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财富的创造者
汉语中有许多为富不仁、巧取豪夺这类的词汇,给人以财富靠掠夺来获得的印象。这种社会现象当然是存在的,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制度所要否定的东西。如前所述,初创企业要靠真功夫把自己的主营业务发展起来,才能获得盈利能力,获得财富。做财富的创造者,这是初创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一个财富观。
创造财富的过程本质上是为社会,为你所服务的客户、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一个过程。你创造了新的物的效用,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满足了客户或消费者的需求,他愿意掏钱来购买你所创造的新的价值,这样货币才会流动到你手里,成为你拥有的财富,所以创造财富首先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在这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你会与一些或许多上下游环节的企业发生各种协作关系,如采购、运输、委托加工、包装、储存、发货、售后维修等,甚至还会有银行贷款、保险等。这些协作过程也是你为协作伙伴创造价值的过程。你最好能使与你协作的生意伙伴能从与你的合作中获得增值。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别人在为你创造价值。这样一种双赢乃至于多赢的格局是一种最健康的财富创造过程。这样的描述也许过于理想化而会被人讥为书生之见。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企业的做法是相反的,它们不是认真地去为客户,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而是想方设法少给多拿。因此,偷工减料、短斤少两、滥竽充数的现象在产品生产与商品销售中屡见不鲜,绵绵不绝。这种企业其实无心为客户服务,而是变着法从客户口袋里掏钱。它们认为这就叫赚钱,只有少给、多拿才能赚。这种财富观和创造的财富观是对立的。这种观念在它们的产品包装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过度包装的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愈演愈烈,就是因为这种理念未能杜绝。拿药品包装来讲,过去的药都是拿瓶子装的,一瓶100粒,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药用纸盒包装,把药一片一片封存在锡板上,多的一盒有两三板,几十片就算多的了。当然这种包装方式有其正面的理由,但也难掩变相涨价的司马昭之心。最典型的是笔者看到一种药,一盒只有一板,一板上只有一片。有一句台词说得好:把别人当傻瓜的人自己是傻瓜。这些生产者以为消费者可欺,而一个企业靠欺的伎俩来攫取财富,能走多远、又能走多久呢?在与别的商家的合作上也是如此,想方设法要把对方算尽、算到亏,以为这样签出来的合同才算高明。这种企业把商业协作当作了零和博弈,把对方算得剩下越少,自己得到的就越多。事实果真如此吗?任何一个企业都会为生存而战,你把别人算计得多了,别人不反制才怪,最后是两败俱伤。人们称赞广东人做生意就是拿够自己的,不在意对方赚多少。这也许是广东经济发展快的原因之一吧。所以,能创造双赢或多赢的人,才是商场真正的高手,才算掌握了财富的真谛。
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期,巧取豪夺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寻租。寻租者不创造财富,他们只是把社会的或别人的变成自己的,由于政府在经济领域里还退得不够,因此寻租空间仍大量存在,有时因政策设计得不够科学甚至还制造出新的寻租空间。在笔者看来,房地产业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存在大量寻租的行业。不少企业通过廉价从政府手中拿地,晒几年太阳,土地增值之后再盖个楼卖出去;或者通过公关改变规划,提高容积率等。这里面多少财富是真正创造出来的,又有多少是寻租来的呢?这几年的房地产业之所以美誉度不高,自有其道理在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