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经济如何均衡发展

浙江经济如何均衡发展

时间:2023-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经济如何均衡发展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浙江经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20年,浙江经济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速达13.3%,排在全国第2位,仅次于广东;后10年,浙江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GDP年均增速为12.4%,排在全国第8位。

浙江经济如何均衡发展

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浙江经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20年,浙江经济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速达13.3%,排在全国第2位,仅次于广东;后10年,浙江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GDP年均增速为12.4%,排在全国第8位。特别是近几年,浙江经济增速放缓更加明显,2005-2009年,浙江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2.0%,增速排在全国第23位,不仅低于总量排在我省前列的广东、江苏、山东,还低于总量排在我省后面的河南等省。从快速发展,领先全国,到增速逐步放缓,特别是2009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省GDP增速曾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明显,一些外向度较高、产业能级较低、低端产能明显过剩的行业相继遇到困难,并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构成直接影响,我国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我省成为受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并一度使浙江省的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冲击要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近几年来我省经济的增速正在逐步放缓?2009年一季度浙江省GDP增速更是排在全国倒数第3位。本文认为这与浙江省的经济结构有关。文章利用浙江投入产出模型等资料,从分析我省经济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提出浙江经济应如何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浙江经济结构发展现状

1.三次产业仍以第二产业占据绝对优势。1978年,浙江省GDP为124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7亿元、54亿元和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8.1∶43.2∶18.7。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浙江仍是典型的农业省份。到2009年,全省GDP达2299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51.8∶43.1,1979—2009年GDP年均增长13.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0%、15.7%和13.8%,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52.7%,第三产业为42.7%。因此,经过30年的发展,浙江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典型的农业社会到第二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再到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尽管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占20%以上,到90年代占30%以上,再到2002年以来基本在40%左右徘徊。但第二产业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仍是主要的,自1993年以来我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在50%以上。直到2009年,由于工业增长速度的迅速回落,导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这是暂时的。

表1 浙江各行业增加值在全部制造业中地位的变化

img42

2.工业内部结构有所优化,但不明显。即从原来的主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为主,如今在继续发挥纺织、服装、化纤、皮革、食品加工和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临港重化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从2007年浙江省42个产品部门投入产出表来看,在全部制造业中,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4%的行业有11个(见表1),这11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85.9%上升到2007年的88.4%,可以说,这11个行业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浙江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从表中看到,11个主要行业中,同2002年相比,在制造业中所占百分比下降的行业有5个。这5个行业分别为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它们或者是利润率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是利润率较高,但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而具有一定或较高科技含量的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百分比都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传统的纺织、服装、化纤、皮革、食品加工和制造等仍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在4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2007年浙江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工业等5个行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高达46.7%,而全国为32.0%。

3.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仍以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最高。近几年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2005-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4.1%,分别快于GDP和第二产业增速2.3个和2.9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行业门类来看,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行业有金融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房地产业等,2005-2009年,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2.8%、18.1%、17.6%和17.1%,均大大快于第三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见表2)。但在第三产业中仍以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最高。从2009年数据来看,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最高,其次为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这4个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2.8%。

表2 浙江省第三产业各行业门类发展情况

img43

4.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渐趋合理。20世纪90年代以前,消费需求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特别是1979—1984年,最终消费对GDP的拉动率高达61.8%,高出资本形成总额26.8个百分点,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发表,自1992年起以投资迅速扩张为先导,浙江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复苏—快速增长”过程。这一时期投资需求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起到了主导作用,1992—1995年资本形成总额对全省GDP的拉动率为58.6%,大大高于消费需求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与投资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其间全省消费需求增长疲软,“消费热点”缺乏,初级形式的买方市场已露端倪。整个20世纪90年代最终消费需求对浙江经济的拉动率只有38.2%,其中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率仅为21.5%。

21世纪,浙江投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渐趋合理。2001—2009年全省消费需求年均增长12.9%,投资需求年均增长12.3%,出口需求年均增长10.6%。消费、投资、出口需求对GDP的拉动率分别为46.1%、48.1%和5.8%。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渐趋协调。

二、浙江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浙江经济近几年发展有所放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又特别大,主要原因如下:

1.依靠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已不可持续。浙江经济结构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外向型经济。按名义值计算,2008年浙江的外贸出口是1978年的2944倍,GDP是1978年的173倍,前者是后者的17倍。结果是,外贸占GDP的比重大幅攀升,特别是2000年以来,外贸占GDP的比重逐年大幅攀升,2007年我省的外贸依存度高达71.7%,2008年为68.3%,2009年在进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外贸依存度依然高达55.8%,而全国2008年为56.7%,2009年为45.0%,远高于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的平均值17%。应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出口导向经济模式在推动浙江国民经济发展和增长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的位次开始靠后,这主要是由于浙江经济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走弱造成的。但这时浙江经济依然保持着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这是由于消费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稳定,出口对我省经济的发展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过分依赖于出口经济,同时对出口经济又没有能够进行适时的调整,僵硬的出口模式总会在一个时间点上出现问题。如日本就是个好的案例,出口曾成为“日本第一”的最大驱动力,但过分依赖出口也是日本经济一蹶不振的一个主要因素。

这次金融危机应是一次调整我省出口导向的经济结构的大好机会。可惜的是,这次大好的机会正在流失。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们强调的还是出口经济,希望通过各种政策性举措来刺激出口。这实际上的意义并不很大,因为西方的金融危机,来自西方的需求必然减少。即使在一些领域,我们的出口仍然如往日那样成功,但这种成功正刺激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性或者政策性反弹,即贸易保护主义。就国内来说,出口补贴实际上造成了穷国(中国)补贴富国(美国)的局面。简单地说,就是政府用从其他经济领域的收入来补贴出口部门。因此,若还不调整经济结构,依靠外贸出口来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局面将很难继续持续下去。

