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业投资过快增长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复建设、低水平过度竞争、粗放型扩张、政企不分等诸多深层次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治。过快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化了工业增长机制的粗放型程度,降低了投资效率,使这些业已存在的增长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和严峻。
1.资源和环境对工业发展的瓶颈性制约强化
依靠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粗放型扩张实现的工业增长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8%,但消耗了50亿吨以上的资源。其中,原油、原煤、电力、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的消耗量分别为全世界消耗量的7.4%、31%、10%、30%、27%、25%和40%。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居世界第1位,二氧化碳排放仅次于美国;七大水系“劣五类”水质已占30%,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达1/3。2001~2004年,由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投资超高速增长,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逐年上升,平均达到1.25,工业增长的粗放化程度进一步加重。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导致中国工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人均占有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铁、铜、铝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1.2亿吨,进口铁矿石2.08亿吨,已成为资源进口大国。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2.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引发新一轮生产能力过剩
按可比价格计算,2003~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年均22.9%的高速增长。受投资需求特别是基建投资需求的拉动,钢材、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现象加剧。这些热门行业快速扩张形成的产能在2005年开始陆续释放,部分行业产品出现了产能过剩,产品供过于求。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目前我国的钢铁、电解铝、焦炭、汽车、铁合金、电石、电池、铜冶炼、铜加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聚酯等行业也存在潜在产能过剩问题。
在生产能力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行业中,尤以钢铁行业、电解铝行业、焦炭行业和汽车行业最为严重。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年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电解铝行业已有生产能力1030万吨,其中260万吨处于闲置状态。焦炭行业年生产能力超过需求1亿吨,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3000万吨。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已达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800万辆。铁合金行业现有年生产能力2213万吨,企业开工率仅有40%左右。电石行业开工率也已降至50%以下。
3.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金融风险压力加大
在产能过剩和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下,工业企业亏损增加,部分行业利润水平大幅下滑。2005年1~11月,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844.3亿元,同比增长58.5%,高于上年同期49.4个百分点。其中,钢铁企业累计亏损88亿元,同比增长158.2%;水泥企业亏损45.3亿元,同比增长93.4%;汽车整车行业亏损面达到38.1%;86家独立电解铝企业亏损面达65.1%。钢铁行业2000年以来的利润增长势头发生逆转,2005年1~11月累计利润同比仅增长3.9%,增幅比上年回落62.4个百分点;水泥行业实现利润60.3亿元,同比下降50.6%;电解铝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1%;汽车行业利润同比降幅也在35%以上。此外,石油加工、化纤制造、建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利润均为负增长。
在我国目前的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曾经是盈利前景看好的行业,吸引了银行大量信贷资金。在短期内,投资过快增长带动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对银行的呆坏账有稀释作用。但从中长期看,由于有不少贷款支持了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后,将造成生产能力的闲置、浪费,甚至使一些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产能过剩的继续释放将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形成新的银行呆坏账,金融风险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4.“开发区热”催生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竞相以“跑马圈地”和招商引资为手段发展工业经济,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大面积的“开发区热”,尤其是省级以下开发区重复建设严重。据国土资源部调查,到2003年底,全国各地各类开发区有3837个,经过国务院批准的只有232个,仅占6%;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1019个,占26.6%;剩下2586个都是省级以下未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占开发区总数的67.4%。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现有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一些地方不得不挤占、强征农村集体土地和基本农田。另一方面,全国开发区闲置土地面积约占开发区总土地面积的43%。
为吸引外资,各地开发区竞相压价,突破国家土地、税收法规及相关政策,在地价、税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地方性优惠政策。有的甚至提出零地租和“十免十减半”等政策。绝大部分的开发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业结构雷同、层次低下、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小、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一些地方还不顾当地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新上了一批高耗水、高耗能和污染严重的项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区竞争排斥区域间合作,强化本位主义,导致了主导产业的趋同和低水平恶性竞争,提升了资源再配置的机会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