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导向维度的实证检验

创业导向维度的实证检验

时间:2023-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目前大多对创业导向的研究都是基于成熟市场经济,如北美等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其他经济环境的实证检验还不充分。本文则基于这样的研究争论,利用中国吉林和福建两个地区的数据对创业导向概念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情境下的创业导向内涵和维度,为在不同国家及文化背景下创业导向概念及维度的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我们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纳为Miller/Covin & Slevin创业导向和Lumpkin & Dess创业导向。

创业导向维度的实证检验——基于中国新创企业的数据分析[1]

柳 青1 蔡 莉2 杨玉丽1

(1.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长春 130022;2.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

[作者简介]柳青,辽宁义县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liuqing07@mails.jlu.edu.cn;蔡莉,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原)吉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E-mail:cli@mail.jlu.edu.cn;杨玉丽,福建厦门人,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硕士学位,E-mail:yylyxx66@126.com。

[摘 要]本文总结了创业导向概念和维度的发展和演进,利用探测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创业导向的维度进行了检验。数据来自中国吉林和福建地区的332家新创企业样本。首先,本文利用Covin & Slevin(1989)提出的量表检验了经典创业导向维度;其次,在Lumpkin & Dess(1996)提出的创业导向维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加入了竞争侵略性(Competitive Aggressiveness)这一维度,并对四维度构成的创业导向概念结构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创业导向是一个由多个不同维度构成的高阶概念。

[关键词]创业导向;维度;探测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

一、引 言

创业和战略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创业战略导向对成熟企业和新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Covin & Slevin,1989;[1]Lumpkin & Dess,1996;[2]Wiklund,1999[3])。随着中国创业活动的兴起,创业导向对于企业战略的影响也逐渐受到了关注(Tan,2002;[4]Li et al.,2008;[5]Tang et al.,2008[6])。但是,目前大多对创业导向的研究都是基于成熟市场经济,如北美等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其他经济环境的实证检验还不充分。同时,创业导向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面对这种情况,虽然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经济环境下创业导向及其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但是大多采用较为成熟的创业导向概念维度,对于发展中的创业导向维度还缺乏充分的实证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为创业导向概念的可操作性提供实证依据。虽然目前很多关于创业导向的研究都遵循了Miller/Covin & Slevin的创业导向概念和维度,认为创业导向是一个统一维度(Unidimension),但也有很多学者对其概念内涵和维度划分提出了挑战,如Lumpkin & Dess(1996)[2]在理论上分析了其多维度概念的可能性,同时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对多维度构念论断提供了实证支持(Stetz et al.,2000;[7]Kreiser et al.,2002[8])。本文则基于这样的研究争论,利用中国吉林和福建两个地区的数据对创业导向概念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情境下的创业导向内涵和维度,为在不同国家及文化背景下创业导向概念及维度的发展提供实证支持。

二、创业导向(EO)概念及维度

创业导向这一概念虽然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应用,但是其内涵和维度还处在不断的争论当中。我们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归纳为Miller/Covin & Slevin创业导向和Lumpkin & Dess创业导向。Miller(1983)[9]和Covin & Slevin(1989)[1]认为创业导向的企业积极引入新产品和新技术,也包括市场的创新和生产制造环节的创新,敢于承担风险,而且在市场竞争中倾向于采取超前行动,倾向于做领先者而不是跟随者。因此,创业导向表现为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创新性是企业有效利用资源,以创新的生产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是展现创业精神的特殊工具(Schumpeter,1934;[10]Drucker,1985[11])。超前行动性代表了市场领导者的远见卓识,他们采取长远的、有预见性的行动,并使之影响环境(Covin & Slevin,1989[1])。风险承担性就是公司的决策者对于一个可能具有惨重失败的决策所愿意做出的最大资源投入承诺(Miller & Friesen,1978[12])。Miller(1983)[9]强调创业导向是一个统一的概念,通过这三种特性全方位的描述才可以将企业的战略性冠以创业型(Entrepreneuria l)或保守型(Conservative)的标签。虽然Miller(1983),Covin & Slevin(1989)[1]等学者对创业导向都是从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其使用的量表也都是从这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但在其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却将创业导向作为单一维度进行研究。

