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协同进化和共同进化

协同进化和共同进化

时间:2023-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一、企业发展的概念要界定“企业发展”的概念,首先要界定“发展”的概念。②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能够更大规模地支配资源。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目的的。②企业进化意味着一个阶段性结果的获得。因此,企业进化必定是企业创新扩散的结果。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企业发展的概念

要界定“企业发展”的概念,首先要界定“发展”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发展”被看成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一种前进运动。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不仅包括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质的改善。从中可以看出,“发展”同“增长”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增长只强调量的提高,而不强调质的提高,没有“质”的量的增长最终也不会持久。

虽然以企业长期发展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管理理论存在已久,但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命题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国内有影响的著作也是近几年才出版的,约80%的论文是2000年以后发表的[116]。目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较多,但尚无统一的定义,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包含哪些指标更是模糊不清。下面列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总体相似,但由于各定义侧重点各不相同,这给深入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带来了困难。

王英把企业发展定义为:企业指向未来的综合扩张性和完善性努力及其结果,企业发展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增进,量的扩张概括一切旨在扩张性的努力及其结果,例如,规模的扩大、盈利的增加、福利的改善、竞争力或市场控制能力的增强等。质的增进包括一切旨在完善性的努力及其结果[117]。殷建平认为,大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通过持续学习和创新活动,形成良好的成长机制,企业组织在经济效益方面稳步增长,在运行效率上不断提高,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大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需要具备竞争能力、应变能力、盈利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付危机能力[118]。李占祥教授认为,可持续成长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不断变革的过程[119]。刘力钢将企业持续发展定义为: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120]。芮明杰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能在更大规模上支配资源,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战胜自我,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包括五个要素: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以可预测的未来作为时间跨度的。②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能够更大规模地支配资源。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目的的。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取。⑤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良好的发展[121]。肖海林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和创造财富的组织,其所从事的创造财富的事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即资源配置的能力或竞争力不断加强,持续地取得不低于市场平均利润率的效益,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需求[116]

上面的定义有的是从量的角度、有的是从质的角度定义的。可以肯定地说,企业只有量的增长是不能称为“发展”的,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有质的提高,而且,这种发展还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综合以上观点,本书认为,企业发展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复杂人工系统(即企业)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综合扩张和完善性努力及其结果,它包含企业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性运动,既有量的扩大也有质的增进。量的扩大是指一切扩张性的努力及其结果,比如规模的扩大、盈利的增加、福利的改善等。质的增进是指一切完善性的努力及其结果,比如企业的能力的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企业组织趋于协调和有效等。这个定义突出了企业的系统性质,企业发展被看成是系统的努力结果,而不仅仅是企业某个领导、某个部门以及企业单方面行为的结果,而是系统内外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企业进化

(一)进化的定义

在本书中,笔者把“进化”定义为有机体为随环境变化而做出的适应性改变。这里包含着三层意思:①进化是有机体的进化。无生命物质在环境改变时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压迫所做出的改变应该不包括在本书的进化范畴里面。只有有机体自觉或不自觉地依照环境变化而进行的改变,才是进化。②进化是一种系统的活动。有机体的进化不是有机体自身的偏好行为或随机任意行为,而是受到有机体所处的系统内外的多种力的作用、多种因素的影响。进化活动不是直线性的、连续的,而是非线性的、间断性的。③进化中包含了有机体的学习行为,但环境选择才是进化的决定性因素。有机体通过刺激—反应式的学习对环境的变化进行感知,能够主动或被动的对环境做出反应,但从根本上讲,有机体进化的方向、程度都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二)企业进化

1.企业进化的含义

“企业进化”隐含“企业是有机体适应系统”的含义。“企业进化”概念的提出也暗示着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对自身所做出的调整类似于生物面对生存环境改变所做出的“变异”等进化活动。因此,可以把企业进化定义为企业面对市场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改进。企业进化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进步,而是指企业的适应性或生命力增强,企业与环境更加协调。因此,企业进化有如下三层含义:①企业进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稳定性的进步、演进、变革、创新等,进化也正是由这些过程积累而成。②企业进化意味着一个阶段性结果的获得。一些企业比其他企业“进化”能力强,则表明前者具有比后者更为适应环境的由企业结构、文化、能力所构成的系统结构。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就是系统沿着结构复杂性阶梯攀登并趋向于最大自由能和最小熵状态。③企业中的个体创新不等于企业创新,同样,企业创新也不等于企业进化。个体创新只有被企业选择后,才能成为企业创新,而企业创新只有被市场选择后,才能导致企业进化。因此,企业进化必定是企业创新扩散的结果。

2.企业进化的特点

与生物进化比较起来,企业进化有如下特点:

(1)企业进化体现人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生物进化往往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人类却可以主动地认识环境,遵循环境的规律,这是企业进化的主动性表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要会不断提高,这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有很好的体现,企业作为人们的组织体必然体现人们的需要发展的趋势,企业的目标、理想等将越来越高,因而诱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动,然而这种创新又带有更多的试错成分、偶然性和随机性,使得创新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不过,企业既然是人工组织就会具有一定的理性——一定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能够减少随机性和盲目性,提高创新的成功率,这正是企业进化过程中有意识和能动性的表现。

