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基础设施建设与重大项目推进[2]
围绕构筑“一核、两带、四组团”的沿海空间开发格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布局建设各功能区之间和功能区内部的交通连接线,提高沿海产业带整体资源配置效率,重点加强综合交通网、能源供应网、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网、防灾减灾网和社会公共设施网五大网络体系建设,形成支撑台州沿海产业带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动沿海产业带之间区域联系,实现区域空间管治与引导。
1.基础设施建设
(1)综合交通网建设。以强化区域联系、实现交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构筑以高速公路和城际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以铁路、港口和航运为依托,多种方式相结合、内外联系通畅的综合交通体系。
①高速公路建设。重点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台金高速公路东延段,台金高速东延段至台州主城区连接线工程、台金高速公路东延二期(道感堂至沿海高速),构建方便快捷的集聚区对外交通网络。
②城际干线公路建设。椒江二桥及接线、75省道南延(椒江二桥至温岭胜北)、74省道南延(毛张至椒江二桥)、头门港疏港公路、81省道改建(龙门港疏港公路)。
③铁路、港口、机场和航运建设。重点建设金台铁路,加快台州石化铁路专用线、铁路临海头门支线建设以及台州新机场建设。推进台州中心港临海头门港区码头建设工程、炼化一体化配套码头建设工程、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码头建设项目、沿海进港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
(2)能源供应网建设。加快推进电源和输变电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电网布局,构建充足环保的能源供应网。加快推进高速安全的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发展。
①加强电源与输变电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台州发电厂及第二发电厂、大陈岛风电场、温岭东海塘风电场、台州沿海风电场等电源。加快推进220千伏温岭玉麟变、东海变、临海童燎变、翼龙变、路桥石化变等以及一批110千伏、35千伏变电所建设,完善配套输变电设施建设。
②优化完善电网布局。强化220千伏及以上的主干高压走廊规划建设,布局“五横三纵”的主干高压走廊,保证台州沿海产业带内电力输送畅行无阻。新增的走廊沿农业水源保护用地、自然山体、自然生态绿地、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快速路来布置,充分利用现有的高压走廊和生态绿地系统,节约走廊用地。
③建设“三网融合”的现代信息网。发展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为辅的传输网,优化网络资源,建成安全可靠的公众骨干传输网。加快建设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大力发展基于IP技术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加快建设能够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接入网,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发展。
(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网建设。以供水设施、供水管网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清洁可靠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网。
①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杜桥水厂4万吨/日扩建工程、连盘水厂4万吨/日扩建工程,新建西湖水厂(10万吨/日)、南洋水厂(20万吨/日)、椒北水厂(2万吨/日)、长潭水库至石化基地专用输水工程(原水15万立方米每日,净水3万立方米)等。坚持供水设施适度超前建设,避免因供水不足而影响发展。
②优化供水管网系统。结合台州现有的水厂布局,相应地布置给水管,形成环状给水管网,满足沿海产业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市政消防用水等需要。同时,要加强台州产业带内给水管网与台州城市水管网的联网建设,逐步优化供水管网布局。
③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杜桥污水处理厂、北洋污水处理厂、椒北污水处理厂、路桥污水处理厂(含中水厂)和温岭滨海污水处理厂,逐步完善污水收集、处理及回用体系。逐步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并避免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容量闲置,逐步形成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体系。
(4)防灾减灾网建设。以水库除险加固和河网整治、沿海防护工程和防御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构建安全稳定的防灾减灾网。
①合理建设防洪排涝设施。按照“分段管理,流域协防”的要求建设区域防洪、排涝设施。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相衔接,服从流域防洪、区域防洪和城市防洪的要求与安排。沿海地区应重点考虑到抗台要求,相应提高防洪、排涝工程标准。平原地区根据地形和周边条件划分围区,采用“围圩电排”,部分河道修建控制闸,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②加强沿海防护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和标准渔港建设。重点推进“强塘固房”建设,完善海堤强化加固工程,做好围垦区域标准海堤建设,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快温黄平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提高汛限水位,增加调蓄库容,增强水库的供水能力;对重点海岛、重要渔港,加快建设以标准渔港为基础的渔港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季节性避风渔港或港湾维护,保障渔民作业安全。
③加强防御信息系统和突然公共事件应急救防体系建设。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制度”,按实时监测预警要求建设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重点监测风暴潮天气。建设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系统;重点在城镇与产业集中区等人口稠密的地区布局建设消防、避灾中心、治安、医疗急救等应急救防设施,形成“预警得体、救援及时、重建迅速”的公共安全工程体系。
④建设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特别对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权利制度,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石化基地与周边居民区之间设立卫生防护带,其间距符合《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GB3039—1999)的规定,防火间距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的规定。
(5)社会公共设施网建设。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布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①科技设施。一要按照“突出重点”的空间配置模式,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临港产业培育、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特别要结合石化、金属资源再生、装备制造、医药等台州沿海产业带内主导产业,加快综合型的科技研发中心、中试孵化基地、科技人才培训中心、科技产权交易中心和科技信息交流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对沿海产业带发展的核心支撑和引领。二要按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要求,着力加快台州沿海产业带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快科技、人才的集中集聚,适时推进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作。
②教育设施。基础教育设施按照“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的模式进行布局,分别按照每3万~4万人1所和每1万~1.5万人1所的标准调整设置小学,积极扩大初中、普高段学校资源对周边区域服务半径。
③文化设施。按照“突出重点、均衡布局”的空间配置模式,以“东海明珠——金海岸文化网”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基层公益性文化阵地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合重点区块的发展,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等分级文化设施,完善服务区域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和共享体系。
④卫生设施。按照“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空间配置模式,推进现有卫生基础设施存量优化和合理拓展。以新建、扩建高等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医疗急救设施布局,按照标准设置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市级设施分站,提高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形成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急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此满足台州沿海产业带新开发区块的医疗卫生需求。
2.重大项目建设
结合浙江省2010年重大项目建设即“三个千亿”工程,突出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导向与建设重点,调整优化沿海产业带的城镇建设、港口开展与产业布局,按照“符合规划、突出重点、体现重大”的基本原则,注重项目投资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谋划和选择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作为支撑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重大项目共分7类、37个项目。其中,铁路项目3个,公路项目8个,港口码头项目3个,机场项目1个,能源项目5个,水利项目11个,生态环保项目3个,产业项目3个(见附录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