Lumpkin & Dess(1996)[2]提出创业导向是指企业新的进入行为(New Entry)[2]的过程、实践和决策行为,并在Miller(1983)[9]和Covin & Slevin(1989)[1]的基础上发展了创业导向的五个维度,即自主性、创新性、风险承担性、超前行动性和竞争侵略性,并提出创业导向是一个多维度概念,企业在每个维度上的努力都有可能导致新进入行为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了解创业导向的研究现状,本文整理了1991年至今发表在“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和“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两种重要的创业研究期刊中创业导向的相关研究(见表1)。其中,大部分学者遵循了Miller/Covin & Slevin创业导向研究范式,即从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三个维度来理解和解释创业导向,但在方法论的研究中则将创业导向作为单一概念来研究。这样的做法虽然得到了大量学者(如Wiklund,1999[3]等,请见表1)的继承,但是也有一些学者针对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发现不同维度的作用并不一致,而且各维度之间的变异是相对独立的(Stetz et al.,2000;[7]Kreiser et al.,2002[8]),因此关于创业导向单一概念的观点得到了质疑。通过对部分文献的整理我们发现,一部分研究认为创业导向的各个维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彼此是互相区别的(Lumpkin & Dess,2001[13])。Lumpkin & Dess(2001),[13]Kreiser et al.(2002)[8]和Lumpkin et al.(2009)[14]的研究结论表明,创业导向的不同维度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因此,我们认为:

假设1:创业导向的三个维度——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是彼此相区别的子维度。

目前,由Lumpkin & Dess(1996)[1]所提出的创业导向维度——竞争侵略性是一个新发展的,同时也具有一定争议的维度。[3]对于竞争侵略性维度学者们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竞争侵略性和超前行动性并没有太大区别(Miller & Friesen,1982;[15]Covin & Slevin,1989[1])。而Lumpkin & Dess(2001)[13]对超前行动和竞争侵略进行了区分,他们认为Miller(1983)[9]在对超前行动性的度量中忽视了对企业如何应对威胁的测量,因此超前行动性强调的是如何主动地塑造环境,寻求机会;[4]而竞争侵略性则关注企业如何应对外部环境中的竞争与威胁。总的来说,竞争侵略指的就是公司积极挑战竞争对手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攻击性的,比如强行进入对手的市场;也可能是防守性的,比如防止对手侵占自己的市场份额。总之,竞争侵略是一种博弈式的竞争战略。现有研究基于成熟经济和转型经济数据对创业导向维度进行了检验,并验证了竞争侵略性这一维度(Lumpkin & Dess,2001;[13]Tan,2002;[4]Wang,2008;[16]Lumpkin et al.,2009[14)。因此,我们认为:

假设2:竞争侵略性是有别于超前行动性的一个新的创业导向维度。

很多研究从多维度视角对创业导向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和实证检验,但即便在这些研究中,很多还是将创业导向作为单一维度概念来研究(Walter et al.,2006;[17Wiklund & Shepherd,2005;[18]Marino et al.,2002[19])。面对当前的研究争论,很多学者强调创业导向应作为多维度的概念来研究,有学者也通过实证研究来证实创业导向各个维度间的独立性(Stetz et al.,2000;[7]Kreiser et al.,2002[8])。但正如Covin et al.(2006)[20]指出的对创业导向概念的维度的质疑并不在于维度间是否具有独立性,而是对于“创业”本身的理解。Miller/Covin & Slevin的创业导向概念认为,只有企业不仅能够创造新的产品和技术,同时又能够承担风险,并具有超前的市场行动,才能称其为创业企业。“任何不愿承担风险,通过直接模仿竞争对手所进行的技术或生产线改进并不能称为创业,同样,对于具有较高财务杠杆的风险承担型企业也不一定是创业企业,它们必须要在‘产品—市场’或技术创新方面有所投入。 ”(Miller,1983[9])。Lumpkin & Dess(1996)[2]虽然接受了Miller/Covin & Slevin创业导向概念的现有维度,但是他们认为Miller/Covin & Slevin创业导向的描述方式过于狭窄,提出创业导向可以通过其维度的不同组合来进行描述,也就是在其提出的创业导向维度范围内,能够导致企业“新进入”行为的不同维度组合都可以看做创业导向的不同表现形式。

