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冤枉的狐狸
昨天,我与妻在街上斗起嘴来。
妻并不美丽,但很单纯;不太会持家,但很爱家;不喜欢节俭,但不奢华。她是一个对生活很认真也很执著的普通女人。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像她这样的人,支撑起中国的半边天。
我们斗嘴的原因,说来也很好笑。妻在大学教书,书教得很好,学生很喜欢,但对职称、职位什么的一直不太重视。可前不久学校里职称值钱了,她职称比别人差,影响到收入了,便开玩笑地说:“老公啊,如果你当上官,或挣到了钱,就不用我这般烦心了!”我亦笑,说道:“当不上官就不当呗。我现在做一份工拿一份工资,享受一点阳光和雨露,不也挺好……”妻打断:“书呆子!书呆子!都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理论。”
我相信,有我妻子这种态度的人不在少数。说实话,有这种思想也未必是坏事。古来就有儒道之争,争论的就是入世还是出世。后来经一些大儒的发挥演绎,据说“儒道合一”了,也就是积极的入世观成为中华民族的正统。大体上是在没有当上官的时候,虽然自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那心思还是在诸侯和天下的。至于当上了大官,是否真正善待天下,则是另一问题。不论当官还是没当官的,都想着当官、当领导、当头儿,就是积极的人生观;反之,不想争个先、领个头儿的,就认定是不积极的人。如果这个人再不识相咕哝几声,则肯定要被指斥为“吃不着葡萄的狐狸”。
狐狸的理论,实在不是吃不着葡萄的狐狸发明的,而是那些吃着葡萄的狐狸赠给的。
入世好,因为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历来为各种各样的统治者所提倡。于是全社会就都在积极地“入世”,在红尘中拼个你死我活,挣个高低贵贱。
可是,问题来了,有竞争就有失败者,我们这个有几千年文明的社会为失败者准备了什么呢?耻辱、鄙视、低人一等、忍辱偷生?如果不能忍受那就上山,山上有庙宇、道观、青灯、古佛。
这里面缺了一些什么?不是宽容。咱中国人历来对失败者不乏宽容,那是胜利者特有的态度,旁观者是极少宽容的。也不是忍耐,从越王勾践创下“卧薪尝胆”的绝活后,咱们就有了这一套优秀传统,但那是失败者不得不采取的态度,而且即使忍耐,也是为了下一回合的争斗。在失败者东山再起之前,旁观者是极少看得起忍耐的,相反他们经常把失败者向更深的“泥淖”里踹去。于是,咱国人能够推崇的就只剩下项羽式失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宁死不屈在这里并不总是表现为民族大义上的轰轰烈烈,而是人生的一种心态。生,则帝王将相,是为人杰;死,则轰轰烈烈,为鬼亦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元帅诗)英雄儿女,是让我自小就敬佩不已的。可问题还在,我不是英雄,生在太平盛世,看来也成不了英雄,因为我害怕失败,害怕失去那一份难得的生活宁静,尤其是心态上的宁静,所以也不想参加竞争,尤其是参加那些大家都争的竞争。争当英雄固然好,争当一个小民,就一定要受到斥责吗?小民与英雄,在人格上就不平等了吗?就不能平等地在一起过日子了吗?如果不能,那不是小民的错,肯定是这个社会哪里出了错。
现在中国已经加入WTO了,巧合的也是“入世”一词——进入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争个高低贵贱。谁能保证中国就一定能竞争胜利?如果我们还是以这种心态参加国际竞争,假如失败了,我们是不是走投无路?因为国际上连“庙宇、道观”也没有留下。假如胜利了,我们是不是还有下一次的胜利?
到此,我们是否能理解,当今国际上为什么要把竞争融入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双赢战略”也罢,“互利互惠”也罢,有我的地位也有你的生存空间,合作的前提是互相尊重,是平等。
坦率地说,大多数中国企业家现在口头上承认双赢式竞争,骨子里还是奉行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否则,就是失败,而失败又是不能忍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