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比较静态分析
通过改变模型参数,考察模型解的变化,称为比较静态分析。我们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税率、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和非农业资本存量、农业和非农业技术水平,来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农民和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部门和非农业工资率、农业各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其他农业)产量和价格的变化。
关于资本存量的变动,我们设定全社会总资本存量增加10%;农业资本存量增加取5%、10%、20%三个值,相应地,非农业资本存量增加取10.3%、10%、9.4%三个值。
关于技术水平的变动,我们假定它随资本存量的变动而变动;并且假定,资本存量每增加1%,技术水平提高0.3%。
(一)税率变动、人口劳动力转移和资本技术变动的影响
这方面的分析见表7-2。
表7-2
表7-2表明:
(1)农业生产税下降50%,将使农民收入水平提高1.86%,使市民收入水平下降0.52%。
(2)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1.5%,将使农民收入水平提高2.5%,使市民收入水平下降3.03%。
(3)所有部门资本增加10%、技术水平提高3%,将使农民收入水平提高9.17%,使市民收入水平提高5.82%。
(4)当农业资本增长慢于非农业资本增长(如情景4)时,农产品产量和价格都上升,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市民收入增长;当农业资本增长快于非农业资本增长(如情景5)时,农产品产量上升、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增长慢于市民收入增长。这说明,让农业部门的资本增加和技术进步快于非农业部门,不但不能使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反而会使农民收入增长变慢。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对于农业结构调整,我们设定两种情景:一种情景是种植业资本和技术增长较快,其他农业部门资本和技术增长较慢(情景6);另一种是畜牧业资本和技术增长较快,其他农业部门资本和技术增长较慢(情景7)。两种情景都限定农业总资本增长10%。分析见表7-3。
表7-3表明,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各部门产量和价格有较显著的影响,对农民收入水平几乎没有影响。
(三)比较静态分析总结和讨论
1.总结
以上分析表明:
(1)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是:①增加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本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②减少乡村人口。
(2)让农业部门的资本增加和技术进步快于非农业部门,不但不能使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反而会使农民收入增长变慢。
(3)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各部门产量和价格有较显著的影响,对农民收入水平影响不大。
表7-3
2.讨论
现在对以上结论作简要的讨论。这里着重讨论第2点和第3点。第1点因为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就不讨论了。
关于第2点。为什么“让农业部门的资本增加和技术进步快于非农业部门,不但不能使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反而会使农民收入增长变慢”?答案是: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绝对值小于1)。经济学基本理论阐明:对于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绝对值小于1)的生产部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它的产量增加将导致其总收入减少。我们的模型完全符合这一原理。在我们的模型中,农业部门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生产部门(粗略计算,社会对整个农业部门产品总需求(包括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价格弹性值约等于-0.6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它的产量增加将导致其总收入减少,也将导致农民人均收入减少(有关的计算没有在本章中列出)。但在表7-2的情景3、4、5中,各部门资本有不同程度增加,技术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对于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来说,不符合“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因此,在情景3、4、5中,农业部门产量增加不是导致农民人均收入减少,而是导致农民人均收入或快或慢增加。当农业部门的资本增加和技术进步快于非农业部门时,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慢于市民人均收入增长;当农业部门的资本增加和技术进步慢于非农业部门时,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快于市民人均收入增长。这是上述经济学原理在较复杂情况下的作用结果。
关于第3点。为什么“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水平影响不大”?这是因为:①在我们的模型中,乡村劳动力可以在农业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使农业各部门的工资率相等;②由于农民从事各项经济活动必然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则,已经配置在农业各部门的资本的收益率必然大体上相等。因此,通过劳动力和资本在农业各部门间转移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使农民收入发生大的变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