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并越来越表现出开放性,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无所不在,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的浪潮使得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世界经济系统的运行速度不断加快,世界经济的某些子系统、因子往往在某些外界条件变化的干扰下,功能突然间放大,造成经济系统振荡并以不可预料的方式运行,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这些经济系统的涨落、涌现现象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经营环境,使得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化。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企业如何生存、发展就成了企业管理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打开国门后,中国企业直接面对与外国公司的竞争,同外国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差距都很大。国外企业拥有先进的设备并掌握着核心技术,而国内企业大部分是简单加工、贴牌、仿制;国外企业拥有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技巧,而国内企业经历市场经济洗礼只有二三十年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内企业在经历一时的辉煌后迅速衰败给人们留下了思考。
据美国《幸福》杂志的数据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寿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平均寿命30年[1]。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中国的集团公司平均寿命为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年[2]。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曾迅速崛起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如沈阳飞龙、山东秦池、济南三株……但在经历了三五年的辉煌之后,许多企业已经衰败。
然而放眼全球,世界上却有少数公司例外。例如,在世界最古老家族企业排行榜上,成立于公元578年的日本古米(Gumi)建筑公司以1400多年的历史位居榜首,排名最末的澳大利亚的布鲁斯德尔(Brucedale)公司距今也已有202年[3];美国企业500强中也有199家企业的寿命超过100年, 39家企业超过150年, 4家企业超过200年[4];世界企业500强中,有203家企业超过100年, 44家企业超过150年, 8家企业超过200年[5]。阿里·德赫斯(Ariede Geus)研究发现斯多拉公司的寿命长达700多年,而且,长寿企业的几种能力并不亚于年龄小的企业,有些公司如壳牌、惠普、宝洁、通用电气、松下等不仅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其影响还超越了企业的界限,在社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了企业界的典范[6]。
一般意义上,企业死亡往往是企业的产品、销售、战略等不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又没有能力进行调整,而企业的长寿意味着企业的产品、销售以及战略等能够不断调整适应市场要求。企业的产品开发策略、销售方式、战略和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变迁构成了企业的发展模式。因此,本书认为,企业寿命的长短与企业的发展模式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模式僵化,企业势必保留了大量的基于过去发展经验的惯性,例如,对过去知识和经验的迷恋、对专用性资产的过分依赖、存在组织刚性以及路径依赖,当市场环境变化时受这些因素的束缚,企业往往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等方面做出错误判断或无法转型导致亏损和破产。
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条件下,企业如何选择或构造自己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要求持续经营的企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书认为,企业和生物物种一样在本质上都面临适者生存的竞争压力,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策略可以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提供某些借鉴,那些长寿的企业一定是在其生命周期里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市场环境保持协同进化。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书试图探索基于协同进化观点的企业发展模式。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企业的发展模式是对企业发展历史或发展路径的总结,也是后来企业学习的榜样或参照的标准。企业发展模式由企业的战略、经营和管理等组成,尤其是在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持续性影响的规则、技巧等。企业发展模式表现为企业发展的路径、惯性、轨迹等,包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够看到的企业的发展壮大的表象、特征,如产品的变化、组织结构的变化,成文的战略文本、规章制度等。而隐性知识隐藏在企业的深处不能被直观所感知,如企业高层的决策方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潜规则”等。
以不同的理论视角观察某个企业的发展可以得到关于该企业不同的发展模式的结论。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资源能力论、战略管理理论以及企业生物学中的企业发展观点因为没有关注到企业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化,而失去或部分失去了理论的现实基础,本书尝试以协同进化的理论视角来考察企业的发展,目的是希望为企业找出一个能在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下发展的道路、方略或参考的样式,以期对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