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识库存浪费
在认识库存浪费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买卖”,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库存。
现代意义上的买卖就是“经营”。获取利益是买卖的最终目的,所以买卖最基本的就是将自己生产的商品卖给他人,从差价中获利。因此企业生产的产品销路越好,利润越高。例如小商贩批量订购商品,估计商品利润后确定销售价格。由于他们将商品精心包装后销售,这样他们就能抬高售价,获取更多的利润。
制造型企业也是如此。他们首先订购各种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然后经过多重加工后销售。比如制造塑胶等化工用品的制造商,首先必须订购原油,然后根据化工用品的制造工序生产出产品,将产品销售后才能实现利润。
物流管理中库存的定义是指:目前闲置的,但未来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它能防止生产中断,节省订货费,防止原材料和产品短缺。
企业库存中包含两类:生产库存和流通库存。生产库存是为了保证企业所消耗的物资供应不间断而存储的物资;流通物资是企业生产成品库存,主要是物资部门主管的库存。这两种库存都会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库存量过大,就会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库存过小,企业的正常运营就难以维持。因此企业必须有合适的库存量。实质上,库存是一种负资产,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997年5月,A先生用80万元购买了一套82平方米的房子。他个人付款16万元,同时向银行贷款64万元。
1997年10月开始,房价大跌。到1998年4月,A先生购买的那套房子的市场价已经由80万元下跌至40万元。A先生此时还欠银行贷款60万元,并按合约继续偿还。
此时A先生的个人资产是:市场上房价40万元和60万元的银行贷款,就是说他还负债20万元,并且他没有权利自主处置房产。
拿企业资产和个人财产相类比,A先生1997年5月购买好的80万元房产好比企业的库存积压资金。他由于没有经营好“库存成本”,辛辛苦苦一年后竟然背上了20万元的负资产。
一般企业苦心经营一年只能带来10%左右的纯利润,但库存和在制品的总额度却往往占到年度经营总额的30%以上。虽然财务报表上将库存和在制品当成资产,但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建立库存是企业负资产的观念,它是“万恶之源”,是企业负债的根源。我们来算这样一笔账:
假设一个企业一次性购置100万元的物料,材料的折旧费为10万元,并且每年这批物料要花费5万元的保管费。如果这批材料没有及时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材料的价值会逐年递减,到第6年时,这批材料价值会成为0万元,如果出现报废产品,企业就会负债。如图9-1所示。
图9-1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材料价值的递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能合理及时利用的库存实质上是一种负债。
生产中零部件、材料的库存;成品的库存;半成品的库存;已发货的在途成品及已向供应商订购的在途零部件都属于库存浪费,企业应加强对这些库存品的管理。
图9-2
可见,库存不仅会造成成本的增加,还隐藏了很多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桎梏,过量库存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危害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产生保险费、仓库费、资产费等维持在库费用的增加。
②运转资金困难导致利息负担的增大。
③由于需要搁板和仓库,会占据很多空间。
④折旧的损失。
⑤造成出入库记录、在库调查等多余的管理成本。
⑥产生停产、运搬不良等浪费,导致作业浪费。
⑦能源的浪费。
思考题:
1.你眼中的库存浪费是什么?
2.学了本小节后你对库存浪费有什么新的认识?
图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