虽然在何种程度上理解创业导向更为恰当还未达成一致,但是创业企业所表现出的特征存在着一致性。Miller/Covin & Slevin和Lumpkin & Dess创业导向观点都认为,创业导向的各个维度能够用于描述创业企业的共同特征。Wang(2008),[17]Kreiser et al.(2002)[8]和Moreno & Casillas(2009)[21]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具有不同的维度,但这些维度又具有共同的潜在因子。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

假设3:创业导向是由多个子维度构成的是一个高阶概念。

三、研究方法

1.研究设计

根据以上命题我们设计了创业导向概念维度的测量和验证方法。首先,在测量工具方面,我们借鉴了国外已有的创业导向量表,并进行了语义校对;其次,在样本选择方面,我们选取了中国东北(吉林省)和东南(福建省)两地的企业样本;再次,在分析方法方面,我们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技术,使用SPSS13.0和AMOS4.0统计软件对以上假设进行建模和数据检验。

2.样本

为了检验创业导向量表的测量效果,我们对吉林省和福建省的新创中小企业进行了抽样。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抽样所选取的中小企业除部分制造业企业外,其他企业规模均在500人以下。我们首先分别根据两省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录,随机选取了部分企业。为了避免较低的回收率和填答偏差,我们通过培训调研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受访者大多为公司的所有者或主要管理人员。当前创业导向研究表明,企业所有者和主要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主要决策者,能够反映企业的战略导向(Lumpkin & Dess,1996;[2]Miller,1983[9])。

调研的测量工具主要借鉴了Covin & Slevin(1989)[1]和Lumpkin & Dess(2001)[13]开发的创业导向量表。通过双向翻译,我们首先将英文量表译成中文,然后再将中文题项根据理解翻译成英文,与原始量表进行对照。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中文问卷与英文问卷在表达内容上达到一致。

在完成调研问卷的设计之后,我们分别对吉林省和福建省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在吉林省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270份,回收率为54%,其中有效问卷239份。在福建省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01份,回收率为50.5%,其中有效问卷93份。两地共获得332份有效问卷。表2给出了抽样对象的基本特征。

表2 调查样本特征

3.度量

(1)创新性(Innovativeness)。目前主要从产品、服务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角度对创新性进行度量。Miller(1983)[9]利用投入产品和市场更新的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来评价公司的创新程度。Covin和Slevin(1989)[1]则用公司新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以及新产品、服务变化的频率来衡量创新性,新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越多,变化频率越快,创新性越强。本文主要利用Covin & Selvin(1989)[1]创业导向量表中的度量指标,包括“企业更倾向于经营已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服务;还是更强调研发、技术领先和创新”(a1501);“在最近三年内,企业没有推出新产品/服务;还是推出许多新产品/服务”(a1502);“企业在产品/服务方面的改进只是小部分改良;还是在产品/服务方面的改进属大幅度的创新”(a1503)。

(2)风险承担性(Risk-taking)。对于风险承担性的测量大多是基于个体层面的研究,作为创业导向的一个特定维度,目前对企业层面风险承担性的度量大多采用Miller(1983)[9]和Covin & Slevin(1989)[1]设计的度量指标。本文也借鉴了Covin & Slevin(1989)所使用的测量指标,即“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只能带来正常或一定回报率的低风险项目;还是倾向于选择那些有机会获得高额回报,但风险很大的项目”(a1505);“在日常经营中,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谨慎的、渐进的行动逐步摸索前进;还是倾向于通过大胆的、迅速的行动来实现目标”(a1506);“在面对不确定情境时,企业倾向于采取谨慎的、观望的态度,以求稳妥;还是倾向于采取大胆的、积极的姿态,以把握潜在的机会”(a1507)。

