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原理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原理

时间:2023-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原理是指管理领域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它是对各具体领域管理活动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的结果,可用以指导管理活动。

第二节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原理是指管理领域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它是对各具体领域管理活动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的结果,可用以指导管理活动。管理原则是管理原理引申出来的管理行为规范,它与管理实践相联系,具有动态特征。

一、企业管理的系统原理

1.系统管理原理

系统管理原理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应把管理对象视为按照统一的功能、目的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应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以实现系统整体优化。

2.基本管理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该原则认为企业是一个高级系统,其目标是取得经济效益,此外还有社会效益等目标,但经济利益是企业的主要目标。

(2)整体性原则

该原则把系统看成是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去揭示系统整体的发展规律。该原则说明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个要素的功能之和。

(3)统一指挥原则

该原则强调通过统一指挥,以合力实现组织目标。

(4)层次性原则

该原则也称等级原则,是指必须按照系统的层次配置适当的要素和能量,确立稳定有活力的组织状态。该原则要求将组织内的职权和责任从最高层一直分配到最低层,做到责权分明,分级管理。

(5)结构功能原则

该原则也称整分合原则、分工协作原则或部门化原则,是指在保持系统整体性的前提下明确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综合,以建立最优系统结构和发挥系统最优功能。

(6)要素有用原则

该原则也称分权授权原则,是指系统内每个要素都有用,这些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获得整体组合效应,管理者要根据下属的能力和工作性质与任务,将工作分解并分权授权给各个下属,发挥每个下属的不同作用。

(7)动态平衡原则

该原则认为管理系统是一个不断产生、发展、更新或消亡的运动过程,推动管理系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诸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必须充分认识系统的运动规律以求得动态平衡。

(8)控制反馈原则

该原则也称信息反馈原则,分为目标导向原则和相对封闭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认为管理者在对系统实施控制以前,首先要建立一个符合本系统实际的,并和更大系统的目标相一致的战略目标,使系统的运行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其次要选择和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步骤,划分发展的阶段,确定战略重点,以保证系统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最后因势利导,控制目标的实施过程。

相对封闭原则认为管理系统的控制网络必须是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首尾相连,环环相扣,使之成为一个连续回路的运转体系,以保证管理系统的目标实现。例如,在目标导向实施前,先制定目标的价值指标体系,以便实施过程中对照检查,一旦发现偏差,就要修正相应的步骤、方法和措施,若原定目标有误,就要重新论证,及时修正。

二、企业管理的人本能动原理

1.人本能动原理

人本能动原理认为人是有理性、有感情、有主动性、有创造力的复合体,管理应以人为本,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一原理要求管理者要为员工服务,将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处理放在首位,要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使被管理者参与管理,努力为被管理者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创造各种机会,从而使其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2.基本管理原则

(1)行为原则

该原则也称利益协调原则,即管理者要使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达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为此,管理者要了解和研究员工的需要,尽力满足员工正当、合理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要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员工的动机,引发员工积极的行为;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目标相符,并使每个人都有确定的、可考核的具体责任,以有效地调动人力资源,实现企业的目标。

(2)动力原则

该原则也称行为激励原则,即管理者要用物质和精神激励的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充满热情、富有责任感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3)权责对等原则

权责对等原则即目标、责任、权利、绩效、利益五位一体原则。该原则要求管理者应使组织成员所承担工作的责任范围与其在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相匹配。

(4)控制适度原则

该原则要求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下属的控制要适度,只有适度控制,才能保护和激发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这就要求管理者要适度分权与授权,建立适度的奖惩制度,实施民主管理。

(5)参与管理原则

该原则是指职工参与管理,包括工人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如建立职工的非正式组织、实施职工持股计划、职工建议制度、初级董事会制度和组建生产委员会等。

三、企业管理的科学管理原理

1.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也称为量质时空统一原理,是指对管理的对象以及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首先要进行量、质、时、空的科学界定,在质的研究基础上,细致地分析管理现象和管理过程的数量表现、结构比例、速度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管理对象的时空变化规律,从而揭示企业管理活动度的规律性。

2.基本管理原则

(1)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管理活动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点,现代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管理实践对理论的指导意义。目前美国流行的漫游管理法(即管理者经常深入现场管理)大大简化了信息流通的程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加深了管理层与职工在感情上的沟通。但另一方面,有经验的管理如不上升到理论上,就无法理性地指导管理。

(2)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分析反映了那些数学模型和数学符号难以表达的含义,对认识管理问题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和实质内容有很大帮助。但定性研究具有主观性,同时还需要管理者有较完备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良好的管理作风,这就需要定量研究加以弥补,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贴切地描述管理活动,管理结果也更加符合实际。

(3)质量、数量、速度、效益统一的原则

该原则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同时考虑社会对某一产品的最大需求的约束,最后来确定产品的生产数量。

(4)时空转换原则

该原则也称不断更新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原则。即管理者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不断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四、最优与满意统一性原理

1.最优与满意统一性原理

最优与满意统一性原理是指根据管理目标的要求,按照管理对象的复杂程度以及最优化过程的边际成本来确定适用最优法则或满意法则。该原则的实质就是设计一种体系,使在该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去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2.基本管理原则

(1)最优原则

该原则要求在一定条件下,使管理系统在某一方面某种标准下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2)满意原则

该原则要求管理者应寻求管理的满意解,而不一定是最优解。

五、动态管理原理

1.动态管理原理

动态管理原理认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动态过程,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应根据管理环境的变化改变管理方法。

2.基本管理原则

(1)随机制宜原则

该原则认为任何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只适应于特定的管理活动,因此要求管理者辩证地对待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充分认识和把握管理环境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选择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法。

(2)弹性原则

该原则认为管理应具有伸缩性,即富有弹性。因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因素很多,而各因素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因素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进行决策和处理管理问题时除尽可能考虑多种因素外,还要留有余地,以求综合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