出不明显,它们仍然是一些“互不往来”、很少发生业务联系的“个体户”。高新区中的外资企业、外来企业,一般是生产制成品,其研发基地、核心技术、中间体及市场销路都由外商掌握或外地大企业统管,在研究与开发上很少与本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发生联系。这既不利于根植本地的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不利于本地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不利于推动、带动本地、经济集群式发展。

大力发展集群经济,必须深化体制创新、市场创新,营造一种企业内外、集群内外、区域内外、海内外广泛联系合作的知识共享、技术溢出、网络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市场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