(2)企业进化体现企业惯例的改善。生物进化的信息记录于生物的DNA之中,是通过基因的排列、编码实现的。而企业进化的信息往往存在于员工的记忆中、企业的正式文件记录中、企业的习惯中,这些记忆、记录、习惯构成了企业的行为惯例。不同于生物进化的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往往体现在生物体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得到优化,是有形的;而企业进化的结果不仅可以是企业的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如组织结构从垂直控制型转变为扁平协调型,而且还可以是经验、惯例等无形知识方面的提高。

(3)企业进化载体的外在性。与生物进化做比较,企业进化的媒介具有外在性的特点。惯例作为企业进化的媒介不是以实物形式出现的,而是以经验、知识和信息等非物质形式出现的,它们更便于传播。由于经验、知识和信息虽然产生于企业、作用于企业及企业中的个体和群体,但绝不是封闭存在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细胞染色体中,而是作用和活跃于人的大脑神经网络中,并终将通过载体游离于人体之外,可以在企业内外自由、广泛地传播。

(4)企业进化最终体现为发展模式的进化。生物进化与企业进化均适用逆热力学第二定律,朝着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能力提高的方向进行,但生物进化只是对环境的适应,体现在对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大。生物进化实质上是原物种不断衍生出新物种的过程,而企业进化实质上是旧的企业发展模式演变出新的企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企业发展模式作为企业结构、生产技术和文化等的整合,不仅体现了企业利用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更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要素与社会经济大系统协同演化的结果。

以上分析了企业进化概念的含义,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进化”与“企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就联系的一面来说,企业进化和企业发展都是指企业的进步或改进,在这个意义上两者可以互换。就区别的一面来看,企业进化的内涵比企业发展的内涵更丰富。“企业进化”含有将企业看成有机体,把企业的进步看成是企业生态系统演进的结果,同时,企业的进化也被看成是非线性的、复杂的。

三、协同进化

在生物学中,关系密切的生物,如花和采花粉的动物、寄生虫和寄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等,一方成为另一方的选择力量,在进化中发展了互相适应的特性。例如,当被捕食者发生了变异,防御能力提高时,捕食者也要相应地发展出克服被捕食者的防御能力,否则就会因为不能适应新的条件而被淘汰。这种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人们通常把这种互相适应的现象称为协同进化或共进化(co-evolution)。

这一概念最早由Ehrlich和Raven(1964)在讨论植物和植食昆虫(蝴蝶)相互之间的进化影响时提出来的[122]。但他们未给协同进化下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该词常有不同的定义。Jazen(1980)给协同进化下了一个严格的定义:协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这一定义要求:①特定性。每一个性状的进化都是由于另一个性状的进化。②相互性。两个性状都必须进化。③同时性。两个性状必须同时进化[123]。但当协同进化是扩散型时,就不具备同时性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协同进化只表明了物种对生物环境特征的适应。

自哈肯建立了协同学以后,协同进化又有了新的含义。哈肯的协同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任何系统中的子系统经过有目的的“自组织”过程,都可产生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协同不仅是说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合作,而且“协同”是与“竞争”相对应的概念,在系统内部不同要素之间或不同子系统之间,或不同系统之间,优胜劣汰的竞争普遍存在。而正是竞争推动了系统的演化,而在竞争过程中不论复杂系统、简单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各个子系统之间在演化过程中总存在着连接、合作、协调与同步行为,竞争产生动力,协同产生秩序。因此,协同进化又有了使系统达到有序的含义。哈肯还认为,协同是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这一论点在考夫曼(Kauffman)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考夫曼认为,大多数的进化活动是协同进化的,而且“生物学真正的和令人欢呼的成就在于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即生物体不仅是进化的而且是与别的物种和变化着的无机环境一起协同进化的”[124]

综合上述分析,本书将协同进化定义为有机体与生存相关者(食物、天敌等)在生存的竞争中相互协调适应,使得生存系统达到有序的改进活动。

由于在使用术语、基本理论上,协同进化与复杂性理论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我们这里对协同进化理论与复杂性理论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简要的梳理。

两者的区别:①研究的领域不同。复杂性科学以整个自然界、社会、思维为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广阔;而协同进化研究领域一般只是有机体进化中的相互作用,虽然近年来协同进化理论被用于对社会运动的分析。②作用不同。复杂性理论往往对一般科学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属于科学哲学范畴;而协同进化理论的作用显然要小得多。

两者的联系:协同进化理论体现复杂性理论的一般原理;复杂性理论的一般结论可以指导协同进化理论的研究。

从几个复杂性理论与协同进化理论的术语对照中,可以看出它们的联系(见表2-1)。因此,在本书的分析中将部分引入复杂性理论的某些概念。

表2-1 复杂性理论与协同进化理论几个术语对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