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目前中国民众休闲的主要方式
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又开始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即所谓“黄金周”。中国公民现有114天是法定休息日。一个不小的一个数目,这意味着大部分工作的中国人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时间完全可在闲暇中度过。然而,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都把“睡觉、看电视、做家务、逛街”作为周末主要的休闲活动。可见,国人在时间的利用质量,如休闲结构的合理性、内容充实程度、利用能力、有效开发个人精神生活方面,相对来说不足。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缺少”休闲文化。
2001年时,零点公司作了一份“您工作后最喜欢什么样的活动”的调查,其对象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宁波、咸阳等10个城市和城镇的居民(调查的具体内容和统计结果见表1)。虽然此调查已事隔几年,在城市居民余暇活动方式上可能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从此调查统计结果中仍可见一斑。
2005年11月至12月间,由《小康》杂志社与有关社会团体及专家联合组成的“中国小康指数”调查组,对我国“休闲小康指数”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经调查组专家对收集数据进行加权统计,并参照有关部门的测量数据,得出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为63.5分。调查发现,中国人的休闲时间增多,但在休闲观念、休闲产业和休闲文化上还需要继续培育。
2005年12月8日在“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小康》研究部通过听众调查、网上调查、随刊读者调查和手机短信调查四种方式,共收到近8000份问卷,地域覆盖我国东部、中部、南部、西部、东北部。经加权处理后,本次调查的样本分布为:受访者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18~50岁读者占51%,50~70岁读者占49%,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3%,男女性别比为52%和48%。经调查组专家对收集数据进行加权统计,并参照有关部门的测量数据,得出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为63.5分。
表1 我国部分城市民众余暇活动方式调查统计
此次调查中,被调查者下班后的首选休闲方式分别是看电视、读书、阅览报纸杂志、上网冲浪等。结果还显示,收入越低的家庭,选择看电视休闲的越多。另外,学历越高,选择看电视作为休闲方式的越少,他们的首选方式是看书报等文化消费。年轻人中,选择上网冲浪的人占大多数。在周末健身方式的选择中,获选率最高的几个选项按其高低依次是“看电视”、“休息,什么都不做”、“看书、报纸杂志”、“看电影、话剧、听音乐等文化消费活动”、“上网冲浪”、“参加社交活动,如走亲访友”、“打牌打麻将等”、“运动健身”和“短程旅游”。从占前三位的选项来看,“看电视”和“看书、报纸杂志等”仍然是首选。“休息,什么都不做”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工作压力很大,周末只是休息,而没起到休闲的作用。
在“五一”、“十一”两大长假的休闲方式中,旅游上升到重要位置。旅游的范围则与个人经济收入直接相关。除因公旅游外,在私人旅游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人都选择了国内旅游。年收入在1~3万元的人中,12%的人将旅游范围从国内扩大到东南亚。在年收入3~5万元的人中,65%的人选择国内和东南亚。在年收入5~10万元的人中,8%的人选择了欧洲、美国,76%的人选择了东南亚。超过20万元年薪的人中,国内、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均在其考虑之列。农民的休闲方式更单调,最主要是看电视、户外交往交谈和无事闲呆。近20%的农民觉得闲暇时间太多,不知怎么打发。这反映了农村的休闲文化还不丰富,农民受限于教育水平,可选择的休闲方式非常少。
随着闲暇时间增多,中国人的休闲活动逐渐丰富。建国初期,人们崇尚跳交谊舞、体育活动、逛公园。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喜欢唱卡拉OK、跳迪斯科、健身、看电视、旅游等。休闲活动内容得到极大拓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新名词“泡吧”、“蹦极”、“网上冲浪”等纷纷涌现。实际上,当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选择什么作为休闲方式,花费多少,除与经济因素相关外,个人偏好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上述调查反映出,中国人的休闲生活状况虽有所改善,但目前的休闲方式还是比较单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