2.我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支撑的局面也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从前面的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浙江的经济结构依然以第二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50%以上。从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分析来看,浙江省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共有20个,而其中第二产业占18个。影响力系数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可能产生的带动作用的大小。当影响力系数大于1时,表示该产业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拉动波及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显然影响力系数越大的产业,其拉动作用就越强。而浙江省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20个部门中,影响力最大的几个行业均集中在第二产业。因此,一旦第二产业特别是其中的工业发展停滞,我省经济就受到严重影响。如2009年一季度,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工业增加值出现负增长,下降4.4%,导致第二产业下降3%,整个国民经济仅增长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工业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从投入产出表模型来看,2007年浙江全部工业的中间投入率高达78.6%,制造业各部门中间投入率均高于70%,且与2002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而全国2007年全部工业中间投入率为76.7%。说明浙江省制造业普遍存在附加值率偏低、总体上还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出的现象。从具体行业来看,在2007年的全部制造业中,浙江各行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居前5位的是:化学工业、纺织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5个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57.0%,特别是其中的化学工业和纺织业就占制造业的28.8%。全国2007年全部制造业中,增加值比重居前5位的是: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5个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45.9%。与全国比较,我省制造业具有突出优势的还是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尽管近几年这些行业所占比重在下降,但总体来看,我省工业内部结构升级换代仍任重道远。

表3 2007年144个部门的第三产业各行业影响力系数

4.第三产业发展缺乏热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相对较弱。目前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虽然已达到40%以上,但与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这一比重还是偏低的。一般按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5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大于50%,而2009年我省人均GDP已超6500美元。因此,第三产业对我省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相对较弱。从第三产业具体行业来看,近几年我省第三产业主要靠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拉动,一旦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受影响,如2010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马上就受到影响。从影响力系数来看,在42个部门分类的投入产出表中,有20个部门影响力系数大于1,而其中第三产业只有两个部门,即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在144个部门分类的投入产出表中,其中有80个部门(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可大部分为制造业行业,第三产业只有7个部门(见表3)。可见我省绝大多数第三产业部门的影响程度还相对较低,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三、浙江经济均衡发展的建议

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浙江经济较快增长似乎已经较难,而且浙江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也不应继续强调靠投资和外贸出口来拉动,而是需要从深化结构改革,调整发展方式等方面努力,浙江经济需要均衡发展。

1.从主要依靠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更为均衡的增长。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似乎表明,出口拉动我省经济增长已不可持续,这就需要两个市场的均衡,尤其是开发国内市场。开发国内市场不是搞货币扩张或者政府投资刺激经济,而是扩大市场自由,激发企业家精神,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去满足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需求。这是中国经济本身的一次更大规模的、更深程度的“改革开放”。应该说,中国本身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各省之间千差万别,互利的贸易和分工非常有潜力。如果能把省间的贸易做好,中国本身就能创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市场。

那么如何开发国内市场呢?遗憾的是,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和政府主导经济的制度,使得许多情况下国内贸易的交易成本比国际贸易还高。这样,各地区的相对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开发。这是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我们应该尊重区域本身的市场属性,弱化行政功能,否则,人为的行政划分会割断区域之间合理的市场分工。另外,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政策必须废除。当中国在国际上高举自由贸易大旗时,不要忘了国内市场更需要自由贸易。

另一个阻碍国内市场开发的因素是商业文化和诚信。问中国的出口厂商为什么70%-80%的产品都在出口,而不做国内市场?他很可能回答:国内市场难做。难就难在签完合同,也交了货,但很长时间拿不到钱;而出口,只要签了合同,就能在合同期限内收到货款。所以有些企业宁愿低价出口,也不愿意高价卖给国内客户,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如果不加强法治,合同得不到有效执行,地方保护主义横行,企业家就没有信心开拓国内市场。

2.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浙江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经济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第二产业,更需要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消耗低、就业量大、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也是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客观需要。为此,我们要立足长远,统筹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3.从投资和外贸出口拉动经济为主向有效投资、消费和内外贸出口协同拉动转变。前面分析已经提到,浙江经济这几年发展相对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减弱造成的。2005-2009年,浙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均仅增长13.2%,而全国平均水平高达26.1%。尽管如此,但浙江经济的发展已不允许我们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依靠高投资来拉动,我们需要有效投资,需要消费需求以及内外贸需求一起拉动我省经济均衡发展。

4.从低成本、廉价资源、廉价劳动力支撑的粗放增长到基于创新、更高附加值式的集约增长。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资源瓶颈的制约,能耗标准的提高,浙江企业的竞争力如何维持?这就需要创新,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崛起时,一定伴随着革命性的技术、产业的出现,比如英国的蒸汽机和纺织业,德国的化学工业,美国的汽车、电子通讯、IT业。不创立新产业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同理,不创新的地区,也很难一直保持经济强省的地位。

5.经济要转型、产业要升级换代,还须从企业家做起。产业的升级换代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要靠企业家去发现。市场的好处在于,总能挑选出能够预见未来趋势的企业家,使他们成为新产业的领导者。因为他们能看清,什么样的技术能对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什么样的产业能在未来引领经济的发展。但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家经常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在非市场、非技术方面,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也是政治或政策问题。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此同时,要提升企业家素质,引导企业家从盲目追求利润阶段,转向追求品质阶段。把自己的产品从纯粹的劳动密集型成本竞争,真正转到品质竞争。企业如果转到实现价值为主,品质为主,每个行业都有提升空间,都可以就地转型升级。只有这样,出口的转型升级完成了,内需的转型升级也完成了。

核算处 朱飞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