(3)超前行动性(Proactiveness)。Miller & Friesen(1978)[12]通过一个公司是否最早引入新产品、服务、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来衡量超前行动性。Venkatraman(1989)[22]认为,首先,公司对新机会的寻求,是否与现有业务相关。不相关程度越大,超前行动性越强。其次,行动是否发生在爆发激烈竞争之前把新产品/服务引入市场。最后,能否主动分析产品是否处于生命周期成熟阶段,进而对衰退阶段的业务进行战略性削减。本文主要利用的Covin & Slevin(1989)[1]的测量指标,包括“企业在与同行竞争中,通常是对手先采取行动(比如降价),之后企业再跟进或回应;还是企业先采取行动,之后竞争对手再跟进或回应”(a1508);“企业倾向于作为‘追随者’,经常等同行先推出新产品/服务、进入新市场或引用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技术之后再跟进;还是倾向于作为‘领导者’,经常比同行率先推出新产品、抢先进入新市场或率先引用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技术”(a1509);“创业者忙于日常事务,无暇预先掌握机会、应对变化,事后迫于环境压力才行动;经常审视产业发展趋势,率先掌握机会,提早行动应对变化”(a1510)。

(4)竞争侵略性。对这一维度的测度我们借鉴了Lumpkin & Dess(2001)[13]的竞争侵略性量表,并结合中国的文化特征进行了语义完善,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礼’ 、‘和’的态度对待竞争对手;还是倾向于采取强硬手段消灭竞争对手”(a1511);“企业在市场上很少采取竞争行动(频率);还是经常向竞争对手发起挑战”(a1512)。表3对各题项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

表3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系数矩阵

注: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2-tailed).

四、分析与结果

为检验创业导向的维度和题项的结构效度,我们利用探测性因子分析技术对创业导向的度量指标进行了分析。首先,我们利用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所涉及的9个题项进行了探测性因子分析。表4的分析结果表明9个题项的旋转矩阵共反映出三个因子,各度量指标的载荷值表明,题项a1501、a1502和a1503在因子2上的载荷值均大于0.7,而这三个题项所反映的测量因子应该为创新性。其次,题项a1505、a1506和a1507在因子1上的载荷值均大于0.7,因此这些题项所反映的风险承担性因子也得到了体现。最后,三个指标a1508、a1509、a1510在超前行动性因子(因子3)上的载荷值均大于0.7,满足接受条件。这样通过9个题项的探测性因子分析,我们识别到创业导向的三个主要维度分别为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

下面我们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根据9个题项所反映的潜在内涵,构建了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如图1a)。按照以上探测性因子分析的结果,9个题项分别构成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三个潜在因子。虽然部分测量指标存在残差相关,但是由于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三个维度的方差具有一定的共变性特征(Kreiser et al.,2002),因此我们认为两组模型中存在的残差相关是可以解释的。模型的拟合指标X2/df=1.399,p=0.101,GFI=0.98,NFI=0.959,CFI=0.988,RMSEA=0.035,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结果很好,因此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创业导向具有三个互相区别的维度。因此,假设1得到了支持。

为了检验竞争侵略性能够作为创业导向的一个维度及其度量指标的有效性,我们在以上9个题项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竞争侵略性所对应的两个度量指标,对11个度量指标进行了探测性因子分析。表4的分析结果表明,原来的9个度量指标分别归结为三个因子,并与以上处理结果相一致。新加入的两个测量指标a1511和a1512并未对以上9个测量指标的效果产生干扰,而是形成了一个新的因子,其载荷值均大于0.7,因此通过本次探测性因子分析表明,竞争侵略性是区别于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的一个维度,其度量也是有效的。

同样,我们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创业导向四维度的效度。与以上验证性因子分析建模过程相似,我们利用11个题项来构成4个潜在因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如图1b)。表5的模型拟合指标X2/df=1.216,p=0.175,GFI=0.977,NFI=0.952,CFI=0.991,RMSEA=0.026,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结果很好,因此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创业导向具有四个互相区别的维度。因此,假设2得到了支持。

