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运作不留隐患
这应该是企业防范风险、避免危机最基本最日常的手段了,无疑其有效性应该是非常高的。既然危机的产生都源于企业自己的犯错,那么坚持规范运作就能够有效杜绝许多主观性过错,也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外部的变化。
科学决策是规范运作的重要前提。凡是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企业,都有明确的决策授权与相应的决策程序。对初创企业来讲,尤其要避免拍脑袋式的决策。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就是脑袋一拍就把事情定了。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日常营运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许多随机决策的事情急需拍板,另一方面科学决策的管理成本无疑会高很多。但正如做产品为了保证质量不能因为要节约成本就偷工减料一样,为了防范风险避免危机,也必须支付必要的成本以保证科学决策。为此,初创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决策规范和决策程序,并且严格遵守。科学决策还会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共识与合力,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大家会去共同应对,而不是互相埋怨各行其是。
遵纪守法是规范运作的基本要求。如前所述,我国市场经济的法规经多年积极建设正日益健全。企业作为一个要体现社会价值并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一定要遵纪守法。这一方面是企业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做,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出来创业的人来讲,脱离了原先的单位,从以前的社会关系中游离出来,进入一种可以自己做主的状态,似乎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但对这种自由应有所警惕,自由不等于恣意妄为,自己做主也必须在法规的框架之内。做企业的人必须永远心存畏惧,否则不受约束的自由最终将导致毁灭。从表面上看来,遵纪守法似乎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好多事情办起来也会有很多麻烦,但如果在这上面偷工减料,将来支付的成本会更高。
恪守信用也是规范运作的重要方面。企业的营运是在与外部的各种交往中进行并实现的,企业与外部的各种关系其实都是一种信用关系。信用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只有重承诺、守信用,企业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外部关系,使之处于一种良性状态,企业才能顺利运行。如果不守信用,企业就损害了自己的外部关系,随着外部关系逐步断裂甚至恶化,企业也就走到了尽头。当然,恪守信用也是要支付成本的。例如该付款的时候要付款、该还债的时候要还债、该赔偿的时候要赔偿。要及时交货,要保质保量,要照章纳税等,这些正是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如果见利忘义、多取少予,以次充好、变相毁债,瞒报收入等,看起来企业是捞到一点好处,但在企业内部和外部都留下了很多负面的东西,留下了隐患,企业带病运行,早晚会出问题。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生存是企业的首要目标。这话不错。但有时这句话似乎包含一句潜台词:如果生存都成了问题,那信用还有什么用。也就是说,如果为了求生而背信,好像就可以不受良心的谴责。我们知道在汶川地震中抢救人员曾挖出一位受难者的遗体,他在临终前艰难写下最后的遗言,是还欠××多少钱。这就是把信用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看来,如果将生存与信用对立起来观察并求唯一解时,这个解只能取决于企业自己的价值取向。但企业若想真正发展,想要在市场上走得长、走得远,就一定要恪守信用。
有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规范运作和及时解决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我们强调运作企业要规范,要科学决策,要遵纪守法,要恪守信用,这是从指导思想上来讲的。但是从实际运作的角度来看,总会有做得不完善的地方、疏忽的地方,有缺陷、有漏洞的地方,出现问题的地方。也就是说,会有“破窗”出现。企业应当确定这样的管理理念和规则:不管在哪里出现了什么问题都应当立即着手去解决,越及时越好,如不这样就不叫规范运作了。有两种倾向是要不得的,一是对发生的问题视而不见,明明问题已经发生了,却任由其存在,或者以为公司有许多更重要紧迫的事情要做,来不及处理这些小事;二是问题出现了,也看到了,却不想去解决,而是企图掩盖过去,为此去说一些假话或者制造一些假象,希望别人会信以为真,不去注意这些问题。这两种做法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即问题没有解决,依然存在。由于这种在问题面前不作为的态度,会使一个问题变成两个问题,最终变成越来越多的问题。由于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并且越积越多,必然会导致企业整体素质的下降。很难让人相信这样的企业会有好的产品和服务,会有好的市场竞争力。另外,有的小问题本身会发展变化,如不及时解决,总有一天会变成大问题,变成危机,使得企业难以应付。我们可以说问题就是危机的先兆,老百姓的话说得好: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病不治,大病身亡。规范运作的一个题中应有之义,就是要坚决地、及时地去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和实现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