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成本
细分不是万能的。无论如何努力,同质的竞争难以完全避免。即使不同质的产品,只要存在替代关系,也难免发生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谁的产品质量、性能好,价格便宜,交货快,就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质量其实讲的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完好与完美程度,这一点不是厂家自己说了就能算数的,而是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所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其实就是消费者的认可满意程度。如何使自己的产品有稳定的而且能不断提升的质量,这是生产者始终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一旦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坦然面对,认真解决,并挽回或弥补消费者的损失。如果采取回避、掩盖、拒不认账等态度,那无异于自杀。
物美还要价廉,所以成本控制也是产品制造商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短缺时代,定价权在卖者手里,卖者可以按成本加利润的方式去定价。但在过剩的年代,商品的定价权其实在消费者手里,在买者手里。一个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成为既定的东西,能否在这价格限度内把产品生产出来是生产者自己去消化的问题。但是产品的成本不完全是生产者自己可以控制的,它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原材料采购价格、运输费用、税费等。这些外在成本的刚性迫使生产者只能内部挖潜,通过技术革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赢者方能在市场立足。在过剩时代生产者往往处于十分无奈的状态。他在往外付钱的时候可能面对价格上涨,而自己的东西生产出来之后却还要降价。当代经济生活中有一个十分值得观察的现象,即消费者的市场定价以及生产成本的外部刚性有时会将一个看来欣欣向荣的产品瞬间压垮,将一批相关的企业瞬间压垮,以至于所在的行业突然夭折。MP3、MP4等视听类产品的昙花一现似乎就是如此,虽然这类现象可以从很多别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由于无法在现有价格水平之下将产品生产出来,这个产品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除质量和成本外,交货期也是产品提供商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在产品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成本约束又越来越紧的条件下,库存往往成了一种负担。而在无库存情况下又要能及时供货就要求厂家必须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能力,厂家必须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时间内将产品提供出来。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必须守时,延误往往会导致承担很严重的经济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