为了进一步检验度量指标的信度,我们对不同维度的题项进行了信度检验。表4的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性指标的信度水平(Cronbach’ α)为0.722,风险承担性指标的信度水平为0.720,超前行动性指标的信度水平为0.703,均大于0.7水平,表明以上测量指标具有很好的信度(Nunnally,1987[23])。而竞争侵略性指标的信度为0.653,虽然小于0.7水平,但是由于其量表还处在初步设计阶段,并在不断的检验和完善之中,因此对于这样的测量量表,信度水平在0.6以上也是可以接受的(Bagozzi & Yi,1988;[24]Hair et al.,1998[25])。信度检验的结果说明,以上利用Covin & Slevin(1989)[1]和Lumpkin & Dess(2001)[13]所提供的量表对创业导向维度的检验就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

为了进一步检验假设3所提出的创业导向作为子维度的高阶因子,我们又构建了基于三维度和四维度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图2a和图2b)。三维度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表明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三个维度能够被创业导向这一构念所反映,二阶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见表5)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X2/df=1.399,p=0.101,GFI=0.98,NFI=0.959, CFI=0.988,RMSEA=0.035)。四维度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表明除了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动性三个经典维度外,竞争侵略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也能够被创业导向这一构念所反映,表5中模型拟合优度X2/df=1.174,p=0.213,GFI=0.976,AGFI=0.958,NFI=0.951,CFI=0.992,RMSEA=0.023,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因此,两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创业导向是一个多维度的高阶构念,因此假设3的结论也得到了支持。

表4 探测性因子分析及信度检验

注: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otation Method: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a Rotation converged in 4 iterations.

图1a 创业导向三维度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图1b 创业导向四维度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图2a 创业导向三维度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图2b 创业导向四维度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表5 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

五、讨论与结论

本文总结和整理了创业导向相关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创业导向的内涵和维度,并结合中国数据检验了维度测量指标的效度和信度。本文整合了Miller/Covin & Slevin和Lumpkin & Dess的创业导向研究范式,认为创业导向是由不同维度构成的多维度概念,同时能够反映创业企业的共同特征,因此是由多个子维度构成的高阶(High-orde r)概念。通过探测性因子分析,我们发现创业导向的各个维度,即创新性、风险承担性、超前行动性和竞争侵略性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无论是三维度或是四维度因子结构均表现出较好的拟合效果,因此创业导向具有互相区别的多个维度。同时,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也表明创业导向各维度存在一个高阶因子,这也说明创业导向可以被看做一个高阶概念。

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创业导向概念和维度构成,为创业导向维度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实证依据。结合中国数据的研究有助于创业导向概念和相关理论在中国情景下的应用,为创业导向在转型经济环境下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创业导向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各个维度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企业的新进入行为是多样的,因此对于创业者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来实施创业战略,而对于政策制定者则可以通过刺激创业导向的某一维度来改善创业活动的效率。

本文同样存在一定的研究局限:①虽然借鉴了现有的创业导向量表,能够保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水平,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在量表语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也说明,对于中国语境下创业导向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还有待进一步检验。②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创业导向是由多维度构成的高阶概念,表现为多维度的不同组合,因此对于创业导向的不同表现形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Covin J.G.,Slevin D.P.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1) :75-87.

[2]Lumpkin,G.,Dess G.G.Clarifying.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 :135-172.

[3]Wiklund J.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9,24(1) :39-50.

[4]Tan J.Culture,Nation,and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c Orientations:Implications for an Emerging Economy[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0(26):95-111.

[5]Li Y., Zhao Y.B., Tan J., and Liu Y.Moderating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Market Orientation -performance Linkage: Evidence from Chinese Small Firm[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8,46(1) :113-133.

[6]Tang J.T,Tang Z.,Marino L.D.,et al.Exploring an Inverted U-Shap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Ventur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8,32(1) :219-239.

