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推进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与战略目标
台州港渔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着力推进海陆联动发展,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着力增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力争把台州建设成为中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区、新型城市化的先行区和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的试验区,把台州打造成中国的知名“生态蓝谷”。
二、基本思路
1.规划先导、基础先行
科学编制《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相互衔接,做到规划“一盘棋”。编制规划既要考虑近期工业集聚,又要考虑远期城市发展,合理确定建设目标、用地规模,科学布局产业发展空间,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发展;注重区块内综合功能配套,综合考虑工业集聚对生活、教育、医疗卫生及文化娱乐等配套需求,并关注区块间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的衔接,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发展。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建设。切实加快台州港一港六区开发建设,南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大麦屿港区资源优势;北部地区,对接上海、宁波港,依托健跳港区,“开发三港,建设三城”;中部地区,加快头门港区、大陈港区和黄琅港区开发,积极开展龙门港区的开发研究,逐步以更加优良的深水良港取代海门老港区,全面提高台州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打造沿海供水网。加强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加快跨区域调水工程和后备水库建设工程。架设区域电力网,逐步形成以核电、火电为主,水电为辅,抽水蓄能发电配套,风电、潮汐电补充的能源格局,加快向沿海输电的骨干网架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形成高效、安全的区域一体化供电体系。
2.陆海联动、龙头带动
充分协调存量调整和增量引进的关系,实现陆海联动。在沿海产业带的建设中,既要重视存量调整,通过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促进既有产业的优化升级;在高度重视既有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增量作用。通过对外开放,实施重点引进战略,通过增量引进,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本地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要重点扶持,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发展临港产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在沿海产业带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营销中心,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各地台州商会作用,吸引在外台州商人回乡创业。
3.集群引领、协调推动
推动经济由块状经济向集群经济发展;统一规划、分区实施,协调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围绕主导行业、支柱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项目等要素,强化产业内部有机联系,加快形成重点产业集群;将沿海产业带的城镇、产业发展及布局放在温台沿海产业带、长三角地区、全国和全球的范围里加以考虑,要充分强调与周边区域相衔接,统筹考虑城镇、产业上的合理布局、功能上的相互配套、资源上的共同分享,提高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增强产业间协调配套能力。充分把握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的新变化,抢抓新机遇,提高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4.开放创新,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经济增长基础从消耗物质资源更多地转移到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环境、港口与产业的和谐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快沿海滩涂围垦、海涂开发、废盐田改造、低洼地平整,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沿海产业带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开放式创新道路,提高台州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激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支持区块内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研发、质检、信息、融资、担保和企业孵化等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使沿海产业带成为引领创新潮流、充满发展活力的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创新,抢占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
三、战略目标
1.战略目标
把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基地、新兴产业培育基地、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我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
2.短期目标(至2012年):打基础阶段
到2012年为打基础阶段。贯穿沿海产业带的快速干道75省道和74省道南延,椒江二桥、台金高速公路东延段建成通车;各重点开发区块的道路、供水、电力、通信和排污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企业入园条件比较成熟。对存量调整的作用得到初步发挥,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产业集群粗具雏形。
3.中期目标(至2010年):上台阶阶段
到2015年,开发面积达120平方公里,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沿海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台州新机场建成投运;三门核电1号、2号、3号机组,台州第二发电厂项目建成投运;大陈岛30万吨级码头、头门港20万吨级码头建成并投运;甬台温铁路四大支线(台州石化支线、大麦屿支线、头门支线、健跳支线)大部分建成通车,生产性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港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增强,生活性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沿海产业带区位条件进一步优化。
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作用开始显现。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船舶修造等优势产业集群效益增强,转型升级的任务基本完成;石化工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再生金属、新能源、新材料等成为新的增长点,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加,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滨海旅游业、效益农业蓬勃发展。
产业结构的绿色化、低碳化特点凸显。适应新的国际竞争态势和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能力建设基本形成,绿色化、低碳化的新型产业链初步形成;开放创新平台基本完善,一批对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项目逐步建成,为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布局逐步形成。
4.远期目标(至2020年):展新貌阶段
到2020年,力争完成开发面积190平方公里;台州港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跻身国内亿吨大港行列;电力装机容量达2000万千瓦,成为华东地区质量最优、规模最大和品种最多的电力基地。
台金铁路建成通车,机场、铁路、港口、高速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台州沿海产业带逐步成为集群优势显著、要素支撑有力、产业协调发展、区域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先进制造基地和滨海城市新区,形成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格局。
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制高点的产业,六大新兴产业链基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作为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在全国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形成一批在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明星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