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建立平台的关键是提供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既是企业的空间,也是企业部门的空间,更是在每个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员工的个人空间。
在现在社会,对于人才来说,尤其是个人的空间常常是超过报酬而优先考虑的因素。
不要把这种空间再理解为提供。比如提供升迁的机会、提供加薪的可能、提供更换工作环境的条件等。个人的空间由别人来提供,本身就是泛家族规则。无论“家长”考虑有多么周到,都不可能提供人才所需要的创新激情与新鲜感。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中,可是我们从来不注意对空间的研究。直到近年来西方管理专家才开始研究个人空间对生产经营、对创造的作用。
刚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托尔斯泰到了晚年,要突然离开家庭,最后客死在风雪交加的途中。后来,我知道,托翁得了精神抑郁症。我又想,为什么备受尊敬的托翁会得精神抑郁症,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再后来,与其说我知道了答案,毋宁说我理解了托翁。他意识到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中,在这个空间里他已经失去了创造力。他的所作所为都得不到他的家人尤其是爱唠叨的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他害怕,他不知道该怎样度过每一天。他在惶恐中张皇失措,他只能寄希望于换一个空间。没有人能理解他的举动,因为没有人能理解一个人即使是老人,失去了个人生活创造的空间差不多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命。
近100年来,全世界的绘画创作正苦苦地与传统规则进行着抗争。传统的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也就是现实主义,尽管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但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模仿,需要表达一些更深入的东西,需要观众在看画的同时,也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创造。也就是说,欣赏的空间已经不仅仅由画家来提供,也需要观赏者去体验。中国油画《父亲》的创作不在于那一个老农夫的真实,而在于他手中的那个碗和脸上的皱纹,那里面有许多的生活故事和历史的沧桑。《春》不在于它画出了农村的一个生活小景,而在于门槛内的老妇和门槛外阳光下的鸡雏构成的历史沧桑和生命的含义。所谓现代派的画,如毕加索、米罗等的作品,虽然最终还是对生活的模仿,却是以另一种方式,把复杂的生活放在一起,表达些什么让观众自己去创造。新材料、新手段也好,把国画与西画放在一起创作也好,都是意念的表达。大师林风眠说:“如果想创造出秩序来,那么就要先掌握秩序产生的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秩序,那么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创造方法。”把不同的生活场景放置在一起,让人去设想,去观察生活对人性扭曲之后的结果,就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绘画的领域了。而真正意义的创新只不过是把创作与观赏的空间进行了新式组合。
这如同小说,小说的式微,不在于提示生活深度不够,而是读者缺少这种创造。现在的读者越来越“懒”了,读小说只需要娱乐,谁还耐烦再创造?
这如同城市,城市的单调,不在于基础设施的不够,而在于失去了个性张扬与自由创造的空间。城市没有空间是中国城市的通病,有人指出后,于是一窝蜂所有的城市都大修大建大广场,可是千篇一律还是不给人以个性张扬和美感的享受。城市的管理者并不知道,广场如同人,需要空间也需要主题。我看过的很多广场既没有主题也没有空间,只有管理者的创作意图,却没有居民的想象空间,徒然靡费钱财和宝贵的土地,城市还是单调而缺乏美感。
这如同我们的社会,社会的进步,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寡,而在于少了一种协调。
谁是当今的绘画大师?在企业,在单位,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画布上画什么,怎么画,以什么为根本?艺术与生活与政治与管理与创造,在这一点上都是相通的,就看我们是不是意识得到罢了。管理者的创作空间是有的,只是我们并不太注意被管理者的创作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