[7]Stetz P.E.,Howell R.,Stewart A.,Blair J.D.,Fottler M.D..Multidimensionality of Entrepreneurial Firmlevel Processes:Do the Dimensions covary?In P.D.Reynolds,E.Autio,C.G.Brush,W.D.Bygrave,S.Manigart,H.J.Sapienza,& D.L.Sexton(Ed s),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2000.Wellesley,MA:Babson College.

[8]Kreiser P.M.,Marino L.D.,and Weaver K.M.Assessing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Scale:A Multi-Country Analysi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2,26(4) :71-94.

[9]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70-791.

[10]Schumpeter,J.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11]Drucker P.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In:Practice and Principles,Harper Business,New York,NY.1985.

[12]Miller D.,Friesen P.H.Archetypes of Strategy Formulation[J].Management Science,1978,24(9) :921-933.

[13]Lumpkin G.T.,Dess G.G.Linking Two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to Firm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 and Industry Life Cycl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1(16):429-451.

[14]Lumpkin G.T.,Cogliser C.C.,Schneider D.R.Understanding and Measuring Autonomy:A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Perspectiv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33(1) :47-69.

[15]Miller D., Friesen P.Innovation in Conser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s: Two Models of Strategic Momentu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2,3(1) :1-25.

[16]Wang C.L.,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Learning Orientation,and Firm Performanc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8,32(4) :635-657.

[17]Walter A., Auer M., Ritter T.The Impact of Network Capabilities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University Spin-off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4) :541-567.

[18]Wiklund J.,Shepherd D.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Performance: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0):71-91.

[19]Marino L.,Strandholm K.,Steensma H.K.,Weaver K.M.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Strategic Alliance Portfolio Extensivenes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2,26(4) :145-160.

[20]Covin J.G.,Green K.M.,Slevin D.P.Strategic Process Effects on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Sales Growth Rate Relationship[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6(January):57-81.

[21]Moreno A.M., Casillas J.C.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Growth of SMEs: A Causal Model[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8,32(1) :507-528.

[22]Venkatraman N.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The Construct, Dimensionality, and Measurement[J].Management Science,1989(Augus t):942-963.

[23]Nunnally J.C.Pyschometric Theory[M].New York:McGraw-Hill,1987.

[24]Bagozzi R.P.,Yi Y.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88(16):76-94.

[25]Hair J.,Anderson Jr.R.,Tatham R.,and Black W.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M].5th ed..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Hall,1998.

An Empirical Study on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Analysis Based on New Firm’ s Data of China

Liu Qing1,Cai Li2,Yang Yu-li1

(1.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enter,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2;

2.School of Management,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onclud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onception and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EO).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were employed to test the dimensions of EO.Date was collected from 332 new firms in Jilin and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Firstly,we use Covin & Slevin(1989) ’ s instrument to test classic dimensions of EO;Secondly,base on Lumpkin & Dess(1996) ’ s research about EO,we input a new dimension named competitive aggressiveness,and test these four dimensions of EO.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EO is a high-order construct with multiple distinct dimensions.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Dimension;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注释】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资源观的新企业创建与早期成长机理研究”(70732005)。

[2]新进入是指利用全新的或现有产品和服务进入新的或以建立的市场。新进入是指开拓创建新业务的活动,可以通过创建新企业,以建立企业或公司内创业等形式来实现(Lumpkin & Dess,1996)。

[3]Lumpkin和Dess(1996)还提出了自主性(Autonomy)这一创业导向维度,指公司内的团队或个人自发地提出创意或构想,并能完成这项工作的独立行动。自主性有助于发掘具有创业潜力的人才,有助于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形成创业的气氛和向上的公司文化。与竞争侵略性相比,自主性是否属于创业导向的新维度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其原来就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被研究。虽然Lumpkin & Dess(1996)提出了这一维度,但直到2009年才给出这一维度的度量和实证研究结论,因此,本研究中仅对Lumpkin & Dess(2001)提出的竞争侵略性这一维度进行了检验。

[4]Miller & Friesen(1978)强调迫于环境的被动反应不